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AD),也是日本后一条天皇宽仁三年。在远东大陆,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已经签订了十五个春秋,从此两国各守旧界,彼此存问往来,通使殷勤,百余年间,辽宋未曾大战。

但是在东北亚地区却是另一番情景——在上一年,辽国的十万雄兵东征高丽,被高丽守军打得落花流水;而看似风光无限的高丽王朝虽然击败了辽国、扫荡了女真,但内部却是危机重重,通过政变上位的丽显宗始终担忧自己会不会被那些心怀叵测的臣民们暗杀。而孤悬海外的日本,则被外戚藤原北家掌控。让平安京的富贵风流、繁华如梦的成本是地方的凋敝和贫困化。也就是在这一年,一支来自于西北的海贼攻入了日本境内,一路烧杀劫掠,最终扬帆而去。后来通过高丽牒状得知,这些“杀老弱,驱壮丁,掠资粮,跋涉山野,疾如飞隼,但怕鸣镝”的海贼是“刀夷”,也就是女真人。因此后世的史家将这次海盗行为称之为“刀夷入寇”。

有些人认为刀伊入寇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遭受到来自大陆的军事攻击,甚至一些类似于“一千年前,中国人第一次攻进日本本土,如进无人之境”“历史上这个民族太强了,竟然差点将日本灭族”胡说八道也随之出现······正所谓“借他人杯酒,浇自己块垒”

先不说历史上的女真人是否就能够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人,即使是来自于大陆的侵袭,生活在日本列岛上的人们其实也早就见怪不怪。徐福东渡的传说或江上波夫《骑马民族国家》的臆想先放下不说,即使到了“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奈良朝,甚至是更早的飞鸟朝,日本也同样不断地遭受着来自大陆的侵扰。而最早见诸于史籍的入侵者,就是传说中的肃慎人。而近代的考古家也在北海道石狩町出土过一张疑似一千八百年前靺鞨人使用的弓,以及大量与大陆风格近似的陶器、石器。这说明近世所谓的“山丹贸易”,即东北亚大陆与虾夷诸部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许在两千年前就十分繁荣。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来自于大清帝国的蟒袍是山丹贸易中最奢侈的商品之一。虾夷酋长最喜欢穿上这种威风凛凛的华服。


在《日本书纪》钦明帝五年十二月条记载:

“越国言,‘于佐渡岛北御名部之碕岸,有肃慎人,乘一船舶而淹留。春夏捕鱼充食。彼岛之人言非人也。亦言鬼魅,不敢近之。岛东禹武邑人采拾椎子为欲熟吃,着灰里炮。其皮甲化成二人,飞腾火上一尺余许,经时相斗。邑人深以为异,取置于庭。亦如前飞,相斗不已。有人占云:“是邑人必为魅鬼所迷惑!”不久如言,被其抄掠。于是肃慎人移就濑波河浦。浦神严忌,人不敢近。渴饮其水,死者且半。骨积于严岫,俗呼肃慎隈也”。

也就是说在钦明帝五年十二月,位于佐渡岛北御名部的海角来了一群肃慎人,他们在春夏两季以捕鱼为业。岛民说他们简直不是人,甚至还有人说这就是一群鬼怪,所以没有谁敢接近他们。之前,岛东边有个叫禹武邑地方的人吃烤栗子,结果栗子皮炸上了天,在火苗之上盘旋不止,犹如两人在摔跤。有人占卜说此处的百姓们被妖魔迷惑了,不久就被言中,遭到了肃慎人的掠夺。之后,肃慎转移到了瀬波河浦。这个河浦的神灵十分威严,肃慎人不敢靠近,而且喝了河水的人还死了过半。肃慎人将尸骨堆积于岩洞之中,后人称这里为肅愼隈。

这是日本史籍上第一次提到肃慎人,也是肃慎人在越后沿海活动的记录。

其后皇极女帝重祚四年(658AD),越国豪强安倍比罗夫连续三年征讨肃慎,荡平北境。从此日本的西海岸清净了几百年。

肃慎之名始于宗周,据《国语·鲁语下》记载有:

“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日:'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之矢也”。

之后历朝历代,肃慎人的活动时常出现于中原王朝的史书。大概在五胡乱华前后,肃慎人开始掌握了航海的技术——《晋书》就记载晋元帝中兴,肃慎使臣曾浮海诣江左贡其石砮,这说明了当时的肃慎人已经掌握以制造航海大船的并跨越大海。而后关于肃慎的记载便逐渐的消失在各种史料之中,取而代之的是属于同一族群的挹娄、或勿吉、靺鞨。

也就是说,这些将尸骨留在佐渡岛上的“肃慎人”或被安倍比罗夫降服的肃慎人是这个古老民族在历史中最后的记载。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虾夷老翁,据说现代的虾夷人有古肃慎人的血统。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法隆寺金堂,建于飞鸟时代。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在皇极女帝(宝皇女)晚年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这是重要性远远超越了明治维新的大改革。


此后,在韩半岛烽烟四起的后三国时代,不少新罗的游兵散勇组成海贼侵掠日本西海岸,其中最严重的是“宽平韩寇”等海贼入侵事件,这些海贼人数众多,有时达到数千人之众,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公私俱毁。而宽仁年间的这次刀伊入寇,一开始几乎也和寻常的中世纪海贼行为几乎没有区别,目的都是“抢钱、抢粮、抢人口”。但是平安京中以摄政藤原赖通为首的衮衮诸公们却得到这样的消息:这些海贼虽然与之前屡次出现的韩寇有些类似,但他们彼此之间确实属于不一样的族群——彼等来自于大陆东北一隅的女真之地,因为这些女真部落时常向高丽王朝称臣纳贡,所以被高丽王朝视为“外藩”,而这个词汇在中古日语中听起来像“刀伊”二字,故,此次海贼来袭就被称之为刀伊入寇。

按照藤原实资《小右记》的记载,“刀伊”所乘坐的海盗船:

“其贼徒之船,或长十二个寻,一船只檝三四十许,所乘五六十人”。

刀伊海贼乘坐的船只大概有五十艘左右,也就是说来犯之敌的人数在两千人到三千人之间。从四月七日在日本对马岛登岸后,这些海贼便大肆杀人放火,掠夺人口——比如在对马杀害了三十六人、大肆抢掠,杀掳走三百四十六人并烧毁了银矿;在壹岐岛,则有一百四十八人遇害,二百三十九人被掳走,太守藤原理忠为保护百姓在与海贼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随后海贼在北九州的筑前登陆,将太宰权帅藤原隆家打了个措手不及。屡屡得手的海贼们开始孤军深入侵掠志摩、早良二郡。同样是猝不及防的诸国司地头也一时间乱了阵脚。但是很快,藤原隆家就将附近的豪门全部动员,一同反击入侵者,并将其驱逐到海上。在战争结束后,日本一方对刀伊的战法做出了详细的描述,仍然是藤原实资在《小右记》中的记载:

“贼合战每人持盾,前阵者持鉾(刀),次阵持大刀,再次阵弓箭者,箭长一尺余许,射力大猛。各人手持盾,最前列鉾队,最后列弓矢队,一阵约计二十队编成”。

这一段,可以参考二百年后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编》中对金国女真铁骑的记载:

“( 女真) 初起之时,率皆骑兵。旗帜之外各有字记小木牌子,系马上为号。每五十人分为一队,前二十人全装重甲,持棍枪,后三十人轻甲操弓矢。每遇敌必有一二人跃马而出,先观阵之虚实,或向其左右前后,结队而驰击之百步之内,弓矢齐发,中者常多”。

可见,这些被称之为“刀伊”的海贼,与二百年后的金国铁骑仍然存续着某种渊源。

刀伊遁去之后,执掌天下的藤原北家竟然做出了一个让后人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的举动:恢复高丽乐的雅乐地位。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雅乐中的高丽乐——《新靺鞨》


雅乐是儒家社会中政治文明成就的标配,是“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象征。据《大日本史》记述,日本雅乐:

”左为唐乐,曰“本歉”、曰“左舞”;右为高丽乐,曰“末歌”、曰“右舞”。左右作对,名曰番舞;左方先奏,而右方从之,称答舞”。

日本雅乐中的高丽乐除了来自新罗、百济、高句丽的舞曲之外,还包括来自渤海国的舞曲,因为渤海国自称高句丽遗族,所以日本朝廷自建交之始便称渤海为“高丽”。而在刀伊入寇的整整一百年前,正巧是渤海国最后一次向日本派遣使臣的时刻。

醍醐帝延喜十九年(919AD),渤海国入觐使裴璆来到了日本帝都平安京。次年五月十二日,日本君臣在丰乐殿上举办了豪华的欢送会并赐予裴璆正三位的高阶以示隆宠。不过没有多少人料得到,短短的七年之后,渤海国便在内忧外患中灭亡了。

延长八年(930AD)裴璆再次带领了九十三名外交人员在竹野郡登陆,而此次的身份却是东丹国使臣。原来渤海国已经在三年前为契丹主耶律阿保机所灭,并于故地建立东丹(东契丹)国,委任其子耶律倍管理,而裴璆则改仕东丹,成了两截人······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渤海国石灯笼。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渤海国碑碣。


这一下子把日本君臣给吓了一跳——因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繁华富裕且与日本往来密切的渤海国竟然会灭亡于夷狄——而渤海末主大諲撰被俘虏后也遭到了虐待,契丹国君耶律阿保机"赐諲撰名日乌鲁古”,而这个名字曾是辽主胯下马的名字;使团中渤海国遗民更是对契丹人的殖民地式掠夺骂不绝口。于是日本朝廷便决定与拒绝与东丹国建交,并以醍醐帝的名义下召斥责了裴璆:

“东丹国失礼仪,且使者无人臣之节。谬奉臣下使入上国,宜重诘责,以惩将来”!

在离开日本之前,裴璆也对自己“不救先主于樽俎之间,猥谄新王于兵戈之际”表示了羞愧和忏悔,认为自己:

“望振鹭而面惭,咏相鼠而股战。不忠不义,自招罪过。堪责之旨,曾无避陈······”

从此之后,平安京再也没有出现过来自大陆的使臣。

鉴于历史上日本朝廷是以朝贡的标准对待来自于渤海国的贸易,所以每次回馈的物资也会远远超过了物品本身的价值。而长此以往,财政肯定是入不敷出。所以这次拒绝了与东丹这个新生国家的往来,其实对于当时的平安京来说已经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了。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渤海国壁画,一派汉官威仪。


女真人侵略了日本?“刀伊入寇”背后的故事:肃慎与渤海国的兴亡

渤海国石头鳌座。


亡国之后,渤海人迅速的陷入悲惨的境地。先是巍峨壮丽的上京龙泉府被付之一炬,之后丰饶的海东盛国也被征服者瓜分豆剖——渤海的公卿豪门都被耶律阿保机迁走押送临潢府西部筑城而居;留下的庶民百姓则构成了东丹国的二等公民。在阿保机离奇死去之后,其子耶律德光又夺取了本属于兄长东丹王耶律倍的帝位,并在后者留居京城之际,将东丹首府及其渤海遗民强行迁往东平郡。忍无可忍的耶律倍浮海投奔南唐,自此东丹国名存实亡,而渤海国的根基更是被连根拔起。

没有被强行迁到东平郡的渤海遗民或是南下投奔高丽王朝,或是逃到了大陆的极东之地与之前的黑水靺鞨融合,成为了女真人的一部分。这些亡国之人掌握着造船、航海的技术,而且还掌握着古老的传说——也许正是他们讲这个故事告诉了那些生活在蒙昧混沌之中的女真人:在大海的另一边,有一个岁月静好的邦国,那里物产丰富,所以君王出手慷慨,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好地方······

于是这些已经成为女真人的渤海末裔——刀伊,在数十年后便开始向之前的盟国大打出手,全然忘记了昔日的情谊。

在这之后,历史上就鲜有“刀伊”的记载了,他们和之前的先辈“肃慎”一样,只是在故纸堆中留下了聊聊的几行字,后人也将通过这些只言片语,永远的记住那些烧杀劫掠的暴行。而日本则在整个平安京时代都不曾与大陆建立任何形式的邦交,从此曾经千帆竞渡的东洋大海,只留下了一道寂静的海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