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唯美梦醒之后,没人愿意相信真相”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西格夫里•萨松

文|深海里的星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于2012年,讲述了一个遇到海难的少年如何与一只老虎共生,并最终飘过太平洋,获得重生的故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唯美梦醒之后,没人愿意相信真相”


距离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到如今回顾,其实给我整体的感受差别非常大,从相信童话世界的美好到看清人性的丑陋,是以视觉享受过渡到了十分阴暗的一面,却又是如此真实的让我不得不去面对。

派讲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故事,一个带有奇幻的漂流,一个是可怕的罪恶深渊,对于相信哪一个,这一环节导演李安也留给了观众足够争议的空间。

事实上在这两个故事里,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而不合理也就代表着“虚伪”,所以在很多细节的埋笔中,其实也是将一切推到了第三个故事的层面。

但第三个故事一定是同样难以面对的,以至于连派都要用欺骗自己的方式来逃避……可人之本性不就是如此吗?所谓暗喻的兽性,其实也就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抉择。

比起美好童话外衣的衬托,我更希望将真相剖出来,可能它不美好,甚至十分残忍,但在残忍背后我们需要思考的,便是整个故事的内核。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唯美梦醒之后,没人愿意相信真相”


一切该从第二个故事讲起,海上遇到暴雨天气,面临沉船危险,厨师和水手先跳到了救生艇,后来派也得救,最后母亲是随着一堆香蕉漂浮也来到了救生艇,自此四人小分队形成。

在这个故事里,水手脚受伤最后被厨师残忍杀害并沦为食物,母亲奋起与厨师对抗,却最终沦为鲨鱼口腹,而派也因受到刺激杀害了厨师,最后只剩下他一人。

对应另一个故事里的老虎,斑马,猩猩以及鬣狗,很多人能明白第一个故事的虚构是假,但事实上在这个趋向于真实的第二个故事里,同样有两处不合理,一处是究竟会不会浮起来的香蕉存在争议,另一处是已经吃掉水手的厨师为何将母亲的尸体喂鲨鱼?而这所指向的最终结果,便是一切同样有可能指向另一个答案。

李安对于真实的故事是连一个镜头都没有,其实也有避开残忍真相的目的,正如更多会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的剧中人,现实世界的我们也从来不愿意看清人性的丑陋。

但当我们已知第一个故事是假,再从蛛丝马迹里去推敲,便不难发现导演处处埋下的隐喻与伏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唯美梦醒之后,没人愿意相信真相”

一,“老虎”的隐喻,是派与心魔不断抗争的过程

电影开篇,花了较长的篇幅来描述派的信仰,这里也是第一个伏笔,以一个虔诚的教徒入手,带给人的冲击力一定是更强烈的,也寓意一个人的善,是与后面的恶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全片一直连接的信仰,除去最后那一部分的反转,都让观众坚信派就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的一步步妥协,也被刻画成了万不得已的选择。

那么以老虎视角再去看整个故事,其中的讽刺意味就十分明显了,鬣狗咬死了斑马,猩猩也被杀害,最后老虎出来干掉了鬣狗,在这个故事里,派是局外人,但可怕的是,最后所有的尸体都被老虎吃下,细推敲之余,或许这才是最残忍的真相,那个只剩下兽性的老虎,变成是派本身,故事也就截然相反的成为了另一副模样。

影片一直引导我们去思考老虎与派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就是派与自己心魔的抗争,那些美轮美奂的意象,也不过是变成了幻象堆砌的梦境,以这个角度再去理解整个故事,才能让一切不合理变得合理。

而当救生艇上只剩下派和老虎时,影片分出了四个层面去刻画他们之间的关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唯美梦醒之后,没人愿意相信真相”


第一层面,一边是吃尸体腐肉的老虎,一边是一直以来坚持吃素,从来在现实面前没有妥协,如今也只是吃压缩饼干,并没有对信仰有任何背叛的派,但这是虚构的,吃肉的是派,兽性被激发的也是派,在这一层对比中,其实也代表了背叛信仰背后派内心的煎熬和痛苦,所以派与老虎的矛盾对立十分明显。

第二层面派和老虎有了一段彼此利用的共生关系,派为老虎捕鱼,而老虎的凶残也促使他时刻保持警惕,表面上看是派与老虎彼此妥协,而以此代表的隐喻,也是派在说服自己的过程中被麻木同化,终究选择欺骗自己的根源,但同样因为有了这份不断的抗争的过程也才让派得以有苟活下去的动力。

第三层面,派在失去所有生机之后开始和老虎争夺地盘和食物,并且最后取得了胜利,而这里也是影片交代派开始吃鱼的时机,代表了他在这一瞬间内心的愧疚被说服,并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借口,开始接受自己背叛的现实。

第四层面,派与老虎和谐相处,虽然他们依然有明确的界限,却可以待在同一艘救生艇,不再彼此威胁,甚至某种程度上派驯服了老虎,而后一场暴风雨,也让他们彻底靠在了一起,老虎允许了派的靠近,这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寓意死亡的威胁让派在巨大绝望的包裹中,彻底放弃了心中最后一点信仰的痕迹。

但对派来说,当他沦为老虎的替身,再没有任何理由能为自己的内心狡辩时,他也彻底失去了求生的欲望。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唯美梦醒之后,没人愿意相信真相”

二,“漂浮岛”的隐喻,代表了派内心信仰的迷失与唤醒

也是在这时候影片出现了一个最大的转机,一个生存着狐獴并且根须植物都可以吃的小岛出现,这个设定打破了所有梦境的虚构场景,也让更多人一下子回过神来,原来所有不合理只是代表这个故事并不真实,这也是击碎派的沉沦,让他从虚构中活过来,并且终于让他下决心重新开始的地方。

小岛上的狐獴,表面上看是十分温和的动物,但自相残杀率接近20%,也是暗示救生艇上四人的遭遇。

影片有一个细节,心爱女孩系在派手上的红线,最后被派留在了那个小岛上,小岛白天如天堂,夜晚如地狱,派一开始妄图就待在这个如梦如幻的地方,不再流浪,但当他以为的天堂岛轻易变成了可怕的食人岛时,他便一瞬间明白他不可能如此糊涂下去。

食人岛夜晚变成了一种强烈会腐蚀动物尸体的酸,也是很好的与食物和消化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我看来这一环节暗喻的,是派被兽性占据的心魔。

而整个岛形状轮廓是一个女子的模样,一边代表了两个重要的女人在派心中的地位,牙齿代表母亲,手绳代表心爱的女孩,牙齿的出现让他醒悟,而手绳的留下代表了告别。

另一边也是与开头介绍印度教时相呼应,河上淌着的三面佛,世间万事万物都不过是她的梦境,暗示虚构的场景,从来没有真实。

而小岛的出现也是全片最大的一个高潮,代表了派关于信仰的最后释放和唤醒。

当他离开小岛,也是真实世界里的他接受了所有残酷的现实,并最终做到与自我和解,找回丢失的信仰的关键一环,但这一切得以实现,其实也是派选择了遗忘第三个故事,并虚构两个对立故事的原因。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唯美梦醒之后,没人愿意相信真相”

三,“母亲”角色的隐喻,暗示派内心对邪恶那一面的“自我回避”

很多人曾说食人岛的出现是隐喻派食母,但我觉得这样的邪恶放在他身上实在有些牵强,我曾说过第二个故事也存在两处漏洞,而这两处不合理都与母亲有关。

而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为什么母亲的出现在两个故事里同样带有奇幻色彩?或许就是因为“母亲”的角色也只是派幻想出来的。

母亲的出现有两处作用,一个是挡在派前面和厨师抗争,一个是她的死间接给派杀厨师提供了理由,那么若是没有母亲的角色连接,派的邪恶缺少了关键动机,便很难让一个信仰三个宗教的素食主义者能接受自己的转变。

所以我偏向于母亲的得救是假,救生艇上或许从来没有母亲,只有其他三个人,而母亲代表的是派内心的信仰连接,也是善意的那一面,以此再去看前后细节,便能看出母亲角色的重要性,这是我所认为的第三个故事。

在这里面,莲花也是影片一个关键性连接,前后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母亲当着派和哥哥在地上画出的莲花图案,第二次是派面对心动女孩跳的舞,看她的手做出的莲花动作,这里也非常明确指向了“林中莲花”,第三次是对着夜晚的大海派看到的由莲花图案幻化而成的母亲的模样,最后一次是在那个求生的小岛上,由莲花拨开的一颗牙齿包裹其中,牙齿不一定是母亲的牙齿,但它的象征意义一定是代表了“母亲”。

由此可见莲花的启示性作用,其实是代表了纯粹与美好的“母亲”这个角色,派与老虎的相处,是一个布满危机的过程,从最开始的争锋相对,暗示派内心与信仰的抗争,到最后的妥协与同化,暗示派食人肉的选择,到后来幡然醒悟也是因为这份信仰的唤醒。

母亲一直是很关键的一个纽扣,在影片开始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就已经交代了整个家庭信仰的分散,父亲因为一次西方医学的救治得以保住一命,所以他信科学,而母亲是追求信仰的,所以她信宗教,她告诉派“科学能解决外在的问题,却不是内在”,暗示两种思想的对立。

这也是存在两个故事的根本原因,一个是因为感性,一个是因为理性,但被理性的现实所击败的派,只有感性层面的信仰才能让他重拾活下去的动力。

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食人岛之后,派能重新开始的根源。

他用理性思维告诉自己活下去就必定会有食人肉的选择,但在感性层面,也因为“母亲”唤醒了他心中善的一面,让他接受了曾变得邪恶的自己,并给出了一份活下去的理由,即信仰在,他依然可以再次拥有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唯美梦醒之后,没人愿意相信真相”

四,整个故事的隐喻,用一个虚构出来的梦境,告诉我们人性不会因为有过“恶”的一面就不能再拥有信仰

电影花了太长的篇幅去讲述一个有太多漏洞的故事,让很多人自以为内核不过如此,却因为一个几分钟的反转,让一切如此直观的冲击着我们的内心。

整部影片着重墨刻画的人之兽性,在派的身上凸显的淋漓精致,从被心中可怕的魔鬼吞噬,到后来醒悟,派的一系列经历,也留给了我们太多思考的空间。

而这部电影的优秀,就在于它实在有太多可以扩展的解读,在各种理解中,单纯从存活下来这四个人当中入手,都有太多变故,所谓的厨师,水手,母亲,都只是派一方面的说辞,又何以证明不是其他人呢?

其实这样的真实,无论怎样表述都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住,因为派邪恶的那一面一定是存在的,它无法被忽视。

可能这也是对于派而言,他去虚构各个角色,虚构整个故事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不敢去面对那个曾变得邪恶的自己,所以用了一个对立面的对比,告诉所有人一切都只是他“迫不得已”的选择。

但因为派曾在海上的经历我们就能说他没有信仰了吗?事实上整个故事的关键,就是通过这样一份自我和解,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不美好的一面,但只要我们内心有对善的坚持,我们依然不会被恶的模样同化,我依然还是我。

正如派所说,当你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的时候,你也选择相信了上帝,我们都需要一个理由去说服自己人不仅仅是通过一瞬间的善恶区分。

而派的“奇幻漂流”就是那个理由,庆幸的是,所有人都选择相信了这个理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唯美梦醒之后,没人愿意相信真相”


电影最后还有个小细节也特别有意思,派虚构的故事里靠岸得救的他和老虎并没有任何告别,老虎曾停下脚步,却至始至终没有回头再看他一眼,派的父亲也曾告诉他“动物眼睛里看到的,其实是我们自己”,所谓的人性和兽性,原来并没有在这一瞬间真正分离,好与恶,也从来只是一念之间。

非常完整的叙述,也无不让人佩服一切提示背后的现实意义,当你全神贯注去看这部电影,会发现它的每一处细节都存在隐喻和暗示,故事以一个动物园和人的相处出发,也是代表了人永远摆脱不了动物这一身份。

薛之谦《动物世界》里有这样一段歌词“人类用沙, 想捏出梦里通天塔,为贪念不惜代价,驾驭着昂贵的木马, 巢穴一层层叠加,最后啊 ,却一丝不挂……”

妄图在人性面前挑战,永远只是一败涂地,我们无法代表自己说出高尚,因为人心本就丑陋不堪。

派信仰多种宗教,自以为如此便能更接近神,也因此派所代表的,是全人类的象征,他的信仰曾是他的一切善意的证明,但他依然无法摆脱兽性的那一面,又何以推敲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派与老虎经历了恐惧、共生、驯化、依赖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他与自己心魔相处的过程,我们无法去推敲好与坏的任何一面,只能在摸爬滚打中才知自己终究会偏向哪一方。

也许你觉得整个故事看清之后变得一点都不美好,但当我们都趋向于选择第一个故事的梦境时,也不过是代表了我们对善意的渴望。

而在人的善与恶的偏移中,每个人都会有的丑恶的一面,但我们都会想方设法将这一切藏起来,也是作为人本身对于“美好”的向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唯美梦醒之后,没人愿意相信真相”

结语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豆瓣评分9.1,也让李安拿下了第八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以及最佳原创配乐四项大奖,现在看来,这也是一部越嚼越有味道的影片。

很多人曾被它如梦如幻的海上风景所吸引,但故事背后的真相,是一个非常值得细品的故事,它击碎了表面的美,留下的残缺的痛,却是如此真实的映射我们现实世界的模样。

可丑恶的一面是不需要躲藏的,因为它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但善意的一面是需要我们放大的,因为如此才能让我们有理由坚持下去,这是故事最后留给我们的答案,也是我们心中的答案。

如同派一般,当一切美好延续,纵使曾经历过最可怕的一面,却从来没有人能说他是丢失信仰的人,他依然如此干净的活在这个世界。

所以,尽管没有人特殊,也没有人例外,可梦醒还是梦延续,它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而我,只希望你清醒,却活在善意里。

图片来自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