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低、保的全、服务还好?有这样保险产品吗?

很多朋友买理财,会希望收益高、风险低,还希望流动性好,最好能随用随取。余额宝收益太低,银行限制时间长,买股票风险太高,跳来跳去受不了。结果挑来挑去,很多人前几年就买了P2P,然后...结果大家就都知道了。

这些年各种渠道都在教育我们普通投资者,大家也慢慢理解,理财产品的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是不可兼得的,这被称作“投资不可能三角”。


价格低、保的全、服务还好?有这样保险产品吗?


但换到保险身上,很多朋友在买保险的时候,还是会希望能找到一款价格低,保的全,还要公司名气大,售后服务好。

其实和投资一样,保险产品也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一个保险产品做不到保的又全、价格又低、服务还好,这叫做“保险不可能三角”。


“保险不可能三角”,为什么不可能?


价格低、保的全、服务还好?有这样保险产品吗?


如图,保险不可能三角指的是:保险产品的三个维度,保障责任(保什么)、价格(保费)、品牌服务(服务优劣)三者不可兼得。

为什么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任何产品要做好,就要砸时间砸成本,服务要做好,就需要铺渠道铺人员,成本上去了,那价格自然不可能低,反之亦然。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保险产品,举个栗子:

现在医疗险一般有两种选择,高端医疗险和百万医疗险。

前者责任全、服务好,能去国际部、私立医院,看病不用排队,打疫苗看急诊都能报销,住院的话保险公司还能协助安排病床、联系医生,但是就是价格贵,一年差不多要一两万。

而百万医疗,保障责任没有高端医疗全,只能去公立医院普通部,并且一般只能报销住院费用;服务也不如高端医疗好,该排队还要排队,但是优势是价格便宜,一年只要千把块。

我们买保险,谁都希望保障全、服务好,但是这样的产品价格就很难降下去。

一般来说:

(1)当价格一定时,要加强产品的保障责任,保险公司就不得不牺牲一定的服务质量;

(2)当保障责任相同时,提供的服务越好,产品成本越高,价格也就越高;

(3)当我们想追求品牌服务,预算又不足时,那就只能买到保障责任一般的产品了。

正因为“三者不可兼得”,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都会对“三角”中的一个或两个角进行战略性放弃,集中优势兵力,来让自己的产品在其它方面表现得更突出。

比如有些客户不差钱,希望享受最好的服务,有的产品就以自己的品牌和服务取胜,比如一些医疗险,医药费垫付、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都安排上,让人好感大增,但是价格自然没法便宜。

也有很多朋友买保险都喜欢买便宜的,有些保险公司就把产品价格做到极致,价格低得惊人,但同时也对保障责任和服务都进行简化,比如说单病种保险,定期寿险等,通过对责任的精简打赢价格战。

还有些人买保险就希望有好的保障,出事了能多赔钱就行,有些产品就让保障变得极为充足,比如说多次赔付不分组的重疾险,那真是重疾险责任的顶配。

既然保障责任、价格、品牌服务三者兼得是不可能的,那我们该如何买到合适的保险呢?

在“不可能”中找到“平衡”

既然“不可能三角”三者不可兼得,我们最好“锚定一个角”,再在另外两个角之间做选择。

那锚定哪个角呢?

一般来说,大家买保险肯定希望买一个保障好的产品,这是绝大多数人买保险的第一诉求,所以我们就假定“保障责任”这一角是我们必须要得到的。

那么,剩下的价格和品牌服务两个角该如何选择呢?

价格比较好说,自然是低一点更好。而服务的价值高低,则要考虑服务的频次,如果三五年都用不上一次,那就没有多大必要为了服务多花钱。

所以,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不同险种服务的频次。

先说服务频次比较低,但是价格比较高,在总体预算中占比比较高的险种,常见的主要是重疾险、意外险和寿险。

这些险种对公司品牌和服务的依赖性就没那么大,因为这些险种满足理赔条件保险公司直接赔钱,各家公司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而且有保险法和保险基金托底,也不用太担心公司的经营状况。而且这些险种一生用不上几次,所以买这些险种,品牌没那么重要,更需要的是关注责任和价格。

比如重疾险,作为给付型产品,重疾险满足理赔条件就可以进行理赔,而除了理赔之外并不会用到保险公司太多的服务。

所以重疾险服务倒在其次,我们应该优先考虑责任与价格,最后考虑品牌与服务。

假如经济条件一般,又想买够充足的保额,那么我们可以优先选择责任简单、保额高,而品牌和服务一般的产品。

如果我们经济条件比较好,但又没到任性花的地步,那我们应该先把保障的全面性做好,例如选择多次赔付不分组的重疾险,之后再考虑品牌与服务。

再说服务频次高的,主要是医疗险,包括意外医疗。因为涉及到看病住院和报销,使用的频次高,体验就很重要,又因为医疗险一般一年一保,所以续保也很关键。

因此买医疗险对服务质量和产品的稳定性要求就很高,品牌服务的权重要比价格高,所以买医疗险时,即使多花一点钱,也要选择品牌好一些的产品。

最后说一下理财型保险,虽然它对保险公司的服务没啥要求,但像万能险、分红险这些收益浮动的产品,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还是有要求的。

所以,在理财险中,收益保证领取的产品不用关注公司,看既定的收益和责任就行;而收益有浮动的产品则更注重公司品牌和其历年的投资水平。

总之,针对“保险的不可能三角”,我们的基本策略是:锚定保障责任,然后看服务频次,根据不同险种服务频次的高低来平衡价格和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