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你贊同嗎?

未來有望山


儒家的最高思想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可以說是非常符合人世間的客觀規律,一個人窮困的時候唯有照顧好自己,不斷的完善自己的行為,才能沒有災禍,當榮華富貴以後,就應該有家國天下之情懷,前者從小我做起,後者是大我之相,由小漸大服務蒼生,儒家是人間之道,實用之道,君子發達兼濟天下,才是讀書人的終極目標。否則讀書何用,富貴又如何,這句話讓天下所有人明白一個道理,讀書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富貴了為人民服務才是生命最大的價值體現。


愚谷囈語


放在古代社會,我認同,放在如今,我不敢苟同。

此話怎講。

這句話如果白話理解,就是顯貴的時候就應該心懷天下,憂國憂民,落魄的時候就應該沉澱自我,提高修養,這是一套我們老祖宗的哲學,好嗎?確實好,這些老祖宗的哲學就如同定海神針,不讓社會陷入一片混亂。

但是,但是,但是,老祖宗的哲學太過圓滑,發展到如今,很容易變成了一套得過且過的八面玲瓏的消極的初始原則。

比方說,自己是一名政府官員,看到不合理的時候,雄心壯志,消除疲敝,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往往改革是最困難的,那麼一旦不在其位,變得落魄了,就要潛龍在淵,修身養性,那麼正義呢?理想呢?

當自己的聲音被淹沒時,我們是不是就一頭鑽進書房裡獨善其身?我們還能不能登高一呼,去尋找真理,所以,如今我們缺乏的就是這種窮也能保持鬥志的心態,窮也能振臂一呼,針砭時勢的勇氣。

此題如是理解


藝術世界觀


贊同。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發達了就要顧及普羅大眾,如果自己能力不強則照顧好自己就行。

我們看到很多富豪,像比爾蓋茨、馬雲等富豪,甚至是歌手韓紅等明星,他們都在做慈善,因為他們有能力了所以可以傳遞愛心。這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的意思。

獨則獨善其身,這句話很多人不太認可。覺得無論大人物小人物都應該兼濟天下。我不太贊同,我覺得一個人能力不足的時候顧好自己就是對社會最大的幫助。

這段時間新冠疫情,很多貧窮的老人捐出所有,很多媒體為他們高歌,可是,他們本就是弱勢群體,不需要別人幫助,能夠自力更生已經很好了,現在他們捐出所有,一旦自己有病有災,如何應對?

還有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一心想著分擔家裡的壓力,於是選擇早早工作,不去接受教育,顧家的孩子是好的,可是眼裡只有幾百幾千塊的收入,卻不知道先顧好自己,接受更好的教育,賺更多的錢,這樣對家裡幫助更大。

所以,我認為窮時先做好獨善其身,別逞能。達時再兼濟天下也不晚。

以上供你參考。



好書精讀計劃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盡心上》,原句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意思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做好個人修養和品德,富貴顯達後當思忖如何做好事,幫助別人乃至於天下人。

舉個例子:諸葛亮出山之前,就隱居南陽,躬耕隴畝。雖不得志,但他的人生目標很清楚,那就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其意思是:“我沒有必要在亂世中到各個諸侯勢力中去揚名,追求富貴顯達;在這亂世之中,我只要能夠保全自己的性命,能夠平平安安地過一生,這就足夠了”。

這是諸葛亮在窮困潦倒時的想法,也就是“窮則獨善其身”。但是,當他時來運轉,遇到劉備“三顧茅廬”,真心誠意地請他出山打拼一番事業時,他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幫助劉備取得“三分天下”的局面,且把整個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現在我們更應該學習孟子這種格局,或者普普通通一輩子做個好人,或者心懷天下,等待時機成熟後,努力做出一番事業。




青島涵涵爸爸


非常同意;老祖宗留下智慧是非常有哲理的;窮則獨善其身,我自己是非常有體會的。一個人在最困難的時候,吃飯都成問題的時候;你的精神面貌包括自身的形象都是非常糟糕的。如果這個時候不獨善其身,積極參加社交對於你來說是非常尷尬的,是有損體面的!所以人在最窮的時候要降低生活標準,不要找親戚朋友借錢。這個時候應該好好反思自己,宅在家裡,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等待機會崛起!

達則兼濟天下——我曾經老闆一個潮州人,在1999年時就有七個工廠。資產過億;在工作彙報之餘,經常喝茶教導我們;他說“等你的財富積累一定時候,財富的多少隻是多一個零,少一個零的問題,走的那裡你是不用自己花錢的。基本在外面社交都是安排好的,出去買單也是秘書負責”。錢對於你來說,已經不是衣食住行了,你更多是要承擔社會責任。3000工人跟著你吃飯,你也掛著很多帶政府性質的社會職位……所以財富積累的一定的地步的時候,財富不是屬於你個人的,牽一髮而動全身;它是屬於社會的。我想這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體現吧!





龍吟999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一句話充滿了人生智慧。我們無論是“窮”還是“達”都要時刻警醒自己,履行做人的初衷,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獨善其身的同時兼濟天下,兼濟天下的同時獨善其身,不能割裂,這是我的觀點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語出《孟子》。前半句表達了儒家的理想主義和入世精神,而後半句顯示出道家的豁達態度與出世境界。而現代的含義是:

不得志時追求善,得志時推廣善。

窮者,就要獨善其身,用艱苦的勞動和辛勤的汗水回報社會,用尊敬和理解的態度去觀察眼前所擁有的一切,這也是兼濟天下;達者,用實際的行動和博愛的胸懷服務社會,用友善和感恩的態度去分配眼前所擁有的一切,這也是獨善其身。

比如終南山先生,他屬於“達”者。他擁有能夠影響社會、影響天下的能力,但鍾老先生不追求名利,不貪圖享受,樂於助人,過著平凡而知足的生活。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心裡裝著國家、裝著天下,不畏艱險,第一時間趕到武漢,為控制疫情做出了巨大貢獻。兼濟天下的同時獨善其身,

在奉獻中昇華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比如那個年近七旬在汶川地震時捐款的乞丐,他屬於“窮”者。衣衫襤褸,又髒又臭,一點都不討人喜歡。但他不偷不搶、不乞不討,靠拾撿為生。他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分三次捐款444.01元,被稱為“最貴的捐款”。這個時候,他很闊綽,傾盡所有積蓄,奉獻著大愛。獨善其身的同時兼濟天下,在抉擇中豐富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不管是在得志和不得志的時候,都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都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這,才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純屬“讓文化插上翅膀”的個人觀點,歡迎探討!


當文化插上翅膀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一句古代名言,出自《孟子·盡心上》。在這句話的理解上,大多數人認為:窮時應好好學著做人,富貴顯達後當思忖如何做好事、幹大事、幫助別人乃至於天下人。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網絡圖片)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儒家對於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認識論和方法論,要在實現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基礎之上,再實現個人給予社會的價值。筆者比較贊成。

一、“達則兼濟天下”。

如果有的人事業有成,飛黃騰達,或發了大財,或做了大官,那麼,他們在有了權力或財富之後,就應該為造福天下百姓,濟世為民。

二、“窮則獨善其身”。

如果有的人命運不濟、或遇人生的逆境,甚至於身逢亂世當中,那麼,就要加強自我修養,做到獨善其身,靜觀其變,待機東山再起。

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無論有權有勢有財富,富得腰纏萬貫,財大氣粗,還是無權無勢無財富,窮的身無分文,飢寒交迫,都要做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否則,自己就會走向失敗,永無出頭之日,就會被社會和老百姓所唾棄。

狂傲私利(網絡圖片)

四、狂傲的自私自利是“達則兼濟天下”的致命傷。

人,往往獲得權力與財富會忘乎所以,會狂放傲慢,目空一切,做出些橫行霸道的惡事來。例如欺凌弱者,打砸搶奪,不仁不義,給社會和老百姓安寧的生活帶來恐懼。俗話說得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這些有權有財富的人不去做“達則兼濟天下”的善事,那麼,他們就會在在狂傲的自私自利的誤導下,走向毀滅。

五、小不忍則亂大謀是“窮則獨善其身”的奪命傷。

人,往往在窮困潦倒時會悲觀失望,會憤怒哀傷,即便自己沒能力解決面前所遇到的問題,他們也要忍不住地去抗爭,為自己的生存而吶喊瘋狂,做出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錯事惡事來,例如明搶暗奪,偷盜搶劫,四處鬧事,給社會秩序造成混亂,老百姓生活造成恐慌。這樣下去的結果,只能把自己的命搭上,永遠也不會有翻身的那一天。

以上分析說明了一個道理:人,要懂得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係。要懂得只有在實現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基礎之上,才能實現個人給予社會的價值。

勤儉持家(網絡圖片)

人,窮富不是主要問題,懂得如何做人,這才是主要的核心問題。人窮不要緊,要靜心養性,學好本領,勤苦儉約,靜待東山再起的那一天。人富也沒什麼了不起,驕奢倦怠,要懂得施捨,做善事,獲得眾人的青睞,才能立於敗之地。

總之,正如清朝大臣曾國藩解讀的那樣:“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這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育人的治世名言。


言者青青


非常贊同!

古人說的就是為人處世的經驗之談,但是關於“達”的看法,我有點小小的思考。一是富貴或者衣冠禽獸,即達官顯貴。

大家不能否認當今社會也有階級的概念,自然也會有升官發財,萌蔭子孫的想法,但是很多人卻只停留在這個階段,我自己富貴了就行,保自家人衣食無憂,辦事講關係。但是也有很多像曹德旺這樣的企業家,首先我講的企業家跟商人是兩碼事,一個是做實業講技術、一個是做貿易流通賺錢賺差價;所以像曹總這樣的企業家是心繫社會的,掙得錢捐了上百億之多。也有些文人學者,雖不直接從事實業,但用自己的知識、價值觀去影響他人、造福,當然這也是兼濟天下。

反之,不能兼濟天下,能不能獨善其身呢?!

俗話說: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一個人到這一地步,都不能獨善其身的話,還能有什麼前途?有沒有人願意接近他呢?當然我們不是歧視窮人,我也是窮人,我覺得就是可以儘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幫助他人,如果有心沒有能力,只能選擇獨善其身,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最好的選擇!

窮人有窮人的活法,改變不了社會,我們可以適應社會,在努力創造美好生活的基礎上也在創造著歷史。話說:富不過三代。只要努力我們也可以做到兼濟天下!


潯陽一客


不說“達則兼濟天下”,只說“窮則獨善其身”。

在“窮則獨善其身”裡有三個核心字:窮、獨、善。“窮”,是指暫時無法改變現狀;“獨”,是指獨立自強韜光養晦;“善”,是指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當一個人在暫時無法改變現狀、又不願意隨波逐流時,就應該選擇遠離喧鬧的人群,轉而去到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找尋另一個真我。

外界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各種誘惑,已無法再讓自己的心躁動不安,所有的閒工夫,都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以此來充實自己並取悅自己,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窮則獨善其身”。

“獨善其身”是一種閉關修煉,也是一種自我療傷。以後再不能指望別人來為自己遮風擋雨了,從此後得靠自己來為自己撐起一片藍天;也不能再遇到點挫折或波折就怨天尤人的去找人傾訴了,從現在開始自己得學會把內心的委屈與憤怒統統都嚥下。即使是遭遇到了冷落、嘲諷、背叛與攻擊,自己也只能躲在無人的角落裡暗自傷悲,抬起頭我們依然還要在人前優雅的微笑。

“獨善其身”是一種韜光養晦,更是一種積攢與沉澱。歲月,讓我們對生命與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越來越深刻,也讓我們開始能耐得住寂寞。在一個人獨處的日子裡,我們開始學會了在沒人關愛的時候去如何疼惜自己。

人只有學會了愛惜自己,才有能力去真正的善待他人;人只有學會了與自己的靈魂對話,才能換位思考去好好的與人交流。越是能“獨善其身”的人,越是能淡然的面對和理解自己在人生路上所遇到困境與磨難,並最終成長為一個心智成熟的人。

“獨善其身”使人心智成熟,心智成熟就意味著內心強大,內心強大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不管當下的自己正在遭遇什麼?只要是這個人信念不倒、理想不滅,就沒有誰可以輕易的擊敗一個真正的強者。

獨善其身的人,註定會經歷孤獨與彷徨,註定會遇到質疑與嘲笑,這是“窮則獨善其身”必然要承受的一個過程。而獨善其身,又是一個人欲要內心強大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世上從來就沒有天生的強者,一個人只有學會了並做到了“窮則獨善其身”,才會真正的變得強大起來。

我們在當下縱然是不能兼濟天下,但務必要做到一個人獨善其身。獨善其身,就是為了以後能兼濟天下。


牛哥談人生


如果把這句話當做一句俗語,那也無所謂贊同不贊同。

如果把這句話當做儒家思想的一條,那就不是贊同不贊同的問題,而是行為準則,是君子必須做到的。

在傳統儒家文化主導的時代,也不是所有儒生都能身居要職、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也不是每個時代都是有道的時代。

在不得志的時候,保養身心,以備有用之時,自然是君子應該有的耐性。尤其是在亂世,動輒得咎的時代,許多君子的窮,往往不是不能求得富貴,而是在於選擇了不仕無義,選擇了潔身自好,這個時候,更是要加倍小心保全自身。

但獨善其身不是閉門自守,與社會割裂。而是一方面保全身心之善,一方面保持道德之善。也就是說,該做的還是要做,顛沛造次,仁義不能須臾違離。

另一方面,達則獨善其身,更是檢驗君子小人的重要標準。君子的“達”,不是為了自己的享受和滿足,而是為了能夠有資源和條件實現儒家的政治主張。不管亂世還是治世,只要選擇了“達”這條路,就必須盡己所能去實現對更多人的仁義。冉有為季氏增稅,孔子斥其“非吾徒”,就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