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區創新實踐全市首例“一址兩證”

  4月8日,長寧區市場監管局向上海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核發了食品生產許可證,讓上海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可以在商場超市等更廣泛的市場流通渠道銷售,惠及更多普通大眾,實現“空餐地享”。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紹勇,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李養民,區委書記王為人,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嵐,市市場監管局一級巡視員張準民,東航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東航食品董事長席晟等出席頒證儀式。

  據悉,這張食品生產許可證的頒發,是多部門協同配合、通力合作,精準貫徹落實黨中央、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舉措的共同成果;也是多部門尋求突破現有食品行政審批機制,探索推進“跨部門、跨區域、跨紅線”食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實踐全市首例“一址兩證”的食品許可。

  新冠肺炎疫情對民航業造成巨大沖擊,對航空配餐業也產生了巨大影響。隨著航班配餐量的急劇下滑,東航食品主動尋找應對之法,把疫情期間帶來的經營壓力轉化為改革轉型的發展動力,做大做強非航業務。然而要從專營航食的企業轉型成兼營“航食”和“地餐”的企業,對一家企業來說存在一定難度。

  過去對地面餐食與航空餐食的管理有一條明顯的界線,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在我國境內從事食品生產活動的,由市場監管部門負責許可、監管;但國境口岸從事食品生產(含航空配餐)的,由海關負責。東航食品原先僅在機場紅線範圍內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因此只需取得海關頒發的《國境口岸衛生許可證》。現在要將產品推向機場外更加廣闊的流通領域,還應取得市場監管部門核發的《食品生產許可證》。

  區別不僅僅在於主管單位不同,兩者的衛生安全標準、食品加工流程、生產空間佈局、食品類別都不盡相同。

  為了幫助企業發展,市、區市場監管局通過多次專題調研協作、實地指導研討,讓企業在短短14天內完成了車間環境改造、工藝流程制定、生產流程優化、廠房圖紙細化、生產設備採購、管理制度完善和人員培訓工作,並同步完成了新產品試製、產品型式檢驗、營養成分檢測、保質期測試、營養標籤制定等一系列工作,用最快速度取得了許可證。

  有了這張許可證後,東航食品的營銷範圍可以從機場內拓展到機場外,產品種類從航空配餐發展到兼營地面配餐,配餐渠道從飛機客艙到商場超市,受眾面從飛機上的乘客到廣大老百姓,企業的發展空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