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接触”下,看上海、厦门、山东顶尖自动化码头,如何“一人抗疫”

面对高传染性的新冠肺炎疫情,自动化码头相对于传统码头,拥有投入人员少、远程作业“零接触”、线上业务办理、智能闸口等优势。

自2016年以来,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先后建成投产。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这些自动化码头采取科技手段,释放“智慧港口”红利,港口生产稳中有进,人员聚集和接触风险也大大降低。

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

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于2017年12月正式开港运行。

码头岸线总长2350米,共建设7个集装箱泊位。开港运行后,年吞吐量400万标准箱,远期达到630万标准箱,是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

“零接触”下,看上海、厦门、山东顶尖自动化码头,如何“一人抗疫”

据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相关人士介绍,相较于传统码头,新码头的劳动力成本可降低70%,生产效率提高30%。现场装卸作业、设备故障检测等,均已实现远程操作,所有设备、流程均由系统控制,实现作业和设备之间的交接。

“零接触”下,看上海、厦门、山东顶尖自动化码头,如何“一人抗疫”

“零接触”下,看上海、厦门、山东顶尖自动化码头,如何“一人抗疫”

上港集团中控室

在现场装卸方面,码头生产管理系统(TOS)和设备控制管理系统(ECS),均应用了大量智能化计划、调度模块,相较于传统码头,大大减少了计划、调度、控制方面的人员,同时也更智能、高效。

“零接触”下,看上海、厦门、山东顶尖自动化码头,如何“一人抗疫”

在设备故障检测方面,通过设备管理、设备实时状态在线监测等系统,将分散的设备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汇总建档,实时查看各生产作业设备的状态,以及设备重要部件的寿命数据。

此外,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码头进出场道口也实现了无人化操作。通过预约系统,集卡司机即可进入港区进行进提箱作业,与码头工作人员实现“零接触”,大大降低了因人员聚集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

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是我国第一座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2016年3月投入商业运营。

2019年7月,中远海运港口、中远海运科技、中移(上海)产研院、中移智行联合成立“5G智慧港口实验室”,研究5G 环境下的应用场景需求,提升港口建设及运营的智能化水平。同年8月,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在中国移动和华为的支持下,率先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

在此次疫情中,码头作业人员足不出户,利用远程实时回传的画面,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设备远控操作作业,在办公楼即可完成码头大部分的日常操作。

“零接触”下,看上海、厦门、山东顶尖自动化码头,如何“一人抗疫”

“零接触”下,看上海、厦门、山东顶尖自动化码头,如何“一人抗疫”

此外,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还发挥技术“战神”优势,快速研发、上线了针对疫情的多样化产品,并从岗位安排、泊位策划、作业调度等方面,大力推进自动化运营,显示出智慧港口的强大力量。

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相关人士告诉《中国航务周刊》记者,今年2月份,其自动化岸桥装卸作业量占码头装卸总量的27.52%,无人驾驶导引车AGV进行船舶装卸,累计同比增长7.54%。

“零接触”下,看上海、厦门、山东顶尖自动化码头,如何“一人抗疫”

自动化码头在节省人力方面的优势,也在此次疫情中凸显。

近年来,码头岸桥/场桥司机、内集卡司机,均出现招工难的情况。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原本就紧张的运力,更加捉襟见肘。

而自动化岸桥、无人跨运车、无人集卡及AGV的运用,可解燃眉之急。其优势不仅体现在最为直观的减少人工投入方面,还可以提高安全系数,使作业更加安全,也让疫情等危机下的工作人员更有安全保障。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于2019年11月投产运营。

据了解,二期项目推出了山东港口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运用了5G+自动化技术等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领军全球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科技水平。

“零接触”下,看上海、厦门、山东顶尖自动化码头,如何“一人抗疫”

此次面对疫情,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快速反应,积极对接船公司,为每艘靠泊的船舶打造最优的作业方案。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相关人士举例说,在近期“高丽博多”轮的作业中,码头充分发挥自动化作业优势,平均单机首次突破每小时42.11自然箱,为船公司调整班期提供了有力保证。

针对集疏运问题,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还充分发挥无人智能闸口的优势,实现外集卡快速通过,全程人员“零接触”。

“零接触”下,看上海、厦门、山东顶尖自动化码头,如何“一人抗疫”

据介绍,自2月份以来,集卡平均入港作业时间18分钟,最快达13分钟,有力保障了码头集疏运的畅通无阻、高效便捷。

另据了解,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企业办事创业,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针对107号、108号泊位“临时靠泊外贸船舶申请线上电子会签业务”,日前获批,可实现临时靠泊外贸船舶业务“一次办好”。

“零接触”下,看上海、厦门、山东顶尖自动化码头,如何“一人抗疫”

据介绍,107号、108号泊位自试运行以来,按照规定采取“一船一议”靠泊审批模式,即每条挂靠的外贸船舶,都需要经过口岸各有关单位的“纸面审批”后,才能靠泊。

该自动化码头根据实际情况,对107号、108号泊位临时靠泊外贸船舶申请“线上电子会签”,可在疫情期间,简化手续办理流程,减轻企业负担,还降低了码头、企业人员外出接触的风险。

企业足不出户,半小时即可完成船舶挂靠手续。同时,“线上电子会签”每年还为自动化码头节省成本约30万元。

“零接触”下,看上海、厦门、山东顶尖自动化码头,如何“一人抗疫”

可以说,此次疫情对港口生产带来巨大影响,而自动化码头“零接触”的优势,则进一步凸显,同时有望助推我国港口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此外,随着5G技术在港口领域应用的深入,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基础,以5G与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高效、绿色、安全的智慧港口,将成为新时期港口的发展方向。

· END ·

欢迎通过留言或拨打新闻热线010-58678999-242,提供新闻线索,线索一经采用,将获得现金红包奖励。投稿可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