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思考20200317

  • 独立思考和读了多少书、多少年工作经验、多高的学历和多大的年龄没关系,而恰恰因为读了太多书、学历太高、年龄太大和经验太丰富,导致无法独立思考。思考是最稀缺的一项特质,没办法教,只能自己去悟。看书、听高人讲课、经验都是一种学习方式,思考无法替代。
  • 思考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这种思考不是浮于表面,人云亦云的思考,而是反过来想,问愚蠢的问题,挑战问题的合理性,从外行的角度看内行。最难的不是接受新事物,而是消除旧的思想,摆脱旧的思维模式的束缚,跳出传统去想。
  • 为什么,如果,怎么办。是一个思考的框架。
  • 巴菲特说,好的性情比iq更重要。好的性情源于独立思考,独立思考需要远离传统的智慧。
  • 2010年,后来被认为成为巨头的tmd还没出现,京东还没当当大,百度市值比阿里和腾讯高,凡客还是热门,微信还没出现,腾讯市值只有几百亿美元。即使到了2014年,电商领域也被认为格局已定,没想到后来的拼多多、云集等打破了格局。
  • 2009年创业板开板,人民币基金成为主流,深圳的本土创投弯道超车。后来又出现了两极分化和vc2.0,一些优秀的团队出来创业做的不错,而一些老机构这几年看不到了。
  • 苏宁2011年转型,弘毅入股,后来算是失败的案例,到现在股价和十年前一样,中间阿里也入股,盲目跟着大牌机构投资是要犯错误的。回购、增持、知名机构入股,只是关注点之一,无法取代独立思考。
  • 2010年,雷军做小米手机,没人认为一个搞互联网的能做出手机,没想到他用的是互联网思维的方式改造硬件。旧的思维和新的思维发生碰撞,用新的思维方式改造旧的产业具有巨大的商业机会。
  • 2011年,当时微信已经出来了,看腾讯的股价150元,太高,也觉得腾讯3000亿港币的市值有点高,微信的未来也看不懂。
  • 直到2012年,还有不少人认为阿里是做电商的,阿里实际做的是基础设施,竞争格局和京东这些公司不在一个维度,布局早在07年就开始了,这几年逐渐看到它的威力,想得远。
  • 比较相信加特纳曲线的正确性。技术泡沫和低谷,再出现一轮爬坡。过去十年,物联网、区块链、移动互联网都印证了这个观点。
  • 每一次危机过后,都出现技术革命、社会革命、国际地位调整和新一轮繁荣周期的发展。
  • 产品的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九败一胜。例如美团、快手和趣分期。
  • 内容付费是2015年火起来的,有的做成了知识网红,有的做成了平台例如得到。
  • 水大鱼大,有唱衰中国经济的,2010年当时互联网最高的市值就1000亿美金左右,十年后翻了五倍。马化腾说过,腾讯做到1000万用户规模的时候曾经以为是上限。
  • 十年时间,出现了很多牛股,经历过的和错过的。例如被做空的新东方、奇虎360。茅台,腾讯,格力,美的,万科,招行等。要把眼光放长远,优质的公司表现会超出预期。
  • 2010年以为视频是爱奇艺、优酷和土豆这种。没想到后来腾讯后来者居上,更没想象到短视频和直播的威力,一种形态总会随着不断演化和技术设施的改进而更新。
  • 国外的一些企业家,除了商业模式创新之外,更重视基础层面的思考,例如彼得蒂尔提到的,140字的字节还是让人类登陆火星更重要。
  • 数字化时代,企业越来越扁平化,组织模式也在进化。生态型的、关系对等化的组织更有优势。
  • 创新者的节选:
  • 碎片化思考20200317


    碎片化思考20200317

    碎片化思考20200317

    碎片化思考20200317

    碎片化思考20200317

    碎片化思考20200317

    碎片化思考20200317

    碎片化思考20200317

    碎片化思考202003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