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家长你觉得在不同的时间段应该做点什么?

研路有我


幼儿阶段多注重孩子的启蒙教育

幼儿阶段是学习和习惯养成的起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很强,虽然是天性使然,但也是孩子兴趣养成的重要时期。家长要注重的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从语言、行为、艺术等方面,让孩子多感知、多接触、多学习外界事物。特别是在语言启蒙上,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语言,培养语言思维的黄金时期,除了汉语的学习,也要注重孩子的英语启蒙,将语言培养融入到日常生活,逐渐形成孩子的语言逻辑思维。

小学阶段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很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为了给下一阶段初、高中的学习打好基础。做为家长,除了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掌控外,还要更加注重孩子独立意识、独立能力的培养。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刚走出在幼儿期家长的呵护,在思想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不适应的情况,更喜欢依赖家长去解决问题。所以,家长要在日常中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适当授权,更多的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突然间就长大了。另外,这也是逐渐建立孩子自信的过程,让他自己去完成想做的事,所获得的成就感,会极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中学阶段关注孩子的自觉意识和上进意识

当孩子步入初、高中学习时期,可能是家长最头疼的阶段。在学业上要面对极大的压力,同时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抵触和叛逆的情绪。可以说,这个阶段的教育效果,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做为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尤为重要,我们要收起在小学阶段的“说教”和“体罚”,更多的去和孩子沟通,以平等的姿态去和孩子建立交流,特殊问题不能急于求成,要在日常的小事中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从“言传”转变为“身授”,逐渐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和上进意识。

大学阶段倾向于孩子的职业规划

进入大学的孩子,虽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但也是真正的成年人了。在这个时期,要更加注重让孩子自己设立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例如,毕业后是直接进入社会还是继续深造,要在入学伊始便订立目标。做为家长,我们不能在去左右孩子的决定,但要更多的利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去给孩子建议,让孩子走好以后的路。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我是“小智姐姐爱英语”,每天都会分享英语发音技巧,欢迎大家关注。


小智姐姐爱英语


 关于孩子的教育阶段一定是要分时分段,甚至一天的教育方式都应该有所不同,这里我只谈自己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方式方法供条友们参考。

 我两个儿子,大儿子十三岁,小儿子五岁半,大侄子(大伯哥儿子)十五岁(目前在我们家居住学习),我在家里从来不对孩子们发火,更不会吵骂,大声说话的时候也很有限。我的教育理念父母是来爱孩子的,不是来管的,更不是骂的,所有言行都由家里的规矩来管理孩子们。

 孩子不是到了多少岁才教育,而是从生下来那一刻,甚至是在母胎里的时候就开始了教育。比如我家两个孩子从生下来就自己睡小床,从不和父母在大床上挤,上幼儿园四岁的时候就单独在自己的卧室睡觉了。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分床分房睡很难,可我们没有觉得多么难,因为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睡的习惯。

 我自己家孩子教育分成的阶段是幼儿园以前,幼儿园,小学,中学四个阶段(孩子最大也就是初三学生),另外就是父母一定要共同教育分工明确。

 幼儿园以前,是我们对孩子最严格的时候,所有的规矩,安全,礼仪等等教育基本都是在幼儿园之前完成(三岁半以前)

 例如:吃饭不允许吧唧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每天洗澡等等,所有的生活习惯全部是在上幼儿园之前教导完成。

 这时候的家长一定要有极大的耐心和原则。

 耐心——要和颜悦色,事无巨细,不厌其烦的引导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事情应该怎样做。最简单的例子:上厕所打开马桶垫,冲厕所,上完以后关上马桶盖这样的小事。

 原则——不要以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教不晚,我个人觉得晚了很多。还是上面的例子,我见过很多十岁以上的孩子经常不拉马桶垫上厕所的。那就是家长原则性不够,没有协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第二阶段——幼儿园时期:

 从幼儿园时期就要开始引导孩子养成读书和学习的习惯。我家里两个孩子没有上过什么早教,亲子园,直接上的幼儿园。上幼儿园后才开始了看绘本,看图书,讲故事,画画,学习数数等等。我个人觉得学习不要太早,因为孩子需要一定的认知,如果年龄太小就让孩子们开始学这学那,会把孩子原本的爱好抹杀掉,还会将学习变成一种负担。

 第三阶段——小学阶段:

 小学我是分成了低年级和高年级。三年级以后算高年级。

 小学就开始了孩子们正式的学习旅程,我从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陪孩子写作业,孩子的作业都是自己完成,一二年级就像幼儿园之前的教育一样,不同的是这个时期主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的实验是很成功的,大儿子在一二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到高年级一直保持,现在初中是个非常自律的孩子。

 高年级阶段,家长就要引导孩子自律,我说的自律不是早睡早起那种所谓的自律,而是要教会孩子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第四阶段——初中

 初中阶段是个很奇妙的时期,孩子青春期叛逆,开始和家长对着干是经常的事。大侄子也曾经在家里和父母对着干,在我家里被我收拾的服服帖帖。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是关爱。比如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一个拥抱,一个亲吻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让孩子感觉缺少爱。

 最后再说一点关于父母两人的教育分工,我和我老公两人对孩子们都不发脾气,但是孩子们对我们都有敬畏感。我曾经问过孩子们,你们怕谁,是爸爸还是妈妈。他们回答我很满意,我们谁都不怕。确实我不希望孩子们怕我们,而是希望他们爱我们。老公在家的责任就是带着孩子们疯,带着他们玩游戏,带着他们踢球,下棋等等。而我的责任就是给他们做好后勤。

 现在有钱,有闲,有才有能力的父母很多,但是真正做到有心有爱的父母很少,希望看到这篇问答的父母努力做一个有心有爱的父母吧。

 以上个人的经验供参考。谢谢。


自律的摩羯宝妈


我是二十九岁(1977)开始做父亲的,当时的职业是中学教师。孩子未出生时我就考虑到教育问题。我当时的思路是,仔细回顾了自己这二十多年来走过的路,总结一下成败得失,设想当初假如长辈(包括老师,领导)引导方面做得更好些,自己又会怎么样。于是在与妻子讨论后,确定了对儿子的教育大体方向是,靠读书改变知青子女的命运,走成为科技人才的道路,起码要能健康快乐地立足于社会。

从孩子十八个月开始启蒙,内紧外松地陪伴他成长,直到放飞他留学读博,我总是从自己的经历,从自己在教育岗位上看到青少年成长中的正反两方面案例里获取提醒,注意纠正偏差。

很幸运,现在我们就在享受对儿子的教育成果~有儿如斯,夫复何求!


牛小歪


孩子的教育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0-6周岁,这个阶段是婴幼儿,幼儿园,这个时间段里,重点还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这个阶段最重要还是父母,你的一切习惯都会影响孩子,比如,你说话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夫妻之间、父母之间相处的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习惯。这个阶段孩子是一张白纸,你怎么画,怎么写很重要。

2、7-13周岁,这个阶段是小学,这个时候就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个阶段很重要,学习不止是课本上的学习,还有很对,课外的学习。我自己不建议家长给孩子报太多的课外班,就孩子的兴趣爱好,报2-3个就可以,太多的兴趣班,会给孩子在身心健康发展上太多的压力,只要在这个阶段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了。

3、14-18周岁,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的思维,思想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思考,有自己见解,也是青春期叛逆阶段,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引导孩子。现在的孩子都会有攀比心里,怎么能消除这些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去了解你,家长也要更深如的去了解孩子,建立朋友式的相处方式去沟通,有这样一句话,你能给他的家产一文不值,你能给他的思想却价值千金。


职场沟通


孩子的教育真的不能忽视,因为每个孩子发展成长具有顺序性,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具有阶段性,需要针对性的教育,到了发展不平衡性时期是培养孩子某项指标的关键时期,再后面就是出现差异性需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了。教育孩子时,父亲和母亲要一起配合分工,因为如果一个孩子全程都是母亲一手带大或长期缺乏母爱,又或缺乏父爱的教育和陪伴,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始终还是缺乏了某些该有的气质,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点滴生活每日精选


幼儿园阶段更多培养合作和分享,规则意识;小学阶段,主要是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培养;初中阶段,主要是学习方法的培养;高中阶段,主要是深度思考能力和大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学阶段,主要是规划能力:领导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


我是李平凡


自己有经验的而且确实有效果的就按经验来,自己没经验的就做好后勤和生活思想上的引导,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要在网上看了什么东西就强迫他去做,不要别人干啥就让他干啥,要多沟通


一只大鸽子


1、亲子关系

2、小学:学习习惯

3、初中:学习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