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与朱自清的《匆匆》有什么共同之处?

用户2402016282817


陶渊明的杂诗12首是晋宋之际,他一个比较代表的咏怀诗作品。主要描述旅途辛苦,然后家庭年幼时候的贫困以及自身努力的这种心境,代表作家归隐之后就是有志,但是难以得到施展的政治抱负,进而的苦闷,抒发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应该来讲还是属于非常优质的内涵比较深的陶诗。

朱自清的作品相对来说跟他的出身关系更大一些,他还是属于出生在江苏,后来定居到扬州。应该说他是一个中国第1批的大学生。所以他的诗歌水平也是属于这种新老交替的阶段,而且他在1932年还担任过清华大学的中文系主任,再加上他旅欧的经历,所以在整个诗歌的认知上面,可能除了历史感以外还有更强的东西文化的冲击。

对比两个人的诗歌的特性,更多的可能是朱自清站在了国家的角度,历史的角度,而陶渊明站在更多的角度是自我报国的角度。

所以一个可能相对来说会更宽更广,角度思考的会更多一些,第2个呢更陶渊明可能更多的还是在于明智同时受当时的思想的一些特性,以及中国传统的一些思想习俗,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作品上面也有所体现。


钱自涌


《杂诗十二首》

其中,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匆匆》

写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身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者感受着时代脉搏,内心充溢无尽找不到出路的迷茫苦闷。但是坚强的他并不甘心沉沦,而是站在“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人生理想。

文章在淡淡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反映了当时大部分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祝我前程似锦大有作为


陶渊明<>与朱自清的<>其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作者通过对大自然的地观察和思索,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有感而发,皆是感慨人生无常,生命短暂。蕴含着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都体现出作者思考人生,追寻人生的真谛,渴望就住时光,有所作为的意愿!


笑说奇谈


都属于散文形式


复古诗哥


作者不贪恋权贵,朝思暮想田园生活,返璞归真的意愿。


德洲齐河李善斌


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