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生命安全而战③救治篇——生死攸关 一场不能输的决战

咸宁台全媒体记者 王庆明 秦俊俊

3月17日,咸宁最后一个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时至当日,咸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836例,治愈出院821例,治愈率98.2%,治愈率排名全省第二。

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应对、精准部署;是全市人民的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是云咸两地医务人员的逆行冲锋、昼夜奋战;是一场场争分夺秒、生死攸关的决战!

疫魔来袭 全市上下积极应战

现在,让我们把时间回拨。

2020年1月24日,除夕。这个除夕注定成为许多人终生难忘的记忆。

当天24时止,咸宁首次发现新冠肺炎病例7例。此外,全市所有县(市、区)均收治疑似病例,共84例,疫情呈多点暴发趋势。此前一天,全市49家发热门诊、7家定点救治医院名单和电话公布。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开战必须亮剑!

“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个患者。”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市委书记孟祥伟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一场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的全民战“疫”在鄂南大地打响!

1月21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地认真组织实施《咸宁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要求,要全力救治患者,确定市中心医院、各县(市、区)人民医院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实施集中救治。对发现的疑似或确诊病例,各定点医院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按照最新的诊疗规范进行救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救治、属地救治。

1月26日,全市先行预付医保资金2500万元,并迅速跟进调整医保报销政策。

各县市区在最短时间内腾出足额病房,高要求完成“三区两通道”改造。截至2月24日,全市累计准备1625间收治病房,3449张床位,及早做到了“床等人”,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为人民生命安全而战③救治篇——生死攸关 一场不能输的决战


▲1月28日,咸宁爱科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加班加点生产口罩

与此同时,爱科医疗、金士达、厚福、稳健等在咸医疗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并服从统一调配,最大限度保证医疗物资供应。

尽锐出战 七彩云南强力驰援

有一种情谊叫“选我,我要去咸宁!”

有一种勇敢叫“应战,向咸宁出发!”

为人民生命安全而战③救治篇——生死攸关 一场不能输的决战


▲1月27日,由云南省6所医院13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首支援助湖北医疗队抵达咸宁

1月27日,大年初三,首批云南援助医疗队抵达咸宁,支援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2月12日,按照党中央“一省帮一市”的统一部署,第二批云南援咸医疗队再次千里驰援咸宁。两批医疗队医务人员共498人,由来自云南各医院各科室最强、最有经验的医疗骨干组成。

根据咸宁疫情防控工作需求,云南医疗队分为8个分队,分赴各县市区和市直开展救治和防控工作。按照“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的要求,云南和咸宁两地整合医疗技术力量,成立以云南医疗专家为主体的医疗救治专家组,24小时全面负责重症、危重症救治任务。

“整个队伍排好兵、布好阵、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云南省对口支援咸宁医疗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许勇刚说。

一江相连、心手相牵,云助咸宁,驰援不息!

云南护士谷桂美在连续抢救病人后晕倒,枕骨骨裂,醒来后却抱歉地对身边人说,对不起。

为人民生命安全而战③救治篇——生死攸关 一场不能输的决战

▲付朝江等云咸两地医护人员在市中心医院合影

40岁的付朝江是云南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父母70多岁,孩子一个1岁、一个8岁。”说起家里成员,来咸一个多月的付朝江眼里泛着泪光。“参与了这场战斗,无愧这身白衣。不全胜,不回家!”

赴千里之外战场,直面病毒的还有和新冠肺炎争高下的云南专家组组长曾仲、三次推迟婚期的云南医生雷欣……

74岁的罗爹爹出院前,高歌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感谢无微不至照顾他的云南白衣天使。

与云南医疗队一起来的还有云南省向咸宁援赠的价值3000万元的医疗设备。

“得知咸宁只有三辆负压救护车,云南省将订购的两辆负压救护车直接开到我们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郑波说,“云南捐赠的救护车,好比雪中送炭!”

竭尽全力 本地医护誓死不退

国有战,召必回,誓用热血守护生命!

为人民生命安全而战③救治篇——生死攸关 一场不能输的决战


1月25日,大年初一,陈谦已经在赤壁市人民医院呆了3天,没有离开。“在我们院,大家都一样,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坚守岗位。”陈谦说。

中西科住院医师王珊,将家中4岁女儿交给母亲照顾,主动承担起发热门诊夜间坐诊任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临床一线医生,我愿意随时听从医院党组织的召唤。”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蔡梅主动请缨......

一个个鲜红的手印、一张张坚毅的面容,在新冠肺炎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之际,面对未知的风险,全市医务人员勇敢地冲在直面病毒的抗疫第一线。截至2月24日,全市参与一线救治医务人员4595人。

疫情严峻,救治分秒必争!系列“硬核”救治行动也在快捷、有力、有效展开。

集中救治为患者接受治疗节约时间,提升救治效率。成为定点救治医院后,市第一人民医院用1天半时间,将277名留院病人全部转出,3天完成病房改造,共设立12个隔离病区(含新生儿隔离病区1个),投入一线医务人员511人。

实行个体化治疗。市中心医院扩改建10个病区、190间病房,其中将3号楼4楼改建为危重症病区,按照多学科“一人一策”个体化诊疗,集中力量对重症、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有效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

“强化院感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确保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市中心医院院长杜光介绍。

积极打好中西医结合救治“组合拳”。1月31日,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医统方施药与西药同用的治疗方案。截至2月24日,市政府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让中医药使用基本覆盖全部病例。

“只有5例未转阴了!”3月2日,中西医双博士后王维武介绍,60名患者使用中医药方“肺毒清”治疗10多天,90%已康复。

科学救治 治愈出院捷报频传

“切实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医疗救治力度,千方百计提高治愈率。”这是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对全市战“疫”提出的要求。

2月21日,咸宁最小确诊病例,9个月大的小欣(化名)治愈出院。小欣出院一周后,90岁的胡奶奶也从市第一人民医院出院,“我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感谢党和医护人员,不然我早就完了。”胡奶奶说。

从9个月大到90岁,患者年龄跨度90岁,治疗方案和护理方式不一样,相同的是医务人员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

一个多月来,在云咸两地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科学救治,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院。

1月31日,嘉鱼第一例、咸宁首例确诊患者出院;

2月14日,在云咸医护人员们的努力下,一位新冠肺炎产妇剖腹产下健康宝宝;

2月18日,咸宁首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2月22日,咸宁首批危重症病例治愈出院;

3月4日,通城县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率先在咸宁市实现现有患者清零的目标......

这些频频传来的好消息,让咸宁人民越来越有信心。

“不破楼兰终不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广大医护人员的誓言铿锵有力。

为人民生命安全而战③救治篇——生死攸关 一场不能输的决战


▲3月17日下午3点,咸宁市最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44岁的杨女士出院

3月17日,全市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3月香城,街头熬过寒冬的玉兰,或绚烂开放,或花开后新芽挂上枝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