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龙重读老子道德经第66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吴永龙重读老子道德经第66章


逐句讲解: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和海凭借能成为百川之王的地方,是凭借它们善于低下自己,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江,是水以工度量很长。海,是水的母亲。以,是似的本字,是母与子的联结和相似。谷,是浴,山谷中的溪水。王,是统一土地的王者。百谷王,是汇聚百川溪流的水成为一体的王者。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江和海成为王者不是凭借争强好胜,而是与万物相反,让自己低下。善于低下自己,是尊重水往低处流的天性,让自己身处更低下的位置,这才成就江和海的广大。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这样所以欲想在上领导人民,必定凭借言语低下自己。上和下,是以地平面来区分。水的天性是向下流动,人的天性是向上行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幸福和成功是人的天性。君王欲想高高在上领导人民,并不是努力向上攀爬,而是相反的做法,低下自己的言语和行动。侯王自谓孤、寡、不谷,侯王以低下的姿态来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欲想领先人民,必定凭借在身体上退后自己。先,是箭矢前进的方向,是领先在前。后(後),是丝线束缚了脚,在行走中落后。欲想在前领导人民,不是争名夺利样样领先,而是相反的做法,后置自己的利益。身体落后于人民,是把自己的利益放置于人民的后面。人民得到利益,才会衷心拥护和跟随。君王不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百姓吃饱穿暖,百姓才会同心同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领导者的境界。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这样所以圣人居处上位而人民不沉重,居处在前面而人民不伤害。重,是人背着大包裹立于土上。害,是在家里受到伤害。当君王处上而横征暴敛,征收过多的税收和劳役,人民觉得沉重。当君王处前一心为私,与人民争抢利益,人民与君王就相互伤害。相反的做法,处上和处前是责任与担当,有困难挺身先上,有危险则保护弱小,有罪过则自己承担。圣人的责任与担当换来人民的支持和跟随,所以不会沉重和不去伤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这样所以天下百姓乐意推进而不厌倦。推,用手往前推。厌(厭),是屋檐下从日到月的犬,是关了一天的厌倦。伟大的君王乐于承担天下的污垢和不祥,天下百姓也乐意推拱君王做自己的领导者而不会厌倦。只有两者建立信任,侯王与人民心愿一致,目标一致,道路一致,才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体。侯王与人民各得其所欲,人民会快乐和幸福,国家会繁荣和富强。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凭借他的不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和他争夺。争(爭),是两只手在抢夺同一个物体。争夺,是人与人地位平等,把君王放在与人民竞争的地位。旋转的德行是不争,是君王有更高的胸怀和境界,有更大的欲望和利益,是给与人民资源和利益。融化了小我的壁垒,成就大我的共同体。君王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和制度,不与人民争利,辅助人民自然的天性,成就人民的幸福生活。人民感恩戴德,会全心全意的拥护和支持君王。君民合一万众一心,可以攻无不克,可以长治久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和圣人一争高下。

最后回顾一下本章通译:

江和海凭借能成为百川之王的地方,是凭借它们善于低下自己,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这样所以欲想在上领导人民,必定凭借言语低下自己。欲想领先人民,必定凭借在身体上退后自己。这样所以圣人居处上位而人民不沉重,居处在前面而人民不伤害。这样所以天下百姓乐意推进而不厌倦。凭借他的不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和他争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