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看王熙凤的人生悲剧是怎样形成的?

对于王熙凤,我的感情是极为复杂的。一直想下笔写她,却又踌躇不已。

王昆仑先生说,爱凤姐恨凤姐,一天不见想凤姐。

从来没有一个人物,像王熙凤如此复杂立体。

在她身上,真诚与虚伪、善良与冷酷,都是这样矛盾地不可思议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从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看王熙凤的人生悲剧是怎样形成的?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红楼梦》十二支曲之一——《聪明累》为王熙凤的判词。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的一生,如烟花般一样璀璨夺目,却稍纵即逝,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人物。

她出身于号称“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的金陵王家,是高贵显赫的“四大家族”之一,嫁的也是门当户对的贵族之家荣国公之后。

从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看王熙凤的人生悲剧是怎样形成的?

从判词来看,王熙凤的结局应该是很凄惨的。一说是被贾琏休掉,一说是在贾府没落后病死。那么王熙凤为何会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

从“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来分析,就可以找到准确答案。

“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即指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长度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人能走多远,能取得多大成就,甚至会遭遇怎样的命运,并不取决于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点,而是取决于他身上最致命的弱点。

应用这个理论来审视王熙凤短暂的人生,可以清晰地看见,王熙凤身上最致命的弱点就是“贪婪”两个字。而对权力、金钱乃至感情的贪婪,这个最致命的弱点也就决定了王熙凤的悲惨结局。

一、王熙凤对权力十分贪婪,享受权势给她带来的成就感

第24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正说着,只见一群人簇拥着凤姐出来了。贾芸深知凤姐是喜奉承爱排场的,忙把手逼着,恭恭敬敬,抢上来请安。凤姐连正眼也不看,仍往前走,只问他母亲好,怎么不来这里逛逛。贾芸道:“只是身上不好,倒时常惦记着婶娘,要瞧瞧总不能来。”凤姐笑道:“可是你会撒谎!不是我提,他也就不想我了。”贾芸笑道:“侄儿不怕雷劈,就敢在长辈儿跟前撒谎了!昨儿晚上还提起婶娘来,说婶娘身子单弱,事情又多,亏了婶娘的好精神,竟料理的周周全全的;要是差一点儿的,早累的不知怎么样了。”

贾芸是贾府的旁支,和寡母相依为命。因为生活困顿,便想依靠着荣国府这棵大树,借着兴建大观园工程谋取合适的差事。先开始他找的是贾琏的门路,没想到贾琏不靠谱,实际当家人是王熙凤。

从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看王熙凤的人生悲剧是怎样形成的?

贾芸没有死磕,懂得立即调整方向,便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打听到了凤姐的偏好,知道凤姐喜欢那种权力带来的高高在上的感觉,并且素日里讲究排场,言辞间对凤姐理家的能力奉承得极为高明巧妙,说又说得分外温馨,可以说是搔到了凤姐的痒处。

由于贾芸知晓凤姐的喜好,所以投其所好,并且通过送给凤姐恰到好处的礼物,成功地谋取了差事。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周瑞家的帮着牵线搭桥,也介绍说娃如今府里的实际管事者是凤姐。好在贾琏是那个时代难得开明的男子,对于妻子王熙凤对权力不可遏制的贪婪,在初始之际,他用爱去包容和让步,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都依着凤姐的主意,只是偶尔提醒她不可太要强。

在贾琏的宽容和步步退让下,王熙凤对权力的炽热到了一个极致。

她紧紧围绕贾母,用讨贾母的欢心来巩固自己的管家地位;对下则以严厉著称,动辄打骂,落得个脸酸心硬的“烈货”称号。

王熙凤在对权力无止境的追逐过程中,欺上瞒下,导致除了贾母和王夫人,其他人无一不怨恨,可谓四面楚歌。

从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看王熙凤的人生悲剧是怎样形成的?

二、王熙凤对金钱的极度贪婪,导致她声名狼藉,众叛亲离

拥有了权力,自然而然地,相应就有金钱的回报。

贾琏的贴身小厮兴儿曾对尤二姐尤三姐姊妹两人对王熙凤有过著名的评价:

“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他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他讨好儿。或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儿。或有不好的事,或他自己错了,他就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去,他还在旁边拨火儿。如今连他正经婆婆都嫌他,说他:‘“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鸡一窝儿”’,自家的事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张罗!要不是老太太在头里,早叫过他去了。”

秦可卿停灵铁槛寺期间,王熙凤喜好排场,特意将旁边的馒头庵腾出来以便休息。趁此机会,馒头庵的老尼净虚请求王熙凤用贾家的权势强势命守备与张家退亲。

从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看王熙凤的人生悲剧是怎样形成的?

在老尼的巧舌如簧下,王熙凤假借贾琏之名,用手中的资源关系逼对方退婚,没想到却逼死了一对忠贞刚烈的青年男女。

更让人恐惧的是,事后她居然毫无愧意,把3000两银子一股脑儿卷进腰包。

她的话说得也是无惧无畏的: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她坦言自己不怕阴司报应,为了金钱,竟然视他人性命为草芥。

在尝试到了几乎不劳而获居然如此轻松地得到一笔数目不菲的金钱后,王熙凤越来越胆大妄为。

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王熙凤虽然出身高贵,但作为金陵王家的千金,她没有受到过任何传统文化教育,不识字,当然就更谈不上去读诸子百家的圣贤书以及圣人之训。

从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看王熙凤的人生悲剧是怎样形成的?

在王熙凤的认知里,哪里会有什么“仁义礼智信”,她既无信仰,也无敬畏,只知金钱和权力,所以缺乏做人处事的最基本道德准则。

不仅如此,王熙凤还将众人的月钱拿去放高利贷,惹得不仅是赵姨娘,还有一干下人们都私下抱怨。

贾琏偷娶尤二姐后,将自己多年来的私房钱都一并交给尤二姐保管,趁着尤二姐自尽身亡,王熙凤把那些私房钱也趁机拿走,让贾琏有苦说不出。

在王熙凤生日之际,贾母为了慰劳凤姐一年到头操持家务辛苦,特意用凑份子这种做法为她树立威信。善良的尤氏帮她张罗,不忍心让周姨娘、赵姨娘等几人也出份子钱,就暗地里把这些人的钱都一一退掉,被凤姐得知后反遭奚落一番。

平儿对她一片赤诚忠心,也私下里和袭人交流说,王熙凤仅用月钱放高利贷这一项,利滚利,一年也赚了好几百银子。

从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看王熙凤的人生悲剧是怎样形成的?

贾琏对王熙凤的手段更是心知肚明,嘲讽她就是随手拿三千两,也拿得出来。

纵然李纨、尤氏等人多次明里暗里提醒她,她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

对金钱的欲壑难平,使王熙凤在追逐金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滑越深,使她不仅声名狼藉,还众叛亲离。

三、王熙凤对爱情和婚姻的贪婪,使她和贾琏夫妻关系日渐分崩离析,越走越远

王熙凤和贾琏,门当户对,年纪相当,郎才女貌,实在是一对璧人。

的确,新婚不久的两个人,也是你侬我侬,郎情妾意,甜蜜恩爱。贾琏护送黛玉回家探望生病的林如海,王熙凤作为妻子,又是亲自打点行李,又是千叮咛万嘱咐,言行间满是温情。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一对小夫妻间的亲昵更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然而,贾琏作为贵族公子,风流好色是他的本性。王熙凤在婚姻中的强势以及对贾琏生活作风的约束,越来越引起了贾琏的不满。

从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看王熙凤的人生悲剧是怎样形成的?

贾琏从曾经的偷偷摸摸,趁着女儿出痘疹期间与多姑娘偷情,再发展到在凤姐生日当天与鲍二家的偷情被王熙凤撞破闹了好大一场,直到不顾家孝国孝,家外有家地在外面偷娶尤二姐,两人的感情从曾经的甜蜜走向破裂。

王熙凤趁着贾琏外出,把尤二姐骗进了荣国府,并利用秋桐借刀杀人,施计使尤二姐已成形的男胎被打下,逼得尤二姐最后只好吞金自尽。

王熙凤贾琏王熙凤要的是爱情和婚姻的专一和排他,而贾琏却由于时代所限追逐的是三妻四妾。

两人对于婚姻认知的根本不同,使得两人越走越远。最终,这对曾经恩爱的夫妻从此走向了反目。

由于真正的后40回无缘得见,对于判词中的“哭向金陵事更哀”这句关于王熙凤的最终命运一直也是众说纷芸。

无论是王熙凤被贾琏休掉,还是像87版《红楼梦》中改编的王熙凤死于狱神庙来看,她的结局,一定是很凄惨的。

从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看王熙凤的人生悲剧是怎样形成的?

“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命运,不是取决于他身上的任何优点,而是取决于他身上的致命弱点。

王熙凤的致命弱点就是两个字——“贪婪”。

她对权力和金钱无止境地追逐,使自己掉入对权力和金钱的陷阱中,导致自己四面楚歌;对爱情和婚姻过于贪婪,明知道贾琏风流好色,却用计谋害死了尤二姐,使原本就脆弱的夫妻关系走向分崩离析,最终形同陌路。

这样一个精明强干的贵族女子,却由于“贪婪”二字,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正是由于“木桶理论”的“短板效应”,为她最后的凄惨命运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