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提升公民科學素質迫在眉睫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些地方出現了一些不科學、偽科學的觀念和行為,甚至還有一些愚昧迷信的做法,這凸顯出公民科學素質亟待進一步提高。”自治區科協相關負責人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公民科學素質一般特指公民應具備的科學素質,主要包括瞭解必要的科技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科學素質是決定公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實現美好生活的前提。

    根據有關調查,我區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學素質的城鄉差距十分明顯,大多數公民對基本科學知識瞭解程度較低。公眾科學素質不高,一些不科學、偽科學的觀念和行為就會“聞風就長”,愚昧迷信就會橫行。因此,全面加速提升我區公民科學素質,增強公民獲取和運用科技知識的能力,對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至關重要。

    據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我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6.08%,比2015年的4.25%提升了1.73個百分點。與2015年相比,各類人群科學素質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城鎮居民、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中青年群體科學素質提升幅度更大。2018年調查結果還顯示,我區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處於穩步增長階段,為實現我區“十三五”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7.16%的奮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用10多年時間把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從2003年的1.25%提升到2018年的6.08%,為我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是更要看到,我區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基礎薄弱,教育設施落後,思想觀念滯後,公民科學素質總體偏低,與我國發達地區差距仍然較大,2018年上海、北京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為21.88%和21.48%,追趕發達地區依然任重道遠。”自治區科協主要負責人說。

    為了確保實現今年我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7.16%的目標任務,我區下一步抓住關鍵點精準發力:抓好重點人群,厚植公民科學素質土壤。面向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公務員和領導幹部等重點人群,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要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要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科學教育環境和條件,把青少年科技活動貫穿創新型人才培養教育各階段,推動校內外科技教育活動有效融合,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點燃青少年科學夢想。農民是全民科學素質的短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群體。要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加強科學素質培訓,豐富三農科普資源,優化政策供給,全方位提升農民科學素質。要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積極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高製造業勞動力素質和鼓勵創新為抓手,建立終身學習的有效機制,為經濟建設主戰場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勞動大軍。要抓住領導幹部關鍵少數,強化黨和國家事業中堅力量的職責定位,積極把科學素質教育進一步納入各類幹部培訓,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提高科學決策水平,更好地引領科學發展。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優化科普服務設施佈局。要統籌推進各類科普場館、基地建設,營造全社會科普資源開放共享環境,進一步完善優化科普公共服務設施佈局,推進科普資源的高效利用。加快發展社區科普書室、公眾科學素質體驗館等基層科普陣地,加快建設農村中學科技館、鄉村學校少年宮等農村青少年科技活動場所。要認真落實各類文化產業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建公益性科普設施,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科普展示場館。大力推動高校、科研機構、工程中心(實驗室)向公眾開放,充分發揮高端科研設施的科普功能。(李新雄)

    來源:2020年3月18日《廣西日報》006版 創新·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