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真的是因为婆媳不合哥嫂嫌弃而死的吗(上)

导语:《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东汉末建安年间,小官吏焦仲卿和刘兰芝

因为各自家长的原因而不能在一起,双双殉情悲情故事,此情情真意切,现在读来不免使人潸然泪下

那么刘兰芝为什么选择自尽呢,文章告诉我们的观点有二

一 婆媳不合

二哥嫂嫌弃

那么我们先从以上两个观点分析,是不是刘兰芝必须死呢?

刘兰芝作为焦家的儿媳妇,任劳任怨的替焦仲卿操持家务,孝顺父母,作为长辈的焦母本应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然焦母同样身为女人一点怜悯之心都没有,反而处处刁难儿媳刘兰芝,让其有苦难言。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真的是因为婆媳不合哥嫂嫌弃而死的吗(上)

刘兰芝剧照

刘兰芝写给丈夫的书信内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从刘兰芝写给丈夫的书信我们知道,刘兰芝13岁学习纺织绫罗绸缎,14岁会裁缝等一系列的手艺,家里人的衣服大都是出自刘兰芝之手,15、16岁学会琴棋书画,可谓有“大家之闺秀”,比起现在的儿媳妇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以说焦仲卿娶了刘兰芝,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穷小子娶了个白富美也可能是刘兰芝太过优秀遭到焦母的妒忌,令刘兰芝在鸡叫时分起来纺织,深夜方可入眠,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后,每天织三五匹布仍然遭到焦母的诸多嫌弃,并说其干活太慢等一些责备的话语。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真的是因为婆媳不合哥嫂嫌弃而死的吗(上)

刘兰芝

刘兰芝对其丈夫焦仲卿诉苦说,并非自己干活慢,而是婆婆故意的刁难。长期如此是刘兰芝身心俱疲,焦郎身在外,兼有国家重责,你可遣书信一封给婆婆,让其送我回娘家。

曾试想,刘兰芝在受到如此待遇之后,仍然没有与婆婆发生口角,只是一味的忍让,忍无可忍之时才写信告诉焦仲卿说,遣书信一封给婆婆,让其送我回娘家。可见刘兰芝是多么善良仁慈,看当今有几个婆婆敢这么对自己的儿媳妇,你没说两句没准就干起架来或回娘家了。

上述材料印证皆为儿媳刘兰芝和丈夫焦仲卿的书信言语,其言语描写出身为儿媳的刘兰芝是如何工作勤恳,知书达理等等,然毕竟是一家之言,在此我们引用焦母对焦仲卿的话语来在此论述。

这是焦母和儿子焦仲卿的对话”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真的是因为婆媳不合哥嫂嫌弃而死的吗(上)

焦母骂兰芝

这是焦母和自己儿子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自从刘兰芝嫁到焦家以来,焦母就一直不喜欢这个儿媳,故而说自己的儿媳不懂礼节,行为懒散等。故才使焦母感觉到愤恨,儿媳的行为是没有将婆婆放在眼睛里。

此言侧面反应的刘兰芝给丈夫的书信其中的言语都是真实的,没有半点虚假甚至是夸大。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任你千般好,我就是看不惯,不喜欢。焦母为什么如此呢,我觉得可能是两个家庭的生活观念所致,过去能读书识字的都是大户人家,说明刘兰芝家,相对比较富裕,而焦仲卿家就相当于现在我们的国家部门没什么实权的公务员,一个小资,一个普通家庭,生活观念差异之大可想而知。这也就是焦母百般瞧不上刘兰芝的原因。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真的是因为婆媳不合哥嫂嫌弃而死的吗(上)

戏剧刘兰芝

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就如同焦仲卿的母亲来说,可能是看不惯刘兰芝处事的生活方式,抑或是其他的原因,导致刘兰芝自从嫁过来以后就不受婆婆的待见就算刘兰芝为这个家庭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依然不能得到婆婆的好感,依然会被婆婆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根不上就是思想理念的差异造成的,就像有钱人家想的是怎么钱生钱,而我们普通家庭想的是怎么把工作干好,这本身就不在一个频道上,能和谐相处吗?

我们下篇再分析下是刘兰芝因为哥嫂的嫌弃而死的吗,还是另有隐情,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