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双向大爱 包容“儿女”回家

【欧洲时报社论】当前,中国抗疫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很多省市“清零”,武汉的企业也要复工了。中国反哺新疫区的一架架飞机,正划过万里长空,给意大利、法国等国家,送来如及时雨般的紧缺医疗物资,尤其是那些在中国战胜新冠病毒,凯旋而不归,却飞抵欧洲的数百名中国专家与医护人员的笑容,再一次震撼世界,温暖人心。中国是今天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已不需要任何“证明”。

前一段,因个别意大利华侨华人隐瞒自己病情,贸然闯关,回到国内,派生新的“传染链”一事,受到各方关注与批评。本报曾就此发表题为“谨守公民契约 不做害群之马”的社论,敦请海外华侨华人在自身利益与大家利益之间做出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选择,谨守公民义务与责任。中国各地为防止从海外输入新病例,在重要城市口岸加强监控和防疫措施,并宣布将依法追究不负责任行为者的法律责任,均是完全正当的。

但最近一段时间,情况发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中国网络、社交媒体,掀起一波“反疫区华人回国”的舆论风暴,极尽讽刺打击之能事。甚至一些央媒也貌似公正,推波助澜,发表近乎歧视的言论,也属于狭隘“利国主义”,不足为训。

“家乡建设你不在,万里投毒你最快”这样的无知与浅薄,如果仅仅出自民间小号的发泄之口,尚可一笑置之。但官媒主持人为其背书,且以为真理在手,就问题很大了。且不论说华人“万里投毒”,完全失态,含有歧视,恰恰“家乡建设你不在”说法,则完完全全站到了事实的对立面。众所周知,华侨华人这个群体在给“家乡”修桥铺路、捐资办学、扶贫救灾等等“家乡建设”事业上,从未缺席,堪称表率。

某中国权威日报,也发表题为“配合国内防疫安排,请少一些无理取闹”的文章。尽管文中也称“疫情刚刚发生时,海外华人华侨葆有家国情怀,积极为国内筹措疫情防控物资,令人感动”,但其重点,显然是下面这些举例:“我欧洲回来的就这待遇?”一名意大利归国华人嫌机场防疫检查等待区条件简陋,如此质问工作人员;一名海外归来的女子,在上海浦东被隔离期间非矿泉水不喝;一名澳大利亚籍华人抵京后,不按规定居家隔离,外出跑步且不戴口罩,面对社区工作人员劝阻大喊“救命骚扰”……也就是通过这些举例,教育回国躲避疫情的华侨华人“少一些无理取闹”。众所周知,无理取闹者,任何时候都有,哪个国家都有,哪个群体都有,但都是极少数,以这种极端“举例”方式,将其与回国躲疫的华侨华人与留学生“行为”联系起来,有居高临下、以偏概全、误导舆论之嫌。

在这种舆论氛围中,海外华侨华人避疫回国失去了应有的正当性,反而像一群“被惯坏的孩子”,这是有失公允与爱心的。是对这个群体“情商”的一次揶揄。而历史曾反复证明,这个群体在与祖籍国共忧患的历程中,从来都表现大气与大局、深情与大爱。

在劝导华侨不要回国的声音中,更有剑走偏锋者。国内有些媒体以“公知”口吻,教训另外一些媒体,称他们“妖魔化”、“外国抗疫”、刻意夸大外国疫情,致使海外华侨华人与留学生“收到蛊惑与惊吓”才“铤而走险”,进而扰乱国内抗疫大局,更是对这个群体智商的又一次低估。居住国疫情严重情况如何,医疗条件怎样,政府措施靠不靠谱,“群体免疫”人不人道,恐怕“他们”比“你们”更有切身感受。如果他们当初在武汉疫情爆发之际说,从国内来欧洲避疫的同胞“夸张了中国疫情”,“你们”会是什么感受?

在此,我们不能不重复本报对此次与祖籍国团结抗击疫情战役中对海外华侨华人表现的总结:“在此次与祖籍国团结应对、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海外华侨华人以其血浓于水的亲情、慷慨捐赠的豪情、驰援乡梓的真情,将其“游子情商”推向又一个峰值。海外华侨华人积极配合当地使领馆关于共同抗疫、保护侨胞的各项宣示与关切,取消聚会,自觉隔离,谨慎为先,也体现了千方百计避免疫情在驻在国传播、从我做起的“睿智抗疫”的“高智商”。可以说,海外华侨华人无论是驰援祖(籍)国抗疫,还是帮助驻在国抗疫,都付出了努力、做出了奉献、取得了成效、收获了尊重。”

在祖籍国抗疫取得重要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治疗与防控经验之际,在欧洲各国政府,反应迟缓,硬件捉襟见肘,措施乏善可陈,意大利医院饱和、病死率直逼百分之八、以致不得不选择性救治病人之际,华人担心患病得不到好的救治,并非痴人说梦;思归心切,也是人之常情。此时此刻,祖籍国自然、也必然、当然是他们的避难港湾。

毋庸讳言,随着世界疫区的增加与扩大,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会循合法合规途径回国避疫,也将会增加中国国内防疫的风险与负担。 但我们认为,这个风险是可控的,也是“值得”承担的。君记否,中国“利比亚撤侨”的惊世之举?君记否, 中国第一架商业包机3日晚降落伊朗,接回当地有意愿回国避疫的留学生和侨胞?

祖籍国必然是,永远是最有能力给予海外华侨华人 “大爱”的、最能包容所有有意愿回家之中华儿女的靠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