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父母老了,我們該為他們做什麼?

a741753690



佳豪的農村生活


我和朋友們分享一個故事:一位年近九旬的父親,冬日裡坐在門前曬著太陽,他兒子也搬把椅子在父親身邊,看著報紙。

父親看著門前一棵樹上停著一隻鳥,他把頭輕向兒子指著小鳥問“那是什麼?”兒子回答說“那是小鳥”。父親聽了,“哦”了一聲。大約過了十分鐘,父親又指著小鳥問兒子“那是什麼?”兒子以為自己的回答,父親沒聽清。對父親說“那是一隻小鳥”父親聽了又“哦”了一聲。大約又過了十分鐘,父親再次指著小鳥問兒子“那是什麼?”這次兒子聽了,十分詫異,但還是耐著性子說“那是一隻小鳥,爸爸你耳朵沒問題吧!”父親聽了,仍然“哦”了一聲,似乎聽懂了,搖搖頭,可能是證明自己耳朵沒問題。可是大約又過了十分鐘,父親又指著那小鳥問兒子說“那是什麼?”這次問話徹底惹怒兒子,幾乎大吼起來“爸,你是不是瘋了,那是一隻――小鳥”看見兒子大吼大叫,老爺子不高興地說“你不就回答我四次嗎?在你小的時候,同樣的問題我回答不下六七十次”兒子聽了,火一下孑就消了。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煩躁時,難道就不曾有過一次或兩次那樣對待父母呢?…顯然,在煩躁時偶爾一兩次,年老的父母會原諒我們的。因為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自己孩子的。總之我們不能讓年邁的父母在自己孩子面前都要小心翼的。我婆婆八十多歲,腿腳靈活,兄弟四人輪換贍養,每次在哥哥家時,她就數著日子,盼著能早點到我家生活,在我家,她特別開心,她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吃什麼,對我說一聲,我就給她做。這可能就是別人說的孝順二字吧。吃,一點兒就飽,不廢什麼錢。就是一切都順著她,她高興就行。


紅彤珂


陪伴陪伴還是陪伴,為什麼我會說這麼多次,那是因為我做不到陪伴。下面是這次疫情在家裡面和父母生活的一個月時間有所感受,又無可奈何而寫出來的。

其實你已經不配流出眼淚!

2020年的春天註定不平凡,

把世界的每粒塵埃都定格在人間,

我,被定格在家鄉的小院落裡,

這裡有我的父母,我的親人。

這些天我被困幽在一望無際的大山之中,

困頓無助時我就會狂奔到山巔,

對著空曠的世界吶喊,

嘶啞過後黯然神傷淚流滿面,

想起,

駝背歪腿的老爹拎著垃圾桶把兒女們一桶桶的煩心事丟到世界的另一端。

想起,

一瘸一拐的老媽拿著燒火棍把柴火往鍋灶裡填把自己的苦楚一把把燒完。

這時你真想淚流滿面,

現實告訴你一遍又一遍,

好好陪伴

好好陪伴

活計能多幹就多幹,

不要想做給誰去看,

看著那斑白的鬢髮,

看著那嶙峋的雙手,

看著那失神的雙眼,

看著那發紫的雙唇,

那風中搖晃的身影,

影集裡青春的笑容,

呵護你長大的雙親,

你想哭嗎?

我已經沒有淚水,

我知道此時你早已不配流出眼淚!





光陰李


年老的父母真正需要的是兒女的陪伴和反哺。

時光偷走了父母的青春年華,有一天你發現父母雙鬢如霜,皺紋爬滿臉頰。作為兒女,我們盡所能孝敬父母,讓父母安度晚年。

我的老家在川北,有許多留守的老人。他們的兒女常年在外面打工。陪件他們的是村莊和田野。只有春節,遠行的兒女才回到家中陪伴父母。

在假期結束,返城的時候,父母開始忙著為我們的揹包裝上家鄉的特產。:‘‘媽媽,別裝東西了,裝不下了。’’看見媽媽忙裡忙外,我勸說媽媽,但她堅持講:‘‘再放一把面吧,家裡自己做的面好吃。’’媽媽往已經裝滿行李的揹包裡放麵條。同村的二娃開車回家過年,也在收拾行李,準備返回城市。二娃的爸爸媽媽把家裡的香腸,臘肉,紅苕,土雞蛋,花生…裝滿了車子的後備箱,裝滿了父母對遠行兒女的愛。

看見父母忙碌的身影,我的雙眸飽含了淚水。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指向了別離。日夜衰老的父母目送著遠走高飛的兒女,給予兒女最好的,傾其所有,父母年年歲歲固守著我們的家園,守望著我們回家的路。

有人講父母還在苟且,你卻炫耀詩和遠方。有父母的家才叫家。對於打工在外的兒女,除了假期回去看望父母,還要時常打電話給父母,聊聊家常,問問近況。回到家中為父母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買冰箱,洗衣機,安裝燃氣,讓父母的生活更方便。帶父母去體檢,關心父母身體健康。給父母足夠的生活費,讓父母生活有保障。

我的父母和土地有解不開的情結,我時常勸父母量力而行,少種點土地,種點蔬菜自己吃。父母當時答應了,當我回到老家,看見一片片綠油油的莊稼,金黃的稻田,我禁不住熱淚盈眶。勤勞的父母用實際行動傳遞給兒女一種永遠向上的精神。

父母老了,我將歸去,在夕陽下陪伴父母,共賞那片人間的晚霞。


君如月


看到父母老了,我們該為他們盡孝。因為父母養我們的小,我們就應該養他們的老,這是天經地義,無可置疑的。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父母的滴水之恩,我們當湧泉相報,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米不忘種穀人”,孝敬父母是義務,孝敬父母是責任,孝敬父母是擔當。每個人都會有老的那天,今天的作為,是為自己的兒女樹立榜樣,樹立典範,也是為明天的自己鋪路修橋,為明天的自己修安全島。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然經歷的歷程,每個人都老的一天。所以父母老了,做兒女的應盡好孝道,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孝”的優良美德,讓這一美德熊熊燃燒的聖火,薪火相傳,亙古萬代,生生不息。







生命河歡迎您


百善孝為先,這首先是我們中華的傳統,在古代,最是注重孝道,即便是位極權臣,你不孝,也有言官彈劾你。

現在的生活方式節奏快,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有時候就會忽略父母的感受。

那麼,我們該怎樣在繁忙的日子裡去好好照顧父母呢?

現在有很多的養老機構,如果有條件可以讓父母去養老院,這並不是把父母送去養老院就不管了,有時間了去看看,常打電話和父母聊聊天,也是父母心中的慰籍,也有給父母在家請保姆的,這樣父母有人照顧,我們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打拼。

現在最讓兒女擔心的就是,兒女成家了,都在外地,老家只剩下父母,而且,父母又不願離開老家去城市,我們做兒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這份戀家的心,故土難離,越老越是這樣,我們只能常給父母打電話,現在網絡發達,好多東西可以給父母買了郵過去,定時的給父母寄些錢,節假日放棄旅遊的時間多回家陪陪他們。

父母不容易,當兒女的也不容易,都互相體諒,我們應該理解父母的嘮叨,理解他們的埋怨,當我們老了就會知道,我們也這樣。




梅影千雪


只有一句,不要讓自己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當我們大學畢業以後,就脫離了父母,不要說大學以後,其實從高中開始,就已經慢慢遠離了父母,就像放風箏一樣,線越來越長,我們越飛越高,而線還是始終握在父母手裡,怕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

童年時期的我們,會因為父母管東管西而心煩不已,最終以大吵一頓結束。

少年期的我們,正處在青春叛逆期,心裡的想法日益增多,就導致多與父母意見不合,最終以堅持自我,寧可犯錯,也不順從父母告終。

成年後的我們,心思日益成熟,隨著接觸到的人和事的增多,也越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尤其是自己做了父母以後,對自己的父母更能感同身受。

當自己長大後,才知道原來父母以前說的大部分都是對的,而自己那個時候只是一味地反叛,什麼都不會聽。

趁著自己年輕,父母也還沒有白頭的時候,多回家陪父母,哪怕只是和父母簡單的一餐飯,一起看電視,一起聊聊天,也會讓父母感到欣慰。

每年帶父母做一次體檢,父母的健康是自己最有力的強大後盾和支撐。


桃之夭夭去也耶


我覺得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照顧好,多陪陪父母,不要讓他們為我們擔心太多。

現在應該有很多人是背井離鄉,獨自一人在沒有家的城市打拼著,忙的時候,一連好幾天的加班,熬夜,餓了的話也就隨便吃點東西。在我看來,即使我們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在遠方的父母都還會擔心,那你說,我們還不照顧好自己的話,他們是不是更擔心呢?所以呢,我們想要為他們做點什麼的話,就先好好照顧自己。

你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忙的時候一連好幾天甚至半個月不給家裡打電話?我想說啊,不要學我哦,我們都長大了,父母就更

希望我們能多陪陪他們,和他們說說話,所以啊,和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的話,那就多他們打打電話,聊聊天,換季的時候買兩件衣服寄回家吧。

我想,應該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普普通通,沒能力帶著父母在身邊,也沒能力讓他們去旅遊,那我們?能做的也就只是照顧好自己,不讓他們擔心,陪他們聊聊天,逢年過節的回趟家。


徐小稀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兒女百般疼愛甚至溺愛,卻很少能做到對父母真正的孝和順。

開頭的話:父母是我們生命的人生導師,給予我們生命,再給予愛,不論風雨,不求回報,這份恩情就是天大的恩情,每個人都不能數典忘祖,都要不顧一切義無反顧地去愛自己的父母,這是天道,也是人道。

太多時候,我們只是情感的傾聽者和感動者,而不是一個執行者。

時常感嘆時間都去哪了的我們,會聽歌落淚,黯然神傷,內疚於父母日益衰老而我們對於他們的陪伴和關心太少。一次一次的感慨萬千,一次一次的情落荒原,我們常常懷著愧疚的心,做著理所當然的事。時間久了,自己都麻木了,不太敢想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著遺憾和愧疚。

工作太忙,事情太多,脫不開身,很多理由都成了擋箭牌,但如果我們真的愛一個人,這些理由充分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處於情感上的懶惰,只顧著眼前的應付,而忽略了與父母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總覺得時間還長,總覺得自己的父母不會得罪。可有沒有想過,他們的日益衰老還不能引起我們的重視嗎,這些稀有珍貴的親情,以後還有多少機會得罪?

孝順父母,不能試圖以我們的價值觀去改變他們,要尊重父母的生活習慣,尊重他們做人做事的情感取向,尊重他們的付出,一言一行,甚至沒什麼大不了的“缺點”。

不知什麼時候,長大的我們學會了指指點點,對什麼事情都想評頭論足,這樣不好,那樣不對,應該怎麼才算好,這不科學,那不健康,哪哪哪不衛生,等等。甚至有時候當著孩子的面指責父母,雖然本無惡意,但說話的方式方法語氣,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殺傷力和破壞性。

有時候往往就是一句話的事。父母喜歡節儉,我們就順著他們。父母喜歡嘮叨,就讓他們嘮叨,喜歡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親近孫子孫女,就隨他們去。只要不是違背原則的事就不要太多的干涉,這是最起碼的尊重。

不要總是以批評的口吻去糾正父母的有些“不妥”,什麼“觀念老化”“我管小孩的時候你不要插嘴”“給你說了多少次了不要吃剩飯剩菜,你就是不聽!”......等等,不要以“我發怒我生氣是因為我在乎你,我不管你看誰管你”的姿態去指責教訓父母。這樣實在不好,不是妥帖的處理方式。說到底,我們說的對父母的在乎,根本不夠,很多時候我們在乎的是自己的情緒。

孝順父母,就要想父母之所想,讓他們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滿足他們的心願,全力以赴盡最大可能地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晚年夢想。

一個人一生最大的遺憾,也許就是他想做的事情沒有做成,想見的人沒有見到,想說的話沒有機會說出來。

如果能身體力行,就讓父母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有的父母想去養老院,兒女們百般阻撓,有的孤身一人想再續前弦兒女們也死活不讓。拋去一些不肖子孫的因素,這些做法難道就恰當嗎?就孝順了嗎?

我們無權干涉父母的人身自由,即便我們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作為兒女不能以自己所謂愛的方式去套牢父母的生活,他們有他們的人生,有他們的晚年樂趣,有追求夢想的權利。

作為兒女,應主動地成全父母去完成他們在年輕時未完成的心願,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幫其做所不能做之事。

人生之事,情感為大。無論我們所處何境,都要把此事想到前頭,放在心上,切不可裝著無事,或設法阻擋。否則,我們真成了大逆不道之人。

孝順父母就要多些陪伴,多些關心,照顧好他們的衣食住行,照顧屬於他們的時間,多打電話,常回家看看,窮盡所能歇斯底里地愛護他們。

不在父母身邊的,記得多打電話,多溝通,常回家看看,聽聽他們的嘮叨,聽他們講以前的故事,讓他們把心理的話掏出來,讓他們對兒女的擔心落地,給他們做好吃的,把你的調皮拿給他們看,如果旅遊,就帶上他們。

在父母身邊的,在家休息的時候就多陪陪父母,故意把你孩子的一面給他們,把你長大的一面展示出來,說說知心話,捶捶背,揉揉肩,你當他們的貼心小棉襖,他們當你的熱心小話嘮。可以的話,帶他們逛逛商場,兜兜風。如果旅遊,就請帶上他們吧。

倘若我們的父母身體不好,就一定要照顧好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是對他們最好的孝順,不要相信什麼“久病床前無孝子”的鬼話,為子盡孝就要全心全意堅持不懈的始終如一,沒有理由,沒有託辭。

寫在最後:父母在,我等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說“百事孝為先”,莫等閒,傷了父母心。空悲切,空留餘生悔。

我是大兵小字,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也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展開討論。


大兵小字1


發現父母突然老了,是一件很心酸的事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孝順不容等待:

1. 陪伴是無聲告白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就像弓和箭。弓使勁全身力氣把箭射出,欣慰又悲傷。父母日益年老,他們最缺的是子女的陪伴,相比物質需求,他們更缺的是精神慰藉。

多帶子女回家,多陪陪父母,願意為對方付出時間的人,願意陪伴對方寂寞的人,才是真愛。

2. 聽父母回憶往事

父母年齡越大越愛傾訴,他們已經到了人生的盡頭,愈發喜愛回憶往事,不妨多聽聽父母回憶和嘮叨。跟著父母一起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回憶自己小時候的糗事相對而笑,回憶父母當年的同學年少與崢嶸歲月,聆聽是走進父母最好的方式。

3. 帶父母去旅行

他們老了,山河依然精彩,他們需要去看看世界。偶爾帶父母去一個他們想去的地方,跟他們一起坐火車、賞景、觀人,讓他們感受山河壯麗、人生開闊。

4. 實現父母的一個願望

人生中會有很多遺憾,父母也不例外。完成父母的一個夙願,讓他們感受意外驚喜。或者是一個想見未能見的人,或者是完成一件未完成的事,或者是嘗試一種挑戰性的改變,會讓他們收穫無盡滿足。

5. 陪父母做他們喜愛的事情

母親喜歡種菜,多陪母親去她的菜園,陪她澆澆水、施施肥、拔拔草、摘摘瓜。父親喜歡釣魚,多陪他挖蚯蚓,給他提桶拿魚竿,陪他一起、甩甩鉤、釣釣魚。幸福就是如此簡單。

6. 像誇讚孩子一樣誇讚父母

父母年齡越大越像小孩,他們更在意獲得別人的肯定,因此,多誇誇父母,毫不吝嗇地誇,善意謊言地誇,只要他們高興,都無傷大雅。即使母親做的菜大不如從前,也要高聲叫道“真香”,即使父親木匠手藝不如之前,也要不吝讚美“厲害”!

7. 記住父母的生日

每個人都會在意自己的生日,父母一樣,每逢他們的生日,給他們買個蛋糕,一起過生日。如果相隔萬里不能回家,也要打個電話問候,這會讓他們感到有人惦記、內心溫暖。

8. 對父母和顏悅色

孔子有言“色難”,對父母和顏悅色,是難的。在至親面前,我們是不暇偽裝的,因此大多數人面對父母時,沒有耐心、語言衝、性子急、臉色差,而這往往會傷害我們最親的人。

任何時候,都對父母和顏悅色的人,才是至孝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