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感悟天地为何能长长久久?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读《道德经》,感悟天地为何能长长久久?


在老子《道德经》里最习惯的表达方式就是两段论,第一段讲天道,第二段讲人道。所以这章也是第一部分讲天道,第二部分讲人道。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一部分,天道,以天地为形象,告诉大家一个天地为什么能长长久久的道理。

因为天地不自私,不只为了自己的生存,所以能长久。天地是怎么做的呢?天地提供阳光、雨露、土壤,任凭万事万物自由生长,天地不求回报,所以天地得到了大家的敬畏和敬仰。我们以天长地久作为祝愿的词语。我们经常会说:“祝愿友谊天长地久”,这种对天地的敬仰是发自内心的,不需要别人教,也不需要谁来强迫。


读《道德经》,感悟天地为何能长长久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二部分,人道,作为一个有境界、有修养、智慧高的人,要想活得长长久久,想让别人尊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后面。这里的先后不是习惯上的先后,而是表示谦让。遇到好事好处的时候,不要都抢在自己手里,要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懂得先人后己,把好处让给别人。

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大学宿舍有六个人,有一个室友回家带来六个苹果,大家以为这个人不错,给每个人带一个苹果。没想到这个室友把五个锁在柜子里,留下一个自己在那旁若无人的吃。其他人目瞪口呆站在那里,觉得这个人太奇葩了。后来宿舍几个人一起做大事,就讨论要不要叫这个人加入,后来大家一致认为不要这样的人加入,这样自私的人加入必然会把团队的风气搞砸。所以一个人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到最后是没办法和大家团结的。

在工作中,一个人要想有领导力,也要学会后其身而身先。一个领导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大家之后,大家就会敬佩他,反而不会和他争,都会把他往前推,高举他,这样这个人的领导力就逐渐形成了。领导要像雨伞一样为大家遮风挡雨,大家才会把他举在头上。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领导,才会得到人们的尊敬。


最近境外输入病例越来越多,网上很多人就说,这些人太自私,国家有难的时候跑到国外躲,现在国外疫情严重,自己感染上病毒了,又想回国接受免费治疗。我想这些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遭到国人的谴责是必然的。

读《道德经》,感悟天地为何能长长久久?


有的人可能会说,人都是自私的,怎么会那么傻,把自己该得到的好处让给别人。但是,事实证明我们当今社会存在很多无私奉献的人。

在这次疫情中有人自发组成“江夏抗疫公益志愿者”车队,短短两天时间就有100名司机报名。他们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运送医疗物资,送治病人,托运蔬菜。在这次疫情中,像这样的志愿者数不胜数,正因为有了这么多无私奉献的人,我们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赢了这次抗疫大战。为我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人们和他们做的事情,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读《道德经》,感悟天地为何能长长久久?


第二,外其身而身存,不贪身外之物,才让自己有更好的生存状态。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很多诱惑,特别是一些位置比较高,有权力的人,面临的诱惑更多。诱惑就像鱼饵,一旦咬上钩,再脱钩可就不容易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人帮助了别人,就觉得别人应该给他送礼。结果野心越来越大,对身外之物上瘾,最后惹火烧身,位置没了,命也没了。


读《道德经》,感悟天地为何能长长久久?


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送他鱼,他拒绝了。他说,我收了你的鱼,如果被告发,我的位置也保不住,以后想吃鱼也吃不到了。这个人想的很明白,他为了以后长久都能吃到鱼,不接受别人送鱼。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每个人都有私心,如何能够成就自己的私心呢?这就是老子告诉大家的,那些能够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成就了自己的私心的人。


读《道德经》,感悟天地为何能长长久久?


从长远角度看,一个人暂时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之后,反而得到了更多人推荐,从而获得更多利益;一个人把不属于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反而能够长久的生存,收益更久。但是很多人却没有想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看到利益好处就往自己身上揽,便没法生存。

一个人一生平安无事,受到人们尊敬,让大家长久的纪念,难道不是每个人最大的私心吗?



我是 ,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关注我一起读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