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我忍痛放棄了國內的一切

最近很多人問我怎麼移居加拿大?移民加拿大後怎麼生活?

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真實故事,大家可以大致瞭解一下怎麼移居加拿大,在加拿大生活是一種什麼體驗。

●移居加拿大的原因:

2016年8月,我們全家移民加拿大,從那時候起,我的兒子逐漸露出開心的笑容。。。。。。。。

事情追溯到2014年初,經過北京兒研所和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的診斷,我的兒子患上了自閉症。說起自閉症,又稱孤獨症,你可能就會想起湯姆克魯斯的影片《雨人》,還有李連杰和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這些影片都是講述自閉症的故事,

●孩子大病情方面:

我不想在此贅述加拿大教育免費及福利優越,我在北京經商多年,經濟條件很好,兒子的診斷和在國內的治療讓我們全家也自此開始蒙上了陰影。讓我下定決心放棄一切移民加拿大的原因不僅僅是國內自閉症老師稀缺,康復費用昂貴。最關鍵的是中國和加拿大對待自閉症的觀念。

●中國醫療機構:

1.中國認為自閉症兒童精神不正常,康復機構的目標是讓他們儘量正常化,可以混跡於普通小朋友之中不被覺察。

2.由於中國國內學校沒有針對自閉症兒童的特殊班級或者由學校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配備特教老師,學齡前自閉症孩子康復訓練的目標就是要達到普通小學生的要求:要能在座位上安靜坐足45分鐘;即使聽不懂也要能控制情緒不影響其他人;要能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等等。


為了孩子,我忍痛放棄了國內的一切

一般自閉症發現和確診的時間為3歲左右,所以程度比較輕的小朋友家長就要急著在6歲入學之前把小朋友訓練成正常人的樣子。

但國內好的培訓機構排隊時間一般在一年以上,由於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催生了國內很多據說能在短期內“治療”自閉症的方法,比如什麼幹細胞移植,針灸,我們曾嘗試過顱磁治療。甚至,國內也催生了一些不良機構,用一些摧殘自閉症兒童身心健康的方法做所謂“訓練”。


為了孩子,我忍痛放棄了國內的一切

之前有則新聞一家機構強迫四歲的自閉症女孩在高燒的情況下堅持揹著書包“拉練”幾公里,最終導致這名兒童死亡。而女孩的父母還在千里之外幻想著幾個月以後把“訓練成正常人”的女兒接回家。

●加拿大醫療機構:

加拿大認為自閉症兒童的個體差異很大,但由於自閉症影響,小朋友會在情緒控制,生活學習,情感交際,語言表達等很多方面有特殊需求,學校和社會要做的就是儘量幫助他們,讓他們擁有和普通孩子一樣的機會實現自身價值。

對待自閉症兒童,加拿大學校教育和治療師的觀念不是去治好他們,而是讓他們學會和自閉症相處,知道自己的問題,知道如何用社會能接受的方式處理和控制它,從而能夠正常生活和學習。


為了孩子,我忍痛放棄了國內的一切

在加拿大一般自閉症兒童發現的過程是:孩子出生以後會定期去兒科體檢,醫生可能會察覺出兒童生長髮育一些問題;或者送幼兒園以後老師會發現孩子在學習和交往中的問題,然後會建議家長聯繫專業的自閉症評估中心對孩子做測評。

這個測評是結合心理學家,兒科醫生,語言和行為治療師一起做的,如果在一些專業私立機構做需要付費,但排隊時間短;如果在公立機構做是免費的,但一般需要等3-6個月。

如果測試結果表明孩子是自閉症(加拿大把自閉症分為三級,一級是最輕微,三級是最嚴重),在得到報告當天家長會同時收到很多相關信息,包括如何申請加拿大殘疾人保險基金,用於支持孩子的康復訓練;如何通過加拿大醫療系統得到每年10-15次可以報銷的語言和行為治療;如何通過加拿大社會保障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家庭和監護人申請社會救濟。

為了孩子,我忍痛放棄了國內的一切

●加拿大教育:

如果小朋友即將入學,報告還會建議教育部門安排小朋友就讀公立小學的自閉症支持班(Support Class),這種班級一般只有6-10個小朋友,2位老師,不分學區,有當地教育部門根據空位情況和申請情況來調配(一般公立學校配置是25個小朋友一位老師)根據每個小朋友的情況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多數小朋友在支持班(Support Class)裡面度過學前班和一年級兩年時間,然後在一年級下半年開始和住址所在地的公立小學融合。原來支持班 (Support Class)會有位老師陪同,一直到小朋友熟悉新學校的老師和同學,自己有信心去新學校上學。

為了孩子,我忍痛放棄了國內的一切

二年級開始小朋友轉入新學校以後,學校會申請一筆教育經費,為他聘一位老師,一週來學校2-3次和老師一起輔導他的學習,行為或者社交,幫助他更好融入其他小朋友當中。

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對於有自閉症的同學不會歧視,因為是違法的。一般大家都會從心底認為這些小朋友是更需要幫助的人,會理解他們有時候無法控制自己情緒,有時候可能比常人對聲音,感覺過敏,會盡量幫助他們。

有一些程度比較輕的小朋友一般進入普通小學以後就慢慢融入,需要的額外幫助也會越來越少。國外有個詞叫grow out of。他們仍然會有些自閉症的痕跡,例如:比較偏執,對光,聲音,旋轉物體或者一些味道特別敏感或者有偏好,但他們已經學會控制和處理這些情況,不影響正常學習和生活。

對一些在小學階段結束後還需要特殊教育和幫助的人,加拿大7年級以後的中學也有支持班,但中學以後對這些孩子的教育就偏重於生活自理教育和技能教育,目的是希望他們在成年以後能夠自立,掌握一些簡單的謀生技能。

為了孩子,我忍痛放棄了國內的一切

●中國教育機構:

我以前在北京接觸了國內最好的兩個康復機構“星星雨”和“康納洲”,還參加了很多他們的培訓。

讓人有點難過的是,這些機構的創始人都是因為有了一個自閉症孩子,但當時中國國內沒有康復機構,所以自己創立了這個機構,從而幫助了更多的家庭。

但由於國內正規機構和有資質的特教老師相比起龐大基數的自閉症孩子來說太少,能接受到有規律有計劃培訓的孩子是少數,很多機構培訓的目標是培訓家長,讓家長學會再回家給孩子做訓練。我在這些機構遇到一些大齡自閉症孩子的母親和孩子。

由於孩子一直沒有得到過正規的干預,可能耽誤了3-10歲最佳的早期介入時間,有些就完全沒有了語言能力。還有一些家長不專業的干預強化了孩子的負面行為。

比如一個大齡的孩子會一直摳自己的大拇指一直到血肉模糊,因為他發現每次父母看到他手指都會驚叫,然後很緊張地帶他去醫院。所以他用這種方式尋求關注。

孩子查出有自閉症以後我們沒有耽誤時間在確診上,很快接受了現實,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得知早期干預非常重要,想立刻找到合適的老師和機構進行早期干預,開發他的語言能力。

但康納洲當時的排隊時間是一年半左右,三歲半發現,一年半以後孩子都五歲了,我們實在無法忍受在此期間什麼都不做,於是自費聘請了特教老師在家進行干預學習。

有資質的特教老師的收費是500塊錢一小時,所以我們一個月花在孩子請老師的費用大概是2萬。

為了孩子,我忍痛放棄了國內的一切

●到了加拿大的生活

到了加拿大之後,公立學校的學費幾百塊錢,一週一次行為治療師及語言治療師的費用都由政府報銷,從開銷上就節省了很多。加拿大針對自閉症孩子還有很多專門的機構。

比如:學游泳,有專門針對自閉症孩子的俱樂部,老師都是有相關經驗的,特別耐心。我們小朋友剛開始第一年怕水就一直抱著老師,一直用了一年多時間建立了信心才開始放開手游泳。

加拿大是一個非常重視孩子的地方,從每個社區都有的兒童樂園,到很多景區都有專門為兒童設計的活動;從醫院看急診的時候兒童優先而且有兒童專門的急診室,到涉及到兒童的任何侵犯和暴力都會遭到最嚴重的懲罰;對於自閉症兒童在內的各種障礙的兒童,政府和社會都提供各方面的幫助,以更多的資源和關注保證他們擁有同等權利實現自身價值。

為了孩子,我忍痛放棄了國內的一切

我很幸運,我的小朋友也很幸運。這些年在加拿大的治療、教育和陪伴讓我覺得放棄一切移民加拿大都很值得。我也希望通過我的親身感受,讓更多自閉症孩子的父母找到方向,也希望更多人關注自閉症兒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