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講得好,教學成績一般,教學成績突出,卻不會講公開課,你認為哪類教師更靠譜?

米蘭君說教育


在教育領域裡面,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話題,關乎學生的學習成績,涉及老師教學質量。做教育這個問題需要認真思考。

首先我認為公開課講的很好,教學成績一般的老師更靠譜。

在教育領域裡面,新老師無論是培訓機構還是公立學校的都會有一個低谷期,一個過渡期,也可以稱之為老師的培訓期。由於老師的思維模式和對教學理解的深度不一樣,會造成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教學質量是不一樣的。

分開來講,公開課講的很好的老師一定是最大化站在學生角度進行教學和思考的,同時也是對教學理解最深的,他們知道怎麼講、怎麼說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並能與老師產生互動,愉悅式教學。缺點就是這類老師不適應學校對於老師成績篩選的機制。

而教學成績突出,卻不會講公開課的老師存在的問題是模板化的教學方式和思維比較嚴重,缺乏站在學生角度教學的問題。而教學成績突出卻是因為篩選教師成績的機制剛好適合這類老師。但是這類老師是對教學理解還不足夠深的,容易模板化思考,模板化教學,也就模板化考試,特別的應試教育。

總之這個問題歸結起來的核心問題是:公開課講的好與否,並不等於教學成績。教學成績是更模板化、硬件化、更數據化,說白了就是“死板化”。而公開課更多的是老師的思維和思考深度在影響教學,是意識化、軟件化的東西。


道無至盡


我是一箇中學高級老師,多次給縣裡學科老師上公開示範課課上到膩,競賽課從縣級到市級到區級均拿了一等獎!教學成績河學期基本縣裡面第一很少第二!也多次聽各種公開課和競賽課,從我的經歷而言平時的教學課和公開競賽課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如果用公開課競賽課方式進行平時的教學那麼教學成績不會很好,因為所有的公開課和競賽課包括我上的在內都是花架子,但是沒辦法呀,專家和評委喜歡呀!記得2010年我設計的一節從縣級到市級再到區級均拿一等獎的競賽課,上完後來年教學再到這節內容我完全不敢用競賽的方式上,因為上完下來還得抽時間去補上課的筆記!否則學生這節課的重點考試內容的筆記都不知道!


青絲飄揚1


當老師十三年我沒上過一節公開課,也沒有評過任何一次職稱,有一次單位派我去學習別人公開課,聽到一半我當所有人面說如果是學習請比方彩排後再來上課,結果得罪了很多人,連省教育廳領導也在,說完我就走了,我說浪費時間沒有意義,自從那次以後我就不用去學習什麼公開課了,不過我的學生高考成績很好,學生很愛我,我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吧!學生就是我的民心!這樣的我是不是很不合適走在這個教育的大群裡呢?有時候我也會懷疑自己的,可是性格就是這樣,改不了了


思涵贊


我自己成績一直全區第一,我就講不了公開課,自己上課,很隨意,很有趣,很有想法,不準備的時候很多好的想法。一到那種準備好的,多長時間開頭多長時間重點,我就不行。所以我只是一個幫別人順課做課件的大師,不過我也很滿足。我同事,每次出去講課都是區第一,成績一塌糊塗,她太規矩,太程式化。花費我三倍的努力,也頂多是過半。我感覺教學的熱情很重要。我最開心的時間是上課時間,別的無所謂了。


Utopia


本人從教三十多年,這兩類教師我身邊都有,我更欣賞第二類教師,這類教師是從學生實際出發,精心準備,適合學生;而第一類教師大都是表演型的,他是表演給聽課領導和教師看的,他的出發點是聽課的老師而不是學生,他沒能從學生實際出發,不出教學成績也不意外,同時這類人大都會做表面文章,有華而不實之嫌,第二類教師都是實幹和較厚實的人!


秋河忘歸


我教師生涯的前幾年,也講過多次公開課,當然這是領導安排的任務,從中明白一些道理,收到一些益處,但是按這種方式上課,效率低,學生參與度有限,教學任務進展緩慢,教學成績不理想,愧對學生。這使我發現了公開課的確華而不實。現在少了一些花哨,多了一些落實,力求大多數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總之,兩種教學方式各有千秋,但是後者常態課為上,否則會東施效顰,自誤誤人。現在的新老師多幸福啊!一上來就有人告知真相。我是如入歧途好幾年才明白,多麼痛的領悟啊!不過這也不錯,現在我兩種方式都掌握了,切換自如。公開課也上的廳堂,教學成績也名列前茅。算是渡了一劫。


看看嗎看看吧


看到這個提問,真是讓我浮想聯翩,同時也回憶到很多學校裡的種種情形。

公開課和教學成績,想必是每個老師都會遇到的情況。下面就說說曾經的我的一些感觸。

本人是一個不願意多說話的人,因為看別人怎麼說,會更有趣。但我做了老師,就不能不開口,這也許是挑戰,也許是磨鍊,但更是職業的要求和必須。可至今,我仍不願意多說話,我覺得這挺好,符合自己的內在需求和願望。而當初做老師不得不說的情形還是讓我匪夷所思。面對著學生,把要講的課講清楚,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喜歡上自己所教的課,甚至喜歡上老師這個人,真是當時我的願望。因為我不願意走尋常路,更不願意墨守成規,因為我一直相信,把教育看成一件差事,或者工作,而不得不為,最終是會平庸下去的。

我教的課是英語,而英語課怎麼教,什麼才是更為正經的路子,我始終都在摸索前進。而教學成績才是硬道理,這也是我不能忽略的地方。所以,就我自己而言,也是充滿了矛盾和困惑的,但儘管如此,也必須要亮出自己的模樣來。說真的,我最喜歡的還是面對學生,這就跟郭德綱的小劇場相聲一樣,比較隨意,比較真實,自然,而不是特別想要做出什麼來給人看。可要講公開課了,必須也得去講,並且最大可能的去圍繞公開課的標準去講,這樣才會得高分,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公開課。

那麼,也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情形,為了教學成績,我可以挖空心思的儘自己的最大可能而讓學生們獲得高分,因為這跟老師如何面對統考密不可分。老師在這個方面瞭解得越清楚,學生們也會收穫多多。

相比之下,公開課就有點兒可笑了。因為據我所知的公開課,大都在造假,同樣的一個課程內容不知講了多少遍,連學生自己都暗自發笑了。

表演,公開課,有著相似的內涵。老師在演,學生在演,甚至評課的同仁們也在演。

有了這樣的認識,再有公開課要講的時候,我為了呈現出更為真實自然的狀態,就開始講新課,而不是咀嚼了多遍的課。這對我是個挑戰,對學生也是挑戰。先不管最終效果會怎樣,我至少做到了真實和自然。

平時的課,公開課,一個英語老師都能用到什麼方式方法,我也說一說。

簡筆畫,投影儀,幻燈片,電子琴,還有自己親手做的各種教學用具,這在別的行裡可能被叫做道具,那樣的道具,不知用了多少回。

毫不虛假的說,我的教學成績是名列前茅的,而對於公開課,我也重視,只不過講完了也就完了,就像看戲散場了一般。

因此,教學成績是硬道理,而能在教學成績上做得比較好的老師也才是最靠譜的老師。


紀誠


作為一名公開課上得不錯、教學成績也不錯的一線教師,我覺得我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教學一線的教師,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

1.表演型教師。

這類教師綜合素質較高,表演能力較好,他們口齡伶俐,能說會道,能言善辯,能歌善舞,上課時能調動課堂氣氛,深得學生喜歡,但一到考試,學生成績卻不是十分理想。這類教師就是題主所說的公開課講得好但教學成績一般的老師。

2.務實型教師。

這類教師工作勤勤懇懇,踏踏實實,不說無用的話,不做無用的事,不苟言笑,老老實實把業務工作做好、做細、做實,考試時學生成績突出。這類教師就是題主所說的教學成績突出卻不會上公開課的教師。

3.學者型教師,或稱中庸型教師。

這種教師沒有表演型教師活躍,也沒有務實型教師正板,上課既有一定趣味型,工作又有一定紮實性,因而教學效果不錯,教學成績也佳。筆者也許算是這種類型吧!

中庸型教師因不偏不倚,受到關注少,自然受得的指責也少。那麼回到題主問題上來,表演型教師和務實型教師到底誰更靠譜呢?

先講一個小故事吧?某縣一村小(教學點)老教師年年期末考試成績全縣排名第一,教育局和教研室都感到十分好奇,不知道這位老師是如何做到的。於是教研室組織了幾個教研員到該教學點去聽課,準備在全縣推廣該教師的經驗。然而,聽課的結果讓教研員大失所望,該老教師既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沒有新穎的教學手段,用的都是“老一套”,一本教材,一隻粉筆,講了練,練了講,整節課沒有什麼“看頭”,各教研員也心照不宣。可就這樣一種教學,為什麼年年第一呢?為了尋求答案,教研員課後問老師:

“您平時都佈置作業嗎?”

“佈置啊!不佈置作業給他們做,這幫小鬼到處瘋跑,怕去玩水呢!”老師答道。

“作業收得上嗎?”教研員又問。

“收得上,沒有一個不交作業的。”

“您是用什麼好辦法做到讓學生百分之百交作業的呢?”

老師憨笑道:“也沒什麼好辦法,我主要就是採用‘人盯人’的方式,讓學生相互監督,誰不完成作業就不跟他玩,若是有人拒絕寫作業,就會有同伴馬上向我彙報,因為村裡方便嘛,我就去學生家裡瞭解情況:不會做的,我就當場輔導;不願做的,我就耐心開導。”

教研員終於明白了,心中的疑惑也解開了。

聽完這個小故事,你知道什麼樣的老師最靠譜了嗎?

最靠譜的老師,既不是能說會道的表演型老師,也不是埋頭苦幹的務實型老師,而是那些善於監督、長於輔導、工於開導的人。

讓我們學會“人盯人”吧,也讓我們多走近學生,去輔導、開導他們吧!


鍾庸


針對題主提出的問題:

公開課講得好,教學成績一般,教學成績突出,卻不會講公開課,你認為哪類教師更靠譜?

我是一名職業院校的老師,我來談談個人的一點看法。

公開課講得好,教學成績一般,教學成績突出,卻不會講公開課,我個人認後者更靠譜。

我個人為什麼認為是教學成績突出,卻不會講公開課的老師更靠譜呢?請您看以下幾個問題:

一、參加公開課的老師是怎麼選出來的?

在一般人的認識中,肯定會認為能夠參加公開課的,那一定是學校裡最優秀的老師了。這點我也不否認有的老師很優秀,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卻不是這麼回事。參加公開課對老師來說是一種榮譽,並不是誰想參加就能參加的。為什麼那麼多老教師教學質量好,而因為沒有公開課而不能評職稱,這下明白是為什麼了吧?所以對於這點我不想多說,大家明白就好了。

二、公開課是怎麼磨練出來的?

公開課與普通課的區別,就在於公開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多次演練後的結果。公開課的一般是樣磨練出來的:先是老師自己把內容整理出來,然後集體聽課,提出意見,進行修改,最後老師自己再進行行打磨。這一輪完成後,再進行下一輪的重複打磨。這樣一輪一輪下來,少則半個月,多則半年,能夠精準到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提問、每一個學生的回答,說白了,就是表演。

三、學生喜歡這樣的公開課嗎?

公開課是講給專家評委聽的,不是講給學生聽的,所以對學生而言,就是折騰學生。別的不說,為了上公開課,同樣的內容講了一遍又一遍,假設是十次吧,學生會沒有反感嗎?這還是其次的,關鍵是為了排練公開課,學生的正常上課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對學生來說,雖然無條件支持老師的工作,但也並不是沒有自己的看法。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開課的對象不是學生,而是專家評委,就這一點而言,公開課講得好,教學成績一般就不難理解了。

四、結束語

公開課確實可以讓一名老師快速成長,但公開課也僅僅是公開課而已,真正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少些花架子的普通教學效果更好。


文會教學


這個問題要看從哪個角度去看了。

對於整個教育系統來說,我認為那些公開課一般,成績也一般的老師更靠譜,因為他們群體龐大,又能長久堅持在教育崗位上,聚沙成塔,作為主力軍支撐著整個教育系統。

公開課講得好的老師,他們的作用我覺得也很重要,課堂設計得再好,如果表達能力欠缺,只能埋沒掉你設計的才華。好的公開課能讓社會各界看到教育界的風采,也能把先進的理念、優秀的設計在教育界內推廣開來。

至於公開課講得不好卻出成績的老師,我只能說這些老師競爭意識很強,也有能力,但可能性格上有一些不符合主流的缺陷,這樣的老師一般會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他們的觀念會影響學生一生。

其實還有一種老師,是兩者兼備的,公開課上得好,教學成績也好,這種老師呢大多是工作狂,他們在外很受歡迎,但卻經常忽略了自己最親最愛的人。

搞教育,是一生的事業,幹得久了,就會發現,那些善於表達和交際的老師,被提拔了,或者轉職去其他單位了;那些出成績卻上不好公開課的老師,似乎成天都不太開心的樣子;那些樣樣都能做好的老師,人們在她面前和背後說的話總是不一樣;而只有那些平平凡凡的老師,做襯托他人的綠葉,幹到老,最後學生連她的姓也忘了,當然,也就不會過了20年再來“報仇”了。

揚名立萬是一種成就,不被人惦記也是一種幸福,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