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曹操在白門樓上為何聽從劉備的意見殺了呂布?

清山雅舍


關於這個問題,一句話說白了曹操這個時候才猛然醒悟,不想做丁建陽和董卓第三,沒有劉玄德的提醒,曹操就危險了!

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呂布的武力相信曹操是很佩服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和濮陽城下,曹操曾經說過呂布那廝天下無敵,非一人可勝!

要是能歸降自己,為己所用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因為曹操是相當愛才的,但是呂布的無信義反覆無常毀了自己,一代梟雄從此灰飛煙滅!


12345688順流


曹操當時對呂布,屬於可殺可不殺狀態

呂布勇武,曹操是親眼所見,當年虎牢關呂布一己之力力克群雄,換誰都想手下有這種猛將。

曹操這人自己武力一般,所以偏愛武將,我已經說過多次了,曹操手下,武將好混,文官難熬。他本人也可以算文武雙全的人。

呂布善變性格曹操心知肚明,他其實就是有點猶豫,一方面肯定呂布的武力,但另一方面也知道呂布的德行。

這就是一個古老話題了。對於人才的定位

一等人,有德有才

二等人,有德無才

三等人,有才無德

四等人,無德無才

無疑,呂布屬於第三等。如果說呂布就是一些其他毛病也就罷了,譬如貪財好色等等,但這廝一直野心龐大,誰當他主公誰倒黴。劉備收留他結果也被鳩佔鵲巢……實際上這裡就看出陳宮的謀略確實一般水準。呂布是莽夫,佔徐州必定是陳宮的主意,這個用腳趾頭都能猜到。當時那種情況,陳宮應該讓呂布把徐州讓回來,而不是取而代之。

這個事辦得特別餿。

呂布名聲不好,先殺丁原再殺董卓,我覺得當時除了他親兵,應該沒幾個良將願意投奔他,他聚攏的無非物以類聚,都是些三等四等

劉備的話只是幫曹操下了一個決心,其實也是,這呂布動不動就窩裡反,真用上了,不說其他曹將不滿意,要是有一天也被呂布背後捅一刀,曹操估計也得後悔死。所以藉著劉備的話,殺了也就殺了。

曹操這麼問,還有一層意思,含義是告訴天下人,你們看,我是沒打算殺呂布的,是玄德的意思,其實就是甩鍋,殺呂布用劉備來頂鍋。其實劉備想殺呂布也說得過去,畢竟呂布奪了他的徐州,這個理由說得過去


善良之子86


呂布在三國裡是公認的戰力第一,有萬夫不當之勇,劉關張三人才能勉強和呂布戰成一片。

不過,呂布的名聲卻不太好。呂布本姓呂,父早逝,後來拜丁原為義父。不過在丁原攻打董卓時,呂布卻將丁原殺死,又認董卓為義父。在董卓手底下沒多久,又因為貂蟬,將董卓殺死。被罵做“三姓家奴”,為人反覆無常,不忠不義。

曹操是個非常愛才的,尤其是像呂布這樣戰力無雙的人,但同時曹操也是個非常多疑的人,“夢中殺人”就是他的傑作。

曹操一直認為劉備是個較為仁義的人,對劉備的印象是寬厚待人,當然這是劉備的自我保護色。曹操認為現在連劉備這個厚道人都表示呂布不能相信,不能為我所用,怎麼辦,那就殺唄!


櫻花下飲茶


樓上提問,答案無非三個方面:

1.曹操性情多疑,加上劉備煽風點火一時做了錯誤的判斷。曹操因蔣幹誤殺蔡氏兄弟等都是例子。

2.曹操喜歡忠誠之將,尤其是對他忠誠,曹操親自看到了呂布三次賣父求榮,如此不忠不義不仁不孝之人必須誅殺之,反正都是要殺的,不如藉此撕破劉備的虛偽,也是在告訴天下只有自己才是漢室正統。

3.劉備一個沒落皇族,甚至都算不上,長年生存於最底層,善於察言觀色、尋找敵方存在的漏隙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知道呂布這樣的猛將關張趙也不及,不為己用更不能送人,因此一句讓曹操做呂布第四任義父被曹操憤怒之下殺了,連曹操都說憤怒會降低人的智慧,這就是劉備的高明之處


倚愚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曹操真的是聽從劉備的意見才殺的呂布嗎?還是曹操有意引誘出劉備的殺呂布之心?

我來分析一下,曹操的性格多疑,是天下盡人皆知的,而呂布三姓家奴的名聲,也是名滿天下,所以曹操深知呂布雖好,卻不可留啊,但是都傳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曹丞相還是有點猶豫的。

必須得找一個非常想呂布死的人幫忙下決心啊,所以曹操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劉備,而曹操徵詢劉備的意見,有這樣四個目的

1,通過徵求別人意見,來彰顯自己禮賢下士的態度,好讓天下的英雄豪傑都能為操所用

2,讓劉備成為背鍋俠,既然對劉備禮賢下士的態度已經表露完成,那就還得劉備保全丞相愛才的名聲,好讓天下人知道,我曹操是愛才的,想留下呂布重用的,可是劉使君要殺,而且提出一個讓丞相無法反駁的理由

3,讓曹操下定決心殺呂布,曹操知道呂布武功天下無敵,想用,可是丁原和董卓的事在前,想殺又捨不得,所以問下劉備吧

4,試探劉備,為什麼曹操要問劉備,因為他猜測劉備肯定也對呂布恨之入骨,只是因為劉備人馬不多,實力不允許,所以才對呂布一再忍讓,試問有哪個男人,能容忍自己的老窩被抄,妻兒老小被人囚禁

如果劉備也想殺呂布,那就說明劉備的大度,是裝的,也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一般只有想做大事的人,才能諸般忍讓,這是曹操問劉備呂布殺不殺一個最主要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時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庖丁丁


對於“曹操為何聽劉備的意見殺了呂布”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而這些原因,都有必要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去一一分析。

白門樓事件

說起這個事件的背景,中間有著一連串的事件,我們需要耐心地梳理一下。起初,呂布在“連環計”事件中殺了義父董卓後,便與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等人在長安火併爭權。結果,對方兵多,任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也是雙拳難敵四手,大敗而逃。先是北投袁紹,但是袁紹一看這人連殺兩任義父,嚇壞了,堅決不接納呂布。呂布沒辦法,只能又灰溜溜地南下在河內郡駐紮。河內郡離曹操的根據地兗州比較近,當時曹操正在攻打徐州的陶謙,原因是陶謙的手下殺了曹操的父親。而陳宮和張邈抓住這個機會引呂布入兗州,起兵造反。老窩被端,曹操只能回頭反攻呂布,經過一番對戰,呂布又一次敗退,向東投靠徐州的劉備。此時陶謙已病逝,讓徐州牧於劉備,被劉備接納後,呂布又一次忘恩負義,將劉備擊敗,反客為主,佔據下邳。而一年多後,曹操在完成迎獻帝、擊袁術等大事後,再度發兵攻打徐州,欲滅呂布。結果,呂布節節敗退,最終被曹軍圍困在下邳。由於當時發生糧荒,曹操欲速戰速決,便採納郭嘉、荀攸的計策決了泗水、沂水,淹了下邳城,最終俘虜了呂布。

據《三國演義•第十九回》記載: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操令牽下樓縊之。布回顧玄德曰:“大耳兒!不記轅門射戟時耶?

在白門樓上,呂布乞求投降,曹操便問劉備意見,結果劉備出言提醒曹操丁原和董卓的下場,那意思自然是呂布此人留不得。

不得不殺

前面說過,曹操之所以聽從劉備建議殺呂布有兩方面原因。而這兩個原因從上段的事件脈絡種不難發現。

一是因為呂布此人反覆無常太甚,毫無忠義之心,坑人無數。曹操當時正在為對抗袁紹做準備,需要將周邊的勢力都清除一遍,穩定後方。若是不殺呂布,一旦呂布再次起兵造反,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二是因為呂布畢竟是當時的有名人物,一方諸侯,若是隨意加害,曹操的容人之量可能會被人詬病,要知道當時一個主公的名望是招攬人才的重要法寶,只可強化不可毀傷。曹操算準劉備不願自己如虎添翼,順勢借劉備之口說出呂布該死的原因,這樣自己也不會因殺呂布而有什麼副作用。

其實,曹操並非是聽從了劉備的建議才會殺呂布,當時就算是劉備不那麼說,曹操出於第一個原因,也會殺了他。而這一切,都是呂布自己毫無底線地惡劣操作所導致的,怨不得別人。


三味翁童


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

曹操本來並不想殺呂布而留為己用。但劉備及時提醒了曹操呂布乃見利忘義,心狠手辣之徒,親手殺了自己兩任“義父”,這是在警告曹操,不要做呂布“第三任義父”


辰然詩話


縱觀整個《三國演義》。曹操最大的優點是能聽意見,並且能從這意見中分辨出對與錯。並且能很快做出決策。這是曹操不同其他人的地方。在謀略方面曹操不及郭嘉,但曹操能斷事。

曹操經劉備一提醒,瞬間就抓得了問題的本質,知道了呂布的道德品行和反覆無常的小人特性。加之呂布武藝超群,絕不會屈於人下的。雖然有才,但終久必為害。

這就告訴世人,做人首先重的是忠,然後論才幹,即使劉備不提醒,也會有人提醒的。呂布終久會死的。


石灣518


一、曹操愛惜人才,唯才是舉,他本來並不想殺呂布而留為己用。但劉備及時提醒了曹操:“明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這是在提醒曹操呂布乃見利忘義,心狠手辣之徒,親手殺了自己兩任“義父”,這是在警告曹操,不要做呂布“第三任義父”……

二、在曹操眼裡,天下英雄只有兩個,一個是自己,另一個就是劉備。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討論天下誰是英雄時,一手指自己,一手指劉備說:天下英雄,唯有使君與操耳。所以,曹操在內心深處是高度認可劉備的,所以他採納了劉備的意見,殺了呂布。

三、曹操聽從劉備的意見沒有收留呂布而是殺了呂布,但沒有放呂布令投他處的原因,是呂布戰力勇猛又反覆無常,一旦放了呂布,日後對曹操是個巨大的威脅。





德馨先生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著。曹操戲稱當世英雄是唯使君劉備和江東孫權,筆者認為呂布應該是三國第一猛將。曹操聽從劉備建議殺呂布,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呂布作為一代猛將,有自己的交際圈,活著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呂布手下有九員戰力上等的大將,張遼、高順等。就單說呂布,坐下赤兔馬,手執方天畫戟,也有萬夫不當之勇,最厲害的一戰當屬一人戰三英了。在本書中,三英指劉備、關羽、張飛,劉備可以忽略不計,但關羽之後有過關五關斬六將、計殺龐德,帶傷戰徐晃的戰績,張飛戰張郃、許褚等,可見呂布戰力值之恐怖。

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

第二,呂布歸順曹操,性情無常,會威脅自身安全。呂布被後人稱三姓家奴,主要是他跟了三過主人,丁原、董卓、司徒王允,其中還先後拜了丁原、董卓為義父,成司徒王允的義女婿,但丁原、董卓都因呂布而死,司徒王允也因呂布保護不力而死。可見呂布這個人靠不住,一旦敵對勢力給三瓜倆棗,呂布很有可能對自己不利,自己手下沒有完勝呂布的武將,一旦呂布生謀反知心,那曹操自己人身安全就岌岌可危了。

布向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級,大呼左右:“丁原不仁,吾已殺之。肯從吾者在此,不從者自去!”軍士散其大半。次日,布持丁原首級,往見李肅。

第三,呂布有可能投奔袁術或袁紹,成為敵對勢力的助力。袁紹手下以顏良、文丑最為有名,但武力值應當比呂布弱了些。如果呂布被袁紹招攬過去,那袁紹的綜合實力會再上幾個層次,對自己產生更大的威脅。袁術方雖然比袁紹弱了些,但也是兵多將廣,一個紀靈就將劉備逼得求助呂布,呂布加入,將是實力倍增。當然,還有孫策、劉表等,不論之後收誰的好處,都對自己逐鹿天下不利。

當下呂布射中畫戟小枝,呵呵大笑,擲弓於地,執紀靈、玄德之手曰:“此天令你兩家罷兵也!”

筆者從呂布自建勢力、性情無常、投奔敵對勢力三方面來談了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每個人看法是不同的,以上是本人的看法,如有不足,歡迎補充交流。

我是路留星,一個熱愛武俠文化的行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