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麾下的樊噲,其勇武程度堪比曹操手下的典韋嗎?為什麼?

騎蝸牛走高速


樊噲和典韋比較起來很費勁。

樊噲在反秦起義和楚漢戰爭立有大功,是西漢名符其實的開國元勳。

典韋也是歷史人物,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功績不如樊噲。

文學作品中樊噲和典韋相比勇武程度不如典韋。典韋是《三國演義》中武功排行榜名列第三,樊噲在《兩漢演義》等文學作品中武功沒有典韋那麼厲害。


大白白野


樊噲和典韋性格相似,矯矯忠良,皆忠勇神武之人。本人認為:二人驚人的相似,堪有一比。

《三國志》:“許褚、典韋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

樊噲、典韋都是忠勇有謀之士。我們千萬別被他們“大老粗”的外表所欺騙。請看:

樊噲和劉邦是從小尿尿和泥一起玩大的朋友,主要職業是屠狗。劉邦喜歡交朋友,樊噲就認了劉邦作大哥,二人還成為連襟,曾和劉邦一起落草芒碭山。劉邦起兵時,還猶豫不決,樊噲一個勁的吹風鼓動(有謀有識)。劉邦踏入三秦,步入秦宮,望著豪華的宮殿,看著眼前的美女,劉邦的流氓本性開始顯露,有點把持不住了,正準備要享受一下帝王待遇時,樊噲及時勸阻並提醒了他(有謀有識)。說:“你個傻子,你是幹大事的人,你知道秦二世是怎麼滅亡的嗎?”力勸劉邦還軍霸上(今西安東南),千萬別貪圖享受。一句點醒夢中人,劉邦立即出了秦宮。著名的鴻門宴上,樊噲出語驚人,把項羽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有謀有識),打動了項羽,救了劉邦,最終助劉邦成為了“漢高祖”。

司馬遷筆下的鴻門宴是這樣的。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

典韋和曹操的關係雖沒有樊噲和劉邦那麼近,也不是親戚。但轉投曹操後,典韋以自己的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士為知己者死”。典韋早年時行俠仗義。當時,襄邑劉氏與睢陽人李永為仇敵,典韋便為劉氏報怨。李永防備甚嚴。典韋駕車,載著雞酒,偽裝成等人的閒人,李永出門,典韋乘機殺之(有謀有識)。張邈與曹操決裂,直接開打。典韋通過認真分析對比,認為張邈庸碌無為,成不了大事轉投曹操(有謀有識)。投曹操後,濮陽戰呂布時,更是充分顯示典韋的勇謀和遠見。當了曹操的侍衛長兼警衛員後,典韋小心謹慎,大小事都安排的妥妥的。曹操南征宛城張繡,張繡迎降。曹操一高興,便請張繡及其將帥,一同舉辦了宴會。曹操行酒時,典韋持大斧立於其後,斧刃徑有尺餘,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韋都舉斧迫視。酒宴至終,張繡及其將帥均不敢仰視。曹操又一高興,逼張繡的嬸嬸和其再高興一下,張繡覺得很臊毛(丟人),復叛之,偷襲曹操,典韋雖有準備,但好漢難敵四手,終力竭身亡。頭斷而身不倒,死的很壯烈。曹操因典韋得以保全性命,最終成就一代偉業,被後人尊了個“魏武帝”。

“昔季布使酒,響振於河東;樊噲飲卮,功高於霸上。典韋長啜,身為時傾,蔡裔雄聲,才堪國用。”(清•《欽定全唐文》)

樊噲和典韋都不要命地救自己的主公,才有了後來的“漢高祖”“魏武帝”。至於誰的武藝高?可惜,我們也不能安排個“樊噲戰典韋”。但他們留給後人的印象是:英雄

“漢高之得樊噲,廓去妖氛;曹公之有典韋,克寧寰宇。”(清•《欽定全唐文》)

最後,筆者竊認為:樊噲、典韋,性相近,貌相似,勇相同,居功至偉。

謝謝!


吳建彬626


劉邦麾下猛將樊噲雖勇武彪悍,也忠誠驍勇但武功並不是很強、武力值也只是二流水平,勇武度還遠不及曹操麾下猛將之一力大無窮、勇猛頑強、作戰勇猛、武力值一流武功高強的典韋。


小龍女5505


樊噲與典韋有些相似,可以一比。因為他們都是力量型武將,以力量稱雄於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