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東航董事長劉紹勇:高質量發展是東航的主攻方向

專訪東航董事長劉紹勇:高質量發展是東航的主攻方向

文 · 記者 任騰飛

《國資報告》雜誌2020年第1期

专访东航董事长刘绍勇:高质量发展是东航的主攻方向

2008年之後的十年,是東航改革發展的“黃金十年”,企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品牌形象有力彰顯,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實現了從活過來、站起來到跑起來的飛躍。

“不忘初心再出發,牢記使命更奮進。”近日,東航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劉紹勇在接受《國資報告》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東航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建設、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從“黃金十年”出發,全面開啟新時代東航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专访东航董事长刘绍勇:高质量发展是东航的主攻方向

跨越“黃金十年”

國資報告:如何看待自2008年之後東航快速發展的十年?劉紹勇:東航是中央企業,我們堅決扛起搞好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2008年,由於各種矛盾交織、各種困難疊加、各種問題累積,東航陷入了極度危機之中,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在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下,中央“換班子、給票子”,我們“找路子”,提出並打贏了“三場戰役”,即東航起死回生的生存之戰、東航上航重組的發展之戰、世博保障的揚名之戰,我們從中收穫了難(nán)與難(nàn)、立與破、舍與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對國有企業進行了新的定位,賦予了新的使命。我們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定戰略、促改革、謀發展,積極融入重大國家戰略,提出並持續打好轉型發展、品牌建設和能力提升的“新三場戰役”,推進高質量發展。比如:轉型發展之戰,就是要在解決“有沒有”的基礎上,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品牌建設之戰,就是要在解決“響不響”的基礎上,解決“優不優”的問題;能力提升之戰,就是要在解決“行不行”的基礎上,解決“強不強”的問題。從2009年至2018年,東航實現連續十年盈利、十年滾動事故率為零,創造了最長盈利週期,推動了最大改革增量,體現了最優發展質量,同時成功應對了最多的風險挑戰。十年來,東航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品牌形象有力彰顯,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實現了從活過來、站起來到跑起來的飛躍,樹立了戰略自信、能力自信、文化自信,東航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經濟社會建設、服務改革開放、服務民生髮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可以說是創造了公司發展史上的“黃金十年”。

國資報告:對於這些成績的取得,東航有哪些心得和體會?劉紹勇:我們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谷底奮起步入發展正軌,取得“黃金十年”的跨越式發展,根本原因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於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切實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改革發展全過程,將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企業改革發展的治理優勢;在於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於我們積極融入重大國家戰略,努力把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在於社會各界對我們的關心、支持和幫助;在於集團黨組團結帶領全體幹部員工主動應對挑戰,奮力攻堅克難,上下一心、拼搏奉獻,也就是我們自己說的“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我們也深刻體會到,改革是改變東航發展面貌的關鍵一招,也已經成為東航發展的基因,融入東航的血液。這些年,我們堅持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改革精神,始終保持永不滿足、永不懈怠的改革勁頭,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改革,穩步推進企業轉型,在實踐中探索、在改革中創新、在突破中發展。比如,我們全面推動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進行機隊結構、市場結構、產業結構、資產資本結構、人力資源結構等“五大結構調整”,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全國首批、民航首家的物流混改,以及機務“四化”轉型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改革經驗。現在的東航已經全面開啟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我們強調打“有把握、有能力”之戰,朝著“世界一流、幸福東航”的戰略目標闊步前進,發揮好中央企業“國家隊”“壓艙石”“穩定器”的作用,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最可信賴依靠的“六個力量”。

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國資報告:為什麼講東航邁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劉紹勇:“高質量發展”已經是全社會的高頻熱詞,也是東航的“主攻方向”,關係到東航的可持續發展,這個新階段代表了東航全新的歷史方位。一是新時代新理念新思想引領我們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論斷,其鮮明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總書記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新“五力”要求。我們深刻領會新時代的重大意義,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新要求,發揮出主力軍和國家隊的重要作用。二是過去十一年取得的新成就推動東航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我們謀劃一系列重大戰略,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發展成就。2019年東航延續良好勢頭,鞏固發展優勢,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三是“世界一流”戰略目標激勵東航邁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以來,我國經濟在微觀基礎方面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中國一批大企業的崛起。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伴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黨中央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東航已經是世界級企業,我們的目標是打造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而實現“世界一流”,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

國資報告:對於東航的高質量發展,您是如何理解的?劉紹勇: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就是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東航未來發展的工作重心就是推動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我們同時結合東航具體實際,從高效性、協調性、共享性三個維度來理解和認識高質量發展。

高效性就是高質量發展是效率更高、效益更好、效果更實、效應更佳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更加關注產投比,重視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兩個效率”同步提升,強化新技術的運用、新產品的開發、新業態的形成和新模式的建立。比如,為了效益更好,我們要在國際遠程航線、輔營收入上實現有效突破。

協調性就是高質量發展是更加全面、更加協調、更可持續的發展。航空業具有系統性、關聯性、協同性和敏感性的特點,我們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的協調,規模和速度的協調,產業結構的協調、內外部的協調,業務部門之間的協調。這些年,我們主動降低了引進飛機的速度,就是從關注增長的要素投入轉向關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和要素優化配置。

共享性就是高質量發展是更加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發展。我們堅持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有感情的航空公司,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給和需求的動態平衡,不斷增強旅客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共享性還體現主動擔當,“三大攻堅戰”我們全力以赴,定點扶貧的兩個縣均實現提前脫貧摘帽;我們2019年建議停飛B737MAX機型,及時消除了東航、中國民航乃至全球民航業的重大安全隱患,得到各方一致好評;我們共建共享,建設幸福東航,讓每位員工都能成為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

國資報告:當前,東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優勢和機遇在哪裡?劉紹勇:偉大的時代給了我們幹事創業的大好機遇、施展才華的巨大舞臺、成就夢想的廣闊天地,我們奮進新時代,充滿信心。我們有京滬“兩市四場”運行的獨特優勢,在長三角市場份額超過30%,在上海市場份額超過40%;我們有規模化發展的優勢,是全球第七大航空公司,在全球大型航空公司中擁有機齡最年輕的機隊,前不久被評為“中國企業海外形象20強”。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間,我們面臨著很多難得的機遇,總的來看,有五大機遇:

一是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帶來的重大機遇。我國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潛力大、韌性強,宏觀經濟總體是穩的、基本面是好的。這是我們最大的機遇,而且是長期性的戰略機遇。我們適應國家經濟發展趨勢,關注區域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新機遇,關注國家重點發展、優先發展的地區,比如粵港澳大灣區是人才集聚、資本集聚、創新集聚的地區,這些地區一定是航空事業發展前景廣闊的地區,我們市場版圖和產業格局將根據國家戰略進行相應的結構性調整,運力投入沿著“胡煥庸線”向東南下沉,配套細化的戰略舉措,構建我們戰略發展的“大灣區版圖”。

二是黨和國家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帶來的重大機遇。這些機遇包括“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的機遇等,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服務國家戰略、展示國家形象的重大標誌性工程,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我們東航是大興機場首家全部通過工程竣工驗收的基地航空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參與全階段驗證試飛的航空公司,我們旗下的中國聯合航空從南苑機場整建制進駐大興、實現首家正式運營,2020年3月東航在京80%的運力都將轉場大興運營,加上上海浦東機場衛星廳正式啟用,我們開啟了京滬“兩市四場雙核心樞紐”的運行模式,“虹浦聯動、龍鳳呈祥”,極大地提升和優化了東航未來發展的空間佈局。

三是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帶來的重大機遇。中國的大門正越開越大,中國正闊步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同時,一系列惠民生政策的推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新機遇,中國市場規模巨大、潛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

四是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進程帶來的重大機遇。全球航空業中心東移的趨勢沒有變,我國民航業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的現狀沒有變,中國從航空大國向航空強國邁進的方向沒有變。打造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大型網絡型航空公司,建設佈局功能合理的國際航空樞紐及國內機場網絡,是我們的重大責任,也是重大機遇。

五是“黃金十年”積累的雄厚基礎給我們自身發展帶來的機遇。公司戰略目標明確,發展路徑清晰,商業模式日漸成熟,人才隊伍建設卓有成效,這些都讓我們有勇氣、有能力、有信心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國資報告:東航把什麼作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重點任務,從而真正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世界一流企業?劉紹勇:我們確實有很多工作要做,也聚焦了一些重點的方面。一是精心謀劃“一張藍圖”。這張藍圖,就是東航“十四五”規劃。圍繞國家戰略,構建新時代東航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版圖和市場版圖。圍繞公司戰略,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二是全力做到“兩個確保”,確保量的合理增長和確保質的穩步提升,我們的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從要素投入型轉向創新驅動型,從勞動密集型轉向科技密集型,從粗放型轉向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三是要持續打好“新三場戰役”、深入進行新“五大結構調整”,全力打造全服務、低成本、物流三大主業,著力打造MRO(航空維修)、航食、科技創新、金融貿易、產業投資平臺五大產業板塊,不斷增強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提出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新時代東航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深刻把握高質量黨建的“方法論”,砥礪奮進、排除萬難、善做善成,確保戰略目標和各項工作抓落實,幹成事。

從“爛蘋果”到“金蘋果”,東航十年重塑

混改 重組 國資監管 雙百行動 兩類公司 重磅策劃 基業長青系列 對話觀點 一帶一路 1+N文件庫 國企黨建 小專題 抗疫專題 央企扶貧

专访东航董事长刘绍勇:高质量发展是东航的主攻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