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波:面對疫情,中國作家不能缺席

“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我們應該強調作家的社會責任、人文責任和職業責任。這三個責任對於作家來說非常重要。”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在談到文學與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時候這樣說。疫情發生以來,他創作了散文《我家的十隻蝙蝠》,發表在《人民政協報》上,強調蝙蝠不應該成為人們餐桌上的食物。同時,他還創作了《您怎麼哭了,鍾南山爺爺?》《透明的擁抱》《小表弟》《立春的味道》等多首兒童詩歌。他說,2003年的非典與此次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現,告誡我們,人類的發展不能以攫取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命為代價。人類必須剋制自己的口腹私慾,必須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周邊值得敬畏的一切。這是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帶給人類的警醒。

在疫情面前,作家不能缺席。高洪波回憶說:“17年前非典爆發,那時的北京彷彿就像現在的武漢。在中國作協黨組的指導下,由我擔任團長、何建明擔任副團長,組織了一批包括畢淑敏、王宏甲、陳永康、梁秉堃、商澤軍、王霞等在內的作家團隊,到北京抗擊非典的前線去進行採訪和寫作。我們出征的第一站是北京非典的重要定點醫院佑安醫院。當時有不少醫護人員已被感染,受訪的醫護人員一邊哭訴面臨的各種困境,一邊講述大家的拼搏精神、奉獻精神。那種悲壯和震撼的情景現在還歷歷在目。我們作家團隊反應迅速,寫出了一批優秀的作品。這批作品是‘時文’,在當時起到了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這就是中國作家面對非典疫情的第一姿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們看到,作家們紛紛拿起手中的筆記錄身邊感動的人和事,一些作家還深入武漢抗疫前線,記錄醫護人員和抗疫一線工作者的無私奉獻精神。高洪波表示,儘管他沒能像17年前那樣,參與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但也一直密切關注著此次疫情的狀況和影響。“我們的心和他們在一起,我們的目光一直關注著他們。武漢的作家朋友們也和我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我們也關注著他們的日常生活、所思所想。”

“面對疫情,我身邊大部分的作家朋友們做得都比較好。買好口罩、做好防護工作,不參加聚會、不去串門,自覺封閉在家中。用這種自我封閉的方式和傳染源隔絕,然後利用網絡和媒體寫自己可以寫的文字。”高洪波說,作家的創作更要回到常識、回到真實、回到現實。“回到常識”能夠使得作家對於很多問題具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回到真實”可以使得很多問題和矛盾的真相豁然開朗,能夠讓人看到民族的希望、執政黨的真誠以及苦難之後黎明的曙光;“回到現實”指的是回到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現實,回到和2003年非典相似而不同的現實。希望我們的作家團隊發揮國難當頭當仁不讓的精神,正如當年田漢寫出了《義勇軍進行曲》、田間寫出了《給戰鬥者》這樣的戰場詩,這樣一批作家都在為自己的民族而奮鬥、吶喊,而我們今天的文學工作者也應該很好地記錄這次特殊戰鬥中的人間大愛。

面對疫情時,人們呼籲文學的在場感和作家的參與感。當然,這種書寫也需要沉澱和思考。

高洪波說,“相信作家們一定能夠擔起責任和使命。這是文藝工作者應有的良知,也是他們必然的生命姿態和創作姿態。相信春天一定會來到我們中間,因為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絕不會被一次疫情擊垮。我們肯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