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倒灌”壓力大,首都機場入境篩查爆滿

3 月 17 日早晨 9 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的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聲已嘶,腹在痛……感染病急診科的兄弟姐妹們,還有放射、檢驗的弟弟妹妹們,心疼你們……

北京“倒灌”壓力大,首都機場入境篩查爆滿

這個距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13 公里的定點醫院,由於大量入境人員需要篩查,一時門診爆滿,人頭攢動,醫護工作者壓力陡增。

3 月 15 日,地壇醫院副院長吳國安在新聞發佈會上稱,醫院自 2 月 29 日起至 3 月 14 日 24 時,累計接收機場轉送來的篩查人員 973 人,發現確診病例 23 人。所有確診病例均為輕型或普通型病例,其中 2 例輕症病例已痊癒出院。

據財新報道,3 月 14 日地壇醫院共接收機場轉運的篩查人員 207 人,其中來自意大利 32 人,西班牙 46 人,韓國 2 人,日本 4 人,美國 6 人;篩查結果為陽性 4 人,其餘均為陰性。

來自地壇醫院的陸青醫生表示,目前醫院設置了普通急診和感染病急診,後者負責接診首都機場需要篩查的患者。到今天為止,累計超過 1500 人接受篩查,確診人數 30 多例。由於接診壓力巨大,地壇醫院幾天內緊急增加 10 位醫生,22 位護士和 15 位警察,新開疑似病房為患者提供單間隔離。醫院於昨日同樣增設採血車、移動廁所和帳篷以應對疫情。

儘管如此,地壇醫院依然面臨巨大考驗。

北京“倒灌”壓力大,首都機場入境篩查爆滿

陸青醫生稱,核酸擴增檢測最快需要 4 小時,地壇醫院 P2+ 實驗室滿負荷工作外,每日還需向朝陽區 CDC、北京市 CDC 運送好幾批標本。

“我們平時每日的(接診量)在 100 人以內,現在一下子增到 400 人。現在確實有很多負面輿情,但我們已經特別盡力了,真的沒有辦法。”

一位來自地壇醫院兒科的護士發微博稱:護士長梁再燕從去年甲流開始一天流水 260 個,一直到現在,足足 5 個月了,整天喝不上水,泌尿系統感染已經成常態。

北京“倒灌”壓力大,首都機場入境篩查爆滿

所幸的是,距離首都機場 36 公里的小湯山醫院昨日重新啟用,主要用於境外來(返)京人員中需篩查人員、疑似病例及輕型、普通型確診患者治療。

小湯山醫院設床位 1000 餘張,擴建區域的病房設施、實驗室檢測、影像檢查、消毒防護等所有設施均已驗收合格。市屬醫院已選派數百名來自呼吸、感染、重症、急診等科室的醫護人員增援。

陸青稱,小湯山醫院昨日已接診 70 多位疑似患者,醫院剛剛啟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至於小湯山醫院的開啟是否能夠緩解地壇醫院的負擔,陸青表示擔憂:“入境人員可能會更多,它滿負荷運轉也不一定能完全應付,我們是這麼認為的。”

北京境外輸入病例增加,防控措施收緊

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統計,截至 3 月 17 日 12 時,北京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41 例,治癒出院病例 3 例。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在新冠疫情防控第 53 場發佈會上介紹,3 月 16 日,北京共報告 9 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其中西班牙 6 例,英國 2 例,美國 1 例。

國內疫情漸趨平穩,境外「倒灌」成為新的隱憂。

近期,首都機場入境人員人滿為患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流出。過度擁擠導致人與人之間無法達到安全距離。

北京“倒灌”壓力大,首都機場入境篩查爆滿

首都機場人滿為患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在發佈會上稱,首都國際機場已於 3 月 10 日將 T3 航站樓 D 區劃設為專區,集中停靠疫情嚴重國家入境航班。機上旅客全部在該專區內完成衛生檢疫、體溫篩查、信息查驗、進港中轉等流程。

針對「入境旅客聚集」的情況,首都機場副總經理趙瑩今日回應稱,3 月 15 日零時起,全部來自國際以及港澳臺地區的 36 個航班,均調整至處置專區運行,造成處置專區短時間內客流增大,部分時段出現 300 人以上的大飛機集中抵達的情況。

對此首都機場已經在處置專區增設旅客分流崗和隔離拉帶,與北京市交通部門聯動。目前旅客積壓狀態得到明顯改善。

據一位增援首都機場的醫護人員回憶,海關檢疫明顯比之前嚴格。基本流程為:航班落地後開始篩查,沒有症狀的旅客集中通過大巴車運送至新國展,由負責人員分流,自費隔離 14 天。疑似患者從停機位設置的專門通道,轉運至地壇醫院發熱門診篩查。

據網友古麗統計,從飛機降落到社區隔離,差不多要花十幾個小時。

北京“倒灌”壓力大,首都機場入境篩查爆滿

上圖為疑似患者被送往地壇醫院篩查,袖標貼黃色粘單表示從機場到來的旅客。

陸青醫生也提到了這樣的情況,旅客從境外花十幾小時飛回國內,還要在醫院待六七個小時等待核酸擴增結果,是十分辛苦的。同時門診非常擁擠,初期也存在一些衝突。“但是後來我們對疑似患者講解了政策,進行安撫,到現在為止情況還是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