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缺少石油嗎?

3月以來全球資本市場進入了一個“好久見”的時期,集體熔斷,大幅回落,讓每一位投資者目瞪口呆。

那麼整個三月波動最大的資產是什麼?美股?歐股?A股?黃金?債券?外匯?

我們還缺少石油嗎?

其實我這個關子賣得一點都沒必要,因為只要你做投資,就會知道三月波動最大的就是原油。在三月初,全球原油價格還有所反彈,一度達到48.42美元/桶,而就在這兩週內,原油最低價居然觸及27.35美元/桶,最大振幅達到了43.24%。

我們還缺少石油嗎?

那麼我們這個時候就要反思一個問題了,其實所有的資產都是依據“供需關係”而定價的,而原油價格跌得如此之快,是因為“石油”太多了?

記得上世紀下半葉開始,人類就開始經歷著“石油危機”的威脅,而每一次石油危機之後都造成原油價格的激增和地緣局勢的動盪。我們一直有這樣一個觀點,全球的石油不夠用,從之前20年石油就會用光、到了後來30年。

而到了2018年,根據已探明的可開採石油量,每年人類的石油消耗量,我們還能用多久?

根據網上的數據顯示,2018年底,勘明可開採的石油數量達到17297億桶,而人類每年石油需求量為400億桶。也就意味著石油還夠人類使用43年。

雖然比我們以前的“威脅”來說,這似乎增加了不少,但是43年真的不多,也就不過兩代人而已。按照邏輯,油價應該越來越高,這種戰略性的不可再生資源的價格怎麼會反而因為一次增產而“崩掉”呢?

這幾年有很多文章都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各種分析,甚至著名媒體人吳曉波也在沙特阿美2019年上市之際,發表了文章《全球最大IPO背後,從石油危機到石油“過剩”》。

其實最近幾年的各種關於原油的分析文章中,如果把各種觀點整合歸納一下,就是:

  • 全球原油的勘探量隨著科學技術發展而大幅提升,從1998年至2018年,這20年內,增幅達到了51.5%
我們還缺少石油嗎?

  • 而人類經濟生活中,雖然石油使用的佔比依舊極高,但是這個比重卻在不斷的下降
我們還缺少石油嗎?

通過現有數據和未來的預測,發現在石油、煤炭的能源佔比原來越低,但是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重則保持上升。

既然能夠發現的資源越來越多,但是需求越來越少,那麼整個供需關係發生變化,徹底從石油危機的賣方市場轉為了如今的買方市場。

其實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對於很多實際的科技突破無法很好得掌握,也無法實時感受到石油是否在逐步被取代。但是我們可以從這兩個“表象”有所揣測。

  • 去年沙特阿美石油的上市,其實對於大多數大型“盈利”企業願意上市,就是其認為可以變現的最佳時刻,大家參考一下最近幾年最大的兩個IPO,工業富聯、小米,上市就是最高價。所以說科創板真的就是A股未來“盈利”的重點,因為這些公司很多都會是“孵化”期,現在來看還是由盈利企業為主。想想納斯達克,如果微軟、蘋果上市時都要求他們具有極強的“財務數據”,那麼還能有其上市之後數百倍漲幅的神話?
  • 美國成為了石油淨出口國,如果石油的戰略地位依舊穩定,不可撼動,那麼掌握如此資源的美國是否會淨出口石油?更像是抓住行情的最後一段。

其實是否會有陰謀,是否是大國之間的欲擒故縱,相互博弈。這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根據有限的信息,我們是否可以做出這樣一個判斷“在各國之間已經有了共識,石油即將成為一種非戰略的資源,而且其全面的替代品其實已經被發現,也許差的只是耗盡石油行情最後一點價值,完成資本市場上的最後一波擊鼓傳花”,也許下一批“資源國”將會隨著新能源的出現而重新呼之欲出,新的造富神話重新開始,而原有資源國的沒落(如果新的能源他們沒有)也將不可避免。成為資源國的幸福和悲哀將可能在未來十幾年間在我們身邊完美的詮釋。


明天嘛,A股的反彈還是值得期待,但是哪些題材的重新領漲?成交金額的增幅如何?也將會是特別值得關注的要素,而全球資本市場的寒冬還沒有過去。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關注“股票地圖”,也歡迎支持我們的書《股海方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