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尚朴,隶贵拙,楷守正,行取妍,草须险,章法成于势。您咋看?

墨客在途0化旭


篆书出自于远古人类质朴时期,刻石甲骨外,无笔墨,那就谈不到笔法。后人以笔墨临习,因线条弯曲象形起始,久而久之感受腕力左右旋转灵活之魅力,加之中锋行笔蕴含工整内力于其中的少变质朴感而生命力旺盛不衰。又得名家如清朝吴昌硕等人的临习鉴证可强健骨力,故而后者但凡悟道便常伴一生。

隶书是由篆书适应社会文字适用的要求发展而来,基本摆脱象形走向抽象,线条的变化由基本笔画组成,与先行文字差异不大,只少了横折竖勾等技法,特有的“搭笔”、“萌拙”、“波折”自成一体。但它各类笔画写法在刻石的推动下,变化极为丰富,以笔墨临习拓本时,为追求笔画外边线效果,清晰的感受到手指运、捻、转笔管传达不同力道至笔的四面八方才能达到的奇妙效果,故而使字的造型千姿百态更多了血肉感及波折情,十分宝贵。

楷书守正,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颇深,尤其是读了孙过庭《书谱》后更觉古圣智慧之博大。孙过庭《书谱》“仲尼云:五十知天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謀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就是说五十可懂天命,七十可以随心所欲。到老年方能掌握平正与险绝的情势,体会出变化的道理,考虑周全后再行动,才不会适当。

因昨日上传多次不上,故而今日重新录入 ,分为两部分发布,希望不会像昨天一样所有人都看不到。





心连心战疫


不同时代,祟尚时代书风有差异,所以才有篆尚朴、隶贵拙、楷守正、行取妍、草须险的说法。

一,篆书之美,自然质朴,圆润遒劲。如下图《石鼓文》。张怀瓘云:"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二,隶书之美,秀丽而有拙趣。如下图《张景碑》。用笔方圆兼备。

三,楷书之美,端正严谨,如下图柳公权《神策军碑》。刚劲森严,如武林大侠。苏东坡云:"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四,行书之美,妍美流丽。如下图赵孟頫行书作品,外柔内刚,清雅俊逸。有行书妍美特征。

五,草书之美。起倒无常,险中求稳。如下图祝枝山草书作品。跌岩纵逸,恣肆放纵。如蛟龙飞天,如风起云涌。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传承书法弘扬书法


这个问题理论性很强,初步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愚见认为有些地方还是不够完全。

一、篆书之美,自然而质朴,圆润遒劲。如《石鼓文》、金文。

二、隶书被称为“书法之母”。隶书以拙为贵,现在已出土的汉碑中,历代书家都非常推崇《张迁碑》,此碑拙中见巧,质朴天成,是汉碑之中的代表。

三、楷书守正,我觉得和楷书在唐朝发展到极致很有关系。楷书四大家,唐朝占了三个即欧阳询、柳公权还有颜真卿,只有元代赵孟頫和前三位异代齐名。唐楷的特点就是守正。

四、行书取研,我觉得和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不无关系,后世人评价王羲之书法“侧媚多姿,神清骨秀”。相比较侧媚多姿,个人认为神清骨秀更难。

五、草书之美,起倒无常,险中求稳,跌宕起伏,恣肆放纵。历代草书名家有张芝,张旭,怀素,孙过庭等。

章法成于势。章法涵盖的很多,先生说过需要用一辈子去研究和学习,在此就不多赘述了。





身似浮尘


篆、隶、楷、行、草,包括章法在内,跨越中国书法史几千年的历史,历经几十个朝代,书家可谓是群星灿烂,各有其风格,个性展现千别万别,谱写造就了中国书法的普遍性和个性,其中的共性和特殊性,即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规律是什么?很少有人正面确切回答这个问题。题者提道:篆尚朴、隶贵拙、楷守正、行取妍、草须险、章法成于势。纵观书法史,显而易见,朴和拙书写时代是尚形也含有韵,即唐前时期,代表作《石鼓文》、《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兰亭序》、《圣教序》等;,楷正的书写时代兴于唐,比如:《九成宫》、《多宝塔》、《勤礼碑》、《玄秘塔》、《雁塔圣教序》、《韭花帖》等,书法的法点法位,无不不到位;行妍和草险,晋唐宋时期的行和草,其法点法位,也是很严谨,其妍和险,在篆隶书时代妍和险就有,只是书法遵循法则和规律的一种两种和三种以上的表现形式而己,没有什么高深奇妙而言,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书写艺术的成份和范畴,书法艺术,本身包含着,书法技法和书法技能的诸多因素。题主所说的:尚朴、贵拙、守正、取妍、须险、成于势,很多成份层面上包含着书韵的内含,是书法“既有法,而又无法"的呈现,也是书写汉字艺术价值价值的呈现,决定书法艺术价值的两个要素:一是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规律,二是在其础基之上的气和韵,气韵如何合一,是决定书法艺术价值问题的所在。总之,题主提出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是人们在书法路上勤奋耕雲学习一生的问题,是人们如何走向书法高原顶峰的问题。


李行子


这个问题理论性很强。无论从那个角度分析它都是对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它有局限性。“朴、拙、正、妍、险、势”六字如果和五种书体加章法人为地捆绑在一起,就会变成教条式的”潜规则”,对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这六个字适合每一种书体而不是分别适合五种书体和章法。比如:篆尚朴。其它四种书体同样也崇尚朴实!其它五字同理。这六个字几乎涵盖了书法艺术审美的全部!无论是那种书体的作品都应该包含这六个字或最大限度地包含这六个字,只有这样这幅作品才算名副其实的书法艺术品!人为地把六个字分别归类某一书体欠妥。不适合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附图说明:“朴、拙、正、妍、险、势”同在一幅作品中出现堪称艺术极品!





周辉明心迹


此论可谓中的。篆尚朴,只是点睛,非必如此也。若以朴为前提,书篆时参以其他元素,则得趣味多变之法。



伍增杰字愚翁书法诗词


篆尚朴,楷尚正,行取妍,草须险,章法成于势。这些都是书法的一种审美目标,虽然说的有些玄乎神秘,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唯独隶贵拙,这是毫无道理的,本来拙字就是个贬义词,拙与丑怪是一样的,难怪一些写隶书书家把隶书写成了丑隶,象幼儿园孩子写的字,这种字在儿童画报上作报头是可以的,有童趣,作为书法是万万要不得,隶书还需要正。可以把行书笔画、颤笔、衄挫、逆锋顿笔加入在隶书中,这么写更有韵味,丑隶不可再提倡,否则把青少年就给害了,所以隶贵拙是荒谬的论题。


刘路德书法



金星753


朴于心,拙而行,正则立,妍为己,险出奇,势出自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