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心心念唸的「視頻號 」終於落地,看看創業者們都怎麼玩

張小龍心心念唸的“短內容”終於落地了。最近“視頻號”逐步開放灰度測試,入口端位置絕佳,緊鄰“朋友圈”,補上張小龍口中“微信的最大缺失”。

張小龍心心念唸的「視頻號 」終於落地,看看創業者們都怎麼玩

視頻號先在創業者群體火了起來!

一時間,視頻號彷彿一扇虛掩的門,更多的人在外面擠不進去,渴望從從縫隙中一窺究竟,裡面的人則熱鬧狂歡,大呼流量紅利滾滾而來。

依託11億微信用戶群,攜手微信號、小程序等功能,視頻號剛起步就備受重視。

另一方面,關於微信號的質疑之聲也不絕於耳,對標抖音,快手等成熟短視頻APP,視頻號缺少了沉浸式的“上癮感”,其前景似乎並不明朗。

大平臺的新功能到底前景如何,誰都說不準,然而大型“真香”現場已成定局。

因為限制機構號入駐,以打造個人 IP 為目的的一眾創業者們紛紛進場,搶佔先機,目前來看很多已經收穫大波流量。

原先坐鎮後方指點江山的創業者們,為何衝鋒陷陣押注視頻號?運營視頻號對企業推廣到底有沒有效果?其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本期文章帶您迅速瞭解視頻號及其對企業的意義。

想要申請視頻號?一分錢不花,把裂變做到極致

視頻號如今處於灰度測試階段,被灰度到的用戶有權限開通賬號,而更多的用戶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這一開號的限制,毫無疑問營造出了“飢餓營銷”氛圍,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最廣泛的關注。

更高明的是,微信按照“越點贊,越評論,越互動,越有機會被開通”的法則逐步開放灰度測試。於是想開號的人就需要持續不斷地為現有視頻號點贊評論,一分錢不花,把裂變做到極致。

大家有個模糊的概念:越互動越容易開號,然而至於具體達到什麼標準,誰也說不準,有玩家總結出“視頻號真誠法則”:“我發現如果功利心很重,看到一個視頻立馬就點讚的行為並不可取。虛假贊,不僅不會增加開通的機會,反而會降低權重。”

這似乎也跟張小龍本人的理念不謀而合,他曾在公開發言中感慨:“互聯網發展史,就是套路發展史,用套路欺騙用戶、誤導用戶……別讓用戶思考,讓用戶沿著產品經理設計的路徑使用等。”他始終相信,用戶更希望被誠實對待,而不是被套路。

正如中歐教授龔焱所說:“真誠是通往真誠的唯一途徑。”視頻號將“真誠”作為衡量標準,真心關注視頻號的用戶能夠得到最大的權限。

全新的私域流量池,改變企業和顧客的連接

微信這一社交巨輪改變了很多關係。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一點要數,微信改變了企業和顧客的連接。

如今企業開始使用個人微信號或者企業微信與客戶產生連接。以往企業的客服call center正在往wechat center演變。

創始人原來是在後面“指點江山”的。產品要推廣,要麼是地面銷售團隊衝鋒陷陣,要麼是大手筆砸廣告、做投放,然而當下流量貴如油,迫使很多企業創始人自己開始打造個人品牌,實現與客戶更直接的連接。

企業尤其是to b企業,將產品推向市場無非兩大路徑。

銷售線:從銷售副總裁到城市總經理,到銷售經理,再到一線銷售,自己方就有三四層,到對方同樣要三四層關係,信息傳遞流呈現逐步遞減的態勢。

品牌線:對於大多數初創企業來說,幾乎沒有閒錢做品牌預算。品牌工作幾乎等同於發微信公眾號文章發,然而公眾號打開率只有2%,廣告發多了粉絲還容易隨手取消關注,微信號紅利期過了,有效觸達越來越弱。

此時,視頻號無疑是一個有著巨大紅利待釋放的宣發渠道。

視頻號成為創始人打造個人IP的不二選擇

做內容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營銷方式,內容團隊是公司的戰略導彈部隊,近些年來,越來越多老闆也加入作戰隊。

秉持著“我存在,我表達”的想法,創業圈裡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創始人開始了寫作之路,他們站出來發聲,出內容,做IP,通過自己的私域流量做宣發不失為一種高性價比選擇。

中歐創業營校友群體中,很多創業者開始運營視頻號,其中蘑菇租房聯合創始人,中歐創業營八期學員龍東平就是最積極的一位。

他開通視頻號10天以來,前6條視頻,播放量分別是2萬、2.7萬、4.2萬、1.5萬、2.2萬、2.5萬。每條平均獲得800個贊,最高一條超過1600個贊。

他認為,創始人親自下場操作,獲得第一手真實體感最重要:“別把事情搞複雜,也別調動很多公司資源來弄,你就自己上手,跟發朋友圈一模一樣,門檻低到地板了。我這幾天都是隨手錄隨手發,前六條視頻都是極其粗糙,連標題都沒有,但是並不影響傳播效果。

高滲透率,讓優質內容走出“熟人圈”

朋友圈功能火熱這麼多年,已經進入疲軟狀態,越來越多人的朋友圈被微商代購信息,企業宣傳信息佔據。同樣發朋友圈,能夠得到的點贊似乎越來越少。

另一方面,朋友圈每天的打開次數有150億次。也就是說,150億次刷朋友圈,有用、優質的內容卻越來越被稀釋。此時視頻號能從短內容層面補充進來。

雖然像發朋友圈一樣簡單,但是與朋友圈完全不一樣的體會是,朋友圈的圖、文、視頻只有自己的好友在點贊,而視頻號裡更多的是陌生人點贊,也就是說,內容的接受者更多是超出熟人圈的陌生人,背後依託11億用戶群的微信關係網,傳播潛力是巨大的。

視頻號是一種滲透率更高的表達,能讓內容創作者走出熟人圈,不僅僅侷限於公眾號這種朋友圈轉發,因為有算法加持,優質的內容可以被推送到最多用戶手裡,傳播效率大大提高。

視頻號因為設計的思維邏輯完全不同,並沒有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 這麼讓人“上癮”。在基於熟人圈的朋友圈裡,用戶抱著對身邊人更關心的心態,可以接受這種不上癮,但既然跳脫了熟人圈,不夠上癮的內容是否還能長期吸引受眾,還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號。

形成“視頻號-公眾號-個人號”相互導流的生態閉環

儘管沒有像抖音和快手那麼讓人“上癮”,但基於微信生態圈的視頻號具有無可替代的巨大優勢:打通公眾號,企業號,個人號,形成生態閉環。從某種意義上說,視頻號的到位形成了微信內容生態閉環。

張小龍在反思微信發展時就提出,微信的缺陷之一就是“短內容的缺失”,這令微信在如今這個短內容爆發的時代,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公眾平臺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為一種基於連接品牌和訂戶的群發工具,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群發內容應該包含各種各樣的形式,如文字、圖片、和視頻等,然而我們一不小心將內容載體僅僅做成了文章,這令其他短內容形式沒有呈現出來。”

可以看到,視頻號是微信對過去短內容的戰略調整。微信有11億用戶的巨大流量,微信有多重視視頻號,視頻號就能有多大的紅利。

事實上,視頻號也在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每條視頻下面都可以搭載公眾號文章連接,視頻號在非熟人圈的傳播也給公眾號有效引流。

蘑菇租房聯合創始人,中歐創業營八期學員龍東平也寫公眾號“龍東平手記”。29篇原創,每篇平均閱讀量近萬。但他個人感受,運營工作號要耗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公眾號的門檻相對高,需要有縝密的邏輯,系統的思想和較高的文筆。開公眾號的創始人很多,能堅持的卻極其少。

“視頻號正好是個很好的補充,隨時錄個一分鐘的視頻,把要點說清楚,然後更深度的可以引導去公眾號看。公眾號裡又可以鏈接小程序,增粉,帶貨都OK。這是一個閉環。”

結語

微信3.0版本的時候推出了“掃一掃”,從此連接世界;

微信4.0版本推出了“朋友圈”,坐穩了社交平臺第一把交椅;

微信5.0版本加上微信支付和紅包功能,和支付寶一爭天下。

從微信的迭代邏輯來看,騰訊屬於謹慎派,不著急立馬放大招,沒有必要把所有功能全都做好再放出來,面對這樣一個超級生態,只能逐步優化,一盤大棋慢慢下,這也比較符合張小龍本人不張揚的性格。

視頻號從逐步放開測試來看,也確實屬於一步步優化的狀態,雖然仍是初期,但觀測到的流量已經比較可觀。加上微信幾乎不限制視頻號的傳播力,流量優勢已經形成。

大平臺上的新功能會怎樣發展,現在還無法判斷。但是你必須要行動起來,搶佔先機,不然錯過的可能是巨大的紅利,而一步錯過接下來很難步步跟上。

每當一波浪潮來臨,你不知道最終是會變成無聲無息消失的小水花,還是會演變成席捲時代的大浪花。

視頻號有什麼前景不重要,重要的是先跳到水裡玩起來,只有自己在水裡才能感受水溫,靜等浪來。


龍東平手記(ID: chuangye1566)《原創5000字 | 創始人怎麼理解微信+8點體會玩出高贊視頻號掏心掏肺(附真實後臺數據)》

文 | Jessic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