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丈八溝古代有溝嗎

丈八溝又名丈八頭,分東南西北四村,位於西安市西南郊高薪開發區,雁塔區丈八溝鄉政府南約兩公里處,河橫穿四村而過。

唐代即有丈八溝這一地名。在漢唐資料上,只有漕河而沒有氵河。據有關資料分析,唐代以前的漕河即現在源於長安縣申店。《西安市志》第二卷中記載:“唐長安城東有一條叫漕河的渠道,由長安城南滈河分出,經唐長安城西恆北行,入禁苑……”

西安丈八溝古代有溝嗎


關於丈八溝地名的來歷,《西安市志》第二卷記載:“清明渠築於開皇初年,其水源和渠道即今滈河引潏河之道,自南郊皇子陂引潏水西北流,經韋曲、塔坡至外郭城西南安化門緊西(今北山門口村東200米處)入城……” 張培禮的《樊川古蹟尋跡》中記載:“長安樊川皇子陂以下,杜城流向丈八溝的水渠即清明渠,清明渠北通漕渠,漕渠是唐玄宗天寶年間韋堅所築,唐代宗李豫大曆元年(公元766年)京兆尹奏開漕渠入苑,深八尺,寬一丈,名曰‘丈八溝’。渠成,唐代宗親登福安門觀之,是時,兩岸長楊高,蓮塘花圃,風景甚佳。”另外,民間還有一些神話傳說,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遊記》中就有這段傳奇故事。相傳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涇河老龍王逆抗玉皇大帝之命,在六月六日興狂風作暴雨,違反天條,按律當斬。玉皇大帝命唐朝丞相魏徵監斬。老龍王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這天不讓魏徵外出,便召來魏徵在宮中下棋。午時三刻,魏徵在棋盤上打盹睡覺,夢中斬了老龍王,那龍王的龍頭長一丈八尺,從雲中落下,掉在長安城的西南(即今日丈八溝),因而人們就叫這個地方為“丈八頭”。

丈八溝交通方便,附近有丈八東路、北路兩條幹線,它們的起點都位於陝西賓館北門口。其中丈八東路建於1956年,為東西走向,東至東儀路;丈八北路建於1961年,為南北走向,北至昆明路,兩者都是通往陝西賓館的主要迎賓幹道。

丈八溝,位於西安市雁塔區丈八街辦,如雷貫耳,今已無溝,村落已拆,獨剩“丈八溝賓館”坐鎮於此,孤守盛名。此地隋唐即為遊覽勝地,杜甫有詩《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宋人張禮《遊城南記》:“京兆西南一十五里有丈八溝,乃潷河岸最深處,長楊高柳,蓮荷花圃,竹徑稻騰,為勝遊之地。”

西安丈八溝古代有溝嗎


關於“丈八溝”的來歷,本地傳說起源於吳承恩在《西遊記》中講了一個故事說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袁天罡的叔父袁守城在長安城算卦,和涇河龍王打賭,賭下雨的點數。涇河老龍王為了贏得賭約,違抗玉皇大帝之命,在六月六日呼風喚雨,不按旨行雨。因違逆天條,按律當斬。玉皇大帝命唐朝丞相魏徵監斬。老龍王得知後便向唐太宗求情,太宗允諾幫忙。監斬這日,太宗故意召魏徵陪他在宮中下棋。到了監斬時辰,魏徵不得脫身,只好邊下棋邊打盹,於夢中斬了老龍王。老龍王頭顱碩大,徑一丈八尺,從雲中落下,掉在長安城西南角。這個地方就叫做:丈八溝。本地人也叫“丈八頭”

實際上丈八溝史籍記載頗多,丈八溝原為唐代一條人工渠。築渠之初,附近沒有居民,僅為一條水渠,建於唐代天寶年間,此渠除了供給長安城生活用水,還負擔從秦嶺南麓漢江運往長安貨物的漕運任務。《樊川古蹟尋跡》中有記載:“長安樊川皇子陂以下,杜城流向丈八溝的水渠即清明渠,清明渠北通漕渠,漕渠是唐玄宗天寶年間韋堅所築,唐代宗李豫大曆元年京兆尹奏開漕渠入苑。唐朝滅亡後,長安城廢毀,但古渠流水依舊。當時古渠年久失修,深只有八尺,闊只剩一丈,深闊如溝,當地人稱:丈八溝。百姓沿渠而居,安居於此,逐漸形成分丈八北堡(丈北村)、丈八東堡(丈東村)、丈八南堡(丈南村)、丈八西堡(丈西村)四個自然村。清嘉慶《咸寧縣誌》丈八溝分為東、西、南、北四村,《咸寧長安兩縣續志》清末加丈八小南村共為五村。

明朝成化元年,陝西巡撫項忠和西安府知府餘子俊曾疏鑿龍首渠,取水點就是西安城南丈八溝,開挖河渠,取名取名通濟渠,引水從西安西門入城,供城市用水。通濟渠從修建開始,明朝弘治年間疏通過一次,清朝時期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光緒、都曾進行疏浚。民國36年也就是1947年,通濟渠最後一次疏浚。此後廢毀,現在連河道都找不到了。

據《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記載:在縣治西南十餘里的丈八溝南堡子南門外皂河上曾有“通濟橋” ,此橋修於何時,已不可考。清朝乾隆四十五年的時候,本堡子張生麒、張元等鄉賢在村子募捐曾重修此橋,光緒二十五年,王自成、張培義等鄉賢捐錢又對通濟橋進行了修繕。南堡子有橋,北堡子也有,在丈八溝北堡南門外皂河上有一座“濟農橋”。清朝道光二十六年,為本堡子王士英、嚴吉集資創修。


西安丈八溝古代有溝嗎


清朝末年,丈北村出了一位風雲人物牛策勳,牛策勳祖籍是安徽人,後遷居本村。其父早年隨左宗棠入新疆平叛,任伊犁總兵官。清光緒三十年,牛策勳由伊犁考入俄國莫斯科武官學校,畢業後入陝西陸軍中學深造,加入了同盟會。宣統二年被清政府關押半年後獲釋。西安辛亥革命暴發,牛策勳與陸軍中學教官馬晉三等率領“學生軍”佔領藩臺衙門,保護藩庫存銀七十餘萬兩。因功被推舉為川、甘、陝、新四省學生軍司令。清軍反攻,陝西保衛戰期間,任兵馬都督張雲山部向字營統領,軍隊改編後任騎兵第七標標統、陝軍第一師騎兵團長。護法運動中,曾去上海謁見孫中山。在北平因參加反對北洋軍閥鬥爭,被捕關押二年,後經保釋回陝。解放後任陝西省文史館館員、省政協委員。

丈八溝在西安之所以如此出名,在於有“陝西釣魚臺”之稱的丈八溝賓館坐落於此。要說“丈八溝賓館”就不得不說一位辛亥元勳張鈁。在電影《1942》裡面,河南饑荒,蔣介石拜見的老學長就是張坊。張鈁,字伯英,河南洛陽人,歷史書上多說張伯英,張坊反而提的較少。1908年就加入同盟會,1911年陝西辛亥革命,西安光復,清軍反撲,張坊任秦隴復漢軍東路征討大都督,血戰潼關。北洋軍閥封略威上將軍,護國討袁時期曾任陝西“靖國軍”副總司令,後任國軍第二十路軍總指揮兼任河南省代主席;抗日戰爭爆發,受命任國民黨第一戰區預備總指揮。

1938年的時候,日軍過不了潼關,但是派飛機對西安多次轟炸。張鈁為了老母及家人免遭日機轟炸,在丈八溝這地方買了200畝,建造了這所花園,人稱“張伯英花園”。解放初期,張鈁先生向國家獻出了這所花園。1954年建成西安丈八溝國賓館,是陝西惟一的一個國賓館。五十多年來丈八溝賓館先後接待了一百多位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未開放以前,丈八溝賓館,是西安最為神秘的一個場所,據說在這裡當一個清潔工都要政審三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