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洛阳市荣登全国“红榜”


  昨日,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工信部近日公示2019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拟入选名单,全国共有10个市(州)上榜,我市名列其中,为河南省唯一入围城市,这也是洛阳连续两年获此殊荣。

  根据国务院部署,工信部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激励工作,每年遴选出10个至15个市(州)。入选地区将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布局、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平台等试点示范方面得到国家优先支持,并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安排中享受倾斜政策,以促进该区域内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改造和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除了我市,迄今全国还有大连、湖州、武汉、长沙、深圳、宁波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区不止一次入选该名单。据悉,洛阳蝉联入选全国“红榜”,主要是在落实制造强国建设、工业稳增长、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019年,我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要求,不断厚植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呈现规模总量持续扩大、质量效益整体提升、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特色园区错位发展、企业活力显著增强的良好态势。

  制造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我市起草了《洛阳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完成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获批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第二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正式授牌,我市成为全国农机装备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航光电等3家企业入选2019年工业强基“一条龙”应用工程示范名单,隆华科技、双瑞特装等4家企业获评国家绿色工厂,制造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工业增长蹄疾步稳。我市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8.6%,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近3年年均增长8.4%,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全市39个工业行业中27个同比增长,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20%、2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4.9%。

  技术改造面貌一新。我市将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厚植制造业发展新优势的主要抓手全力推进,技术改造投资去年同比增长34.3%,占工业投资比重突破60%,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去年我市新实施技术改造企业650家,较2018年增长20%,自2017年以来实施改造的规模以上企业数达1579家,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5.7%;中信重工、洛阳石化等一大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焕发生机,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推动洛阳制造向着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方向阔步前进。

  转型升级天地更宽。我市不断加强载体建设,建成全省首个、全国第2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创建中国一拖等4个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智能农业装备管理平台被评为2019年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中钢洛耐院“智能化耐火材料能源管理行业平台”入选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2.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9.4%,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今年,我市工业发展将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全年实施‘三大改造’企业300家,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大改造’全覆盖”为目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洛阳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五大攻坚行动”,努力进一步实现工业提质增效。(洛阳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孔昭 王燕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