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向 《鼠疫》

时刻压在我们心头的这种空虚、真真切切的这种冲动,即非理性地渴望回到过去,或者相反,加快时间的步伐,还有记忆的这些火辣辣的利箭,这些正是流放感。

的确,天灾人祸是常见之事,不过,当灾难临头之际,世人还很难相信。人世间流行过多少次瘟疫,不下于频仍的战争。然而,无论闹瘟疫还是爆发战争,总是出乎人的意料,猝不及防。

他们不相信灾祸。灾祸无法同人较量,于是就认为,灾祸不是真实的,而是一场噩梦,总会过去的。然而,并不是总能过去,噩梦接连不断,倒是人过世了,首先就是那些人本主义者,只因他们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我们的同胞,论罪过也并不比别人大,只不过他们忘记了应当谦虚,还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这就意味着灾难不可能发生。他们继续经营,准备旅行,发表议论。他们怎么能想到鼠疫要毁掉他们的前程,打消他们的出行和辩论呢?他们自以为自主自由,殊不知,只要还有灾难,就永远不可能自主自由。

玻璃窗外,天光明净,春意盎然。玻璃窗里面,“鼠疫”这个词还在室内回响。这个词不仅具有科学所赋予的含义,还拥有一幅幅长长排列的图景:这些图景非同寻常,和这座黄灰色的城市很不协调,尤其此刻,这座城市还颇有生气,算不上热闹,倒也挺嘈杂,总的来说,一片祥和的气氛,

如果说“祥和”与“死气沉沉”可以并用的话。


推荐向   《鼠疫》


《鼠疫》作者加缪

加缪是1957年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这本书讲述的是上世纪40年代发生在法国小城奥兰的一场鼠疫的发生过程以及当时人们心理状态的描写。在时下新冠肺炎肆行的环境中读这本书,感受到书中情绪的变化会更加深刻。

有人说,人类在历史中学会的唯一教训是永远学不会教训。当灾难来临前,小到普通市民,大到医生、市长都对灾难有所察觉,却出于逃避或其他心理选择忽略,采取的措施微乎其微,大家宁愿相信这是一场单纯的鼠患,直到疫情扩散,死亡数字由每月公布变成每日公布,最后不得不采取封城措施。

当下的我们和那时的人们相比,处境相似,但我们更加幸运。彼时互联网还不发达的那个年代,人们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电话、家书都有限制,每日对外联系最多可能是几行字的电报来报平安。人们在缺乏社交环境与鼠疫恐惧的氛围下精神极度孤寂,每人都独守着自己的忧虑。作者写道“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并把水搅浑,这正是瘟疫肆虐的一种方式。”

《鼠疫》讲述了疫情从开端到结束的各个阶段,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逃避疫情发生,囤积生活用品,酒精、薄荷糖能预防鼠疫等谣言四起,甚至奢侈品脱销,再到有人开始站出来组织志愿队反抗鼠疫,最后鼠疫消失,人们很快忘记鼠疫继续生活的全过程。

本书对于鼠疫事件以及小城中人描写,让身处湖北的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贴合当下环境,相信看此书的人一定能获得比平时更深的感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