如何模仿史鐵生的風格,寫一篇催人淚下的親情散文?要從欣賞開始


如何模仿史鐵生的風格,寫一篇催人淚下的親情散文?要從欣賞開始

【名師上課】


溫老師第二次給我們上寫作課的時候,手裡抱的竟然是一堆碑帖。

走上講臺,溫老師開始講課了,開場白是這樣:"同學們好!我們今天不學寫作了,學書法!"

什麼?今天學書法了!這到底是唱哪一齣啊?臺下的十幾位文學社社員面面相覷、都被搞蒙圈了。

"我手上有五本碑帖,它們是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和《北魏張猛龍碑》"溫老師掃了臺下一眼,微笑地問:"現場有沒有書法愛好者?你們喜歡哪一種字體?認為哪一本碑帖的成就最高?"

話一說完,溫老師還把幾本碑帖發到我們的手中,讓我們傳閱,以便更好地揣摩這些碑帖的書法藝術。

沒多久,臺下開始議論紛紛了。有人說,他喜歡歐體,因為歐體秀氣;有人認為柳體才是精品中的精品,理由是它大氣瀟灑。

這時候,師姐戴連韻插話進來了。她說:"這幾種碑帖我都臨摹過,難度最大的是《北魏張猛龍碑》。我的書法老師曾經告訴我,學習書法必須從唐楷開始,之後,才是晉行、漢隸……但最終總得迴歸魏碑。如果魏碑臨好了,就算是一名貨真價實的書法家了。"

"為什麼要臨摹我手中的五本碑帖?臨摹別的楷書碑帖就不行嗎?另外,學習書法不用臨帖,可以麼?”溫老師連續追問了師姐好幾個問題。

師姐說:"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如果不臨帖,光靠自己摸索,那不一定會成功。同時,臨帖必須臨名帖。像楷書,代表作品就有《多寶塔碑》、《玄秘塔碑》、《九成宮醴泉銘》、《雁塔聖教序》等;像行書,成就最高的要屬《蘭亭集序》……"

"說得太好了!學習書法必須從臨帖開始,並且要從臨摹名帖開始。哦!對了,我們學習寫作也是這樣。必須向最厲害的作家學習,模仿他的風格。另外,我們學習寫作也應該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說,學書法是從楷書到行書、隸書,再到魏碑,那麼,學寫作呢,就是從詩歌到散文、論文,再到小說。"溫老師略停頓了一下,繼續說:"上一堂課,我們學習如何寫詩歌,今天呢,我們學習如何寫散文。現在,我把散文大家史鐵生的代表作——《秋天的懷念》發給大家,希望大家反覆閱讀,認真揣摩。30分鐘之後,我們再一起討論。"

一邊說著,溫老師一邊從抽屜裡拿出已經印好的小冊子發給我們。小冊子裡面,除了史鐵生的個人簡介,還有《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

注:《秋天的懷念》全文如下:


秋天的懷念

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以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麼勁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鄰居的小夥子揹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如何模仿史鐵生的風格,寫一篇催人淚下的親情散文?要從欣賞開始


【課堂討論】


半個小時過後,溫老師開始提問了。

"這篇文章長嗎?"

"沒有!"

"這篇文章的辭藻華麗嗎?"

"沒有!"

"這篇文章感人嗎?"

"非常感人,眼淚都差點掉下來了。"學員們還是異口同聲地回答。

"非常好!說明大家都用心閱讀了。不過,能不能告訴我,文章中哪句話打動了你?具體理由又是什麼!"

這一下,大家的意見馬上不統一了。

師姐說,作者是不幸的,年紀輕輕就癱瘓了,導致他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脾氣變得暴怒無常。他的母親呢,雖然已經得了很嚴重的肝病,還是包容他、鼓勵他——"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後來,母親去世了,妹妹推著作者去北海看菊花,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很像母親那無比堅強的身影,讓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下去的勇氣,真正地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此時,作者已不是在看菊花,而是在懷念母親,回憶母親曾經說過的那些話,並完成母親的遺願——"他和妹妹在一塊,要好好兒活……"

我接著說,母親的愛是無私的、包容的、不企求回報的。母親的病已經到了垂危的地步,但她還是一直忍著,忍著自己晚期肝病的病痛,忍著兒子那暴怒無常的脾氣。為了能讓兒子得到一點點的快樂和安慰,她願意為兒子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惜的是,她要推著殘疾的兒子去北海看菊花盛開的心願最終還是沒來得及實現,昏迷前,她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而作者的這句話,真正地撥響了讀者心絃。

……

"不錯!不錯!大家的體會都很深刻!不過,請注意:我們不僅僅是一名讀者,還是一名作者。這是一篇催人淚下的抒情散文,我們除了要懂得欣賞該文的精妙之處,還需領悟該文的寫作技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借鑑到名家的寫作技巧、才能模仿到名家的寫作風格,寫出一篇高水平的抒情散文。"溫老師繼續追問我們:"大家說說,這篇文章究竟使用了那些文學技巧?"

"對比手法,雖然母親的肝病更加嚴重,但她仍然忍著病痛去安撫癱瘓的兒子。象徵手法,菊花象徵了無比堅強的母親,還有……"師姐一口氣說出了這麼多。

我接著說:"最主要的還是細節描寫,比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在這篇抒情散文中,關於這樣的細節描寫,還有很多,也是因為有了這些細節描寫,才讓我們感動得一塌糊塗、涕淚皆下。"

……

"還有嗎?各位同學要注意哦:有幾分理解,就有幾分進步。思考得越深入,理解就越深刻,進步也就越明顯。"

後來,同學們又熱烈地討論了起來。

"非常好!非常好!"溫老師說:"其實,我們這堂課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學們借鑑史鐵生老師的寫作技巧,寫出一篇親情散文。而且,所寫文章非常感人,讓人讀後馬上流眼淚……"

"這個有點難哦!我們都沒有類似的人生經歷,怎麼寫?"有學員小聲嘀咕。

"可以採用第一人稱寫別人的故事嗎?"有學員問:

"可以!可以!請記住:寫作能力的提高,唯一的秘訣就是多看、多寫、堅持寫。"溫老師這麼回答:


如何模仿史鐵生的風格,寫一篇催人淚下的親情散文?要從欣賞開始


【學員習作】


下課後,雖然溫老師已經佈置了作業,要每位社員都寫一篇催人淚下的親情散文。但由於要求過高,很多社員都放棄了。僅有七八位同學完成了作業,其中包括學姐和我。

其實,我也沒有史鐵生作家那樣的人生經驗,只是在那段時間裡看到了一個新聞報道,是關於一位深漂大男孩的故事。於是,我給這個故事添加了一些細節,並通過平實的文字將其敘述出來。


母親的牽掛

我出生於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早逝,家裡還有兩個妹妹。

母親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從小就對我很嚴格,要我一定好好讀書,別像她們那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

遺憾的是我讀書以來成績一直不好,很對不起母親的期望。反而,兩個妹妹的書卻念得很棒。在報考高中時,我僅考上了縣級的普通中學,而和我同一年參加中考的二妹卻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但由於母親不能同時供養三個孩子讀書,於是,二妹只好聽從母親的安排,犧牲自己,改填報考志願,委身於一所有獎學金的師範學校。

九四年我沒有考上大學,九五年我和跳級上來的三妹同時參加高考,考前,母親下指令要求三妹報讀師範學院。於是,以全市第四名還超出北大錄取線十多分的三妹進了華中師範大學,而我僅搭上了大學末班車,成了一名本省一所普通學院的委培生。

四年的大學費用讓母親親負債累累,但母親親很開心,她逢人都說他的兒子以後不會再像她那樣生活了。

遺憾的是九七年以後,大學畢業生已不安排工作了,於是,我南下廣東走上了漫長的打工之路。

在近七年的打工生涯當中,我沒有在任何一家單位呆上半年的時間,不是不停的跳槽,就是不停的被炒,銀行卡上的數字從來沒有超過三千。

沒錢往家裡寄,母親也說什麼。她最關心的是我的婚姻問題,看著村子裡和我同齡的人已經有幾個孩子了,她也等待著抱孫子。在母親的觀念裡,娶老婆生孩子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所以,每次打電話回家時,母親的第一句話就是"有對象了沒有"。

剛開始時,我很隨便地找藉口就應付了,但時間長了,對這個問題就煩了,乾脆很長很長時間都沒往家裡打電話了。

在今年二月份的一個夜裡,一個長途電話把我叫醒了,二妹在電話那頭說:"哥,快回來吧,媽媽看來快不行了。"

我一聽,慌了,連夜往家裡趕。

在醫院的病房裡看到母親時,母親已經說不出話來了,她示意三妹扶她坐了起來,並用手指指了指胸口的地方。順著她的方向,三妹從母親的夾克裡層口袋裡摸出一個布包來。打開層層的布包後,裡面是已經發黴了的錢,全部是舊版的十元,也有零鈔,三妹一數,剛好1348元。

三妹說:"這錢是給我嗎?"

母親搖了搖頭。

"是給二姐嗎?"

母親還是搖了搖頭。

"是給大哥嗎?"

母親點了點頭,並用很微弱的聲音說:"他還沒有結婚。"

我一聽,再也控制不了自己了,撲在母親的身上大哭了起來。在這樣的關頭了,母親關心的不是她自己,還是她那唯一兒子還沒有結婚的問題。

母親走後,我對著空空的房子不禁失聲痛哭起來。回想起來,這輩子我欠母親的太多了。

為了我能夠讀昂貴的大學,母親借錢供我讀書,這債還是二妹和三妹幫母親償還了;剛找工作時,從母親手裡接過的一千元是二妹給母親的伙食費,後來,母親連續吃了兩個多月的鹹榨菜。

媽媽,你的兒子太不爭氣了,他不但沒有讓你過個好的晚年,甚至一次次地打擊你的希望,臨終前,你久久不肯閉上眼睛是不是還掛著你唯一的兒子還沒有討老婆的事?

媽媽,這回再也沒有人來煩我了,黃泉路上,你也喝了孟婆湯,你的這樁心事也了結了。

媽媽,清明節過後,母親節又來了,你的兒子很想好好地和你聊聊。你以前一直追問我是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找不到老婆,我還沒有認真地和你談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