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一年級加減混合看圖列式怎樣講更容易讓孩子理解?

學海無涯教一線教育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 ,加減混合看圖列式是最難做的試題之一,原因在於:一方面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無法理解較複雜的畫面內容。另一方面老師或家長的講解不能化繁為簡,講解時不符合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從而讓孩子更清晰理解畫面。

因此,一年級數學中加減混合看圖列式的題目要想讓孩子準確解答,一方面家長和老師要真正通過講解讓孩子理解畫面中的題意,另一方面要讓孩子勤加練習,由簡單到複雜不斷提高孩子理解題意的能力。

對於加減混合看圖列式題,首先教會孩子準確理清題意,訓練孩子理解什麼時候該用減法,什麼時候該用加法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就是在做加減混合看圖列式題之前,要先讓孩子熟悉連加連減看圖列式題,建立什麼時候該加,什麼時候該減的判斷能力。

如下圖所示,連加看圖列式題型方式:

在給孩子講解時,要突出數的整體概念,也就是建立初步的什麼情況下表現“全部”或“一共”,或“總和”的概念。

再分類來看連減看圖列式題,建立初步的總數被分割後的“還剩多少”的概念。如下圖所示:

另外還有從實際生活中取材的數學畫面題,例如公交車到站後有人上公交車,用加法,有人下公交車應該用減法。像這樣類似的題也可以讓孩子常常練習。在練習中孩子的思路就會更加清晰。

在理解了加法看圖題、減法看圖題及連加連減看圖列式題後,我們再來講解加減混合看圖列式題,小朋友們就會更加好理解一些。其講解思路如下:

一、按一定順序看圖,分解題意,看清哪些數是去掉的,用減法,再看哪些數是新加入的,用加法。

如下圖所示,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圖畫,先看左半部分紅色蘋果部分,紅色蘋果被吃掉了3個,意味著紅色蘋果總數里少了3個,也就是7-3.再引導孩子來看右半部分,綠色蘋果有5個,和紅色蘋果排在一行,意味著又加入了5個綠色蘋果,用加法。那麼完整的列式就變成了“7-3+5=9”了。

再如下圖,仍然是先從左到右觀察圖畫的一部分,左半部分畫的是下車的人,也就是原來車上人的總數少了2人,也就是“6-2”,再看畫面的右半部分,又上來的3人,意味著車上人數再加3。把畫面的兩部分內容合起來列式為“6-2+3=7”。

由此可見,因為孩子的思維方式較為簡單,無法應對複雜的畫面,因此,面對複雜的畫面,我們要引導孩子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分部分來觀察題意,化繁為簡,化整為零。更有利於學生理解題意並準確解答問題。如果不告訴孩子觀察的順序和分步解答問題的方法,有可能孩子在看圖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

二、多見題型,多練習,進一步理清解題思路。應對畫面變化帶來的解題難度。

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數學題難就難在理解題意上,看圖列式的題更是隱晦,需要在不斷練習中培養思維能力和理解題意的能力。

如下圖所示,這兩幅圖是把一幅圖做了分解,先看左半部分,一共有7個球,被小華抱走3個,用減法“7-3”。後來小明又抱來了4個,意思是在第一幅畫面剩下4個球的基礎上再加4個。列式應為“7-3+4=8”。

也就是說,像這樣的題,不要把兩幅圖隔裂來看,實則是一幅圖的兩個不同畫面。

也只有多見題型,多練習,才能將孩子的思路真正打通。小孩子不同大人,知識從無到有本來就艱難,家長在講解時要變著法的教,耐心教才行。


指尖教育帝國


馬上要面臨年終期末統測了。很多老師在緊鑼密鼓的複習,家長也在家裡督促孩子在最後的階段查漏補缺。一年級裡有一種必考得題型就是題主所問的看圖列式計算。分值一般在20分左右,所以這種題老師和家長把這部分內容看的很重。現在我把我總結的關於列式計算的各種類型分享給大家。

看圖列式分為:加法(單一的加法和連加)、減法(單一的減法和連減)加減混合這麼三大種形式,下面我們分別介紹。

加法

1.有明顯標識的。對就是那個大括號,並且在大括號那裡有個“?”。這樣的題相對來說是簡單的。

大括號就是合起來的意思。那麼合起來就是用加法。


大括號那個部位有“?”,表示這兩部分合起來,那麼寫成加法算式就是:2+6=8(只)或者6+2=8(只)

這個道題題和上面的思路一樣,也是大括號那裡有“?”,不過這是三部分合起來,寫成連加形式即可。2+4+3=9(人)

看到這種題了沒有,大括號沒有下面,有的孩子就不知道怎麼做了。這時要強調不管大括號在哪裡,畫在上或者下,或者左或者右,只要大括號那裡有“?”那麼就是求一共有多少呢?也就是求和用加法就對了。

2.這種題型就是沒有大括號,沒有虛線或者斜線呀,啥都沒有。也是用加法。

如果一個空就寫4+6=10或者6+4=10任意一個。像上面一個就把兩個算式都寫上。

像這樣的除了寫兩加法,還必須寫相應的加減法:10_6=4和10_4=6

減法

1.也是有明顯標識的。對,就是那個大括號,大括號那裡有數字,這次“?”在圖中某一部分那裡。這是知道總數是多少,知道其中一部分是多少,求另一部分是多少。妥妥的用減法。總數減去一部分等於所求的那部分。

看上圖,大括號表示總數,總數是10,其中一部分是5,另一部分畫著“?”就是所求的部分。10_5=5

2.題目中有虛線或者斜線,或者實物圖中有“拿走”“飛走”“吃掉”等等表示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的看圖列式計算。提示學生是從總數里去掉,很多孩子容易寫成剩下的部分減去拿走的部分。

上圖所示,總數是10只,走了4只,又走個了3只,這時還有幾隻小鴨子在游泳?

10_3_4=3(只)

都是這樣的方法。

加減混合的看圖列式。分析的過程同上同上面的,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下。


這是兩幅圖。一圖飛走了兩隻天鵝,注意提示是在總數8裡飛走了2只,所以是8_2而不是學生們寫的6_2。第二圖又飛來3只,在加上3。所以列式為8_2+3=9(只)。
提示孩子們看清題。數對人數。原來有9人,下車4人,上車5人。列式為:9_4+5=10(人)



其實這個題有點難度。會有人寫錯。正確的應該是10_2+5=13。

下面在發一些看圖列式的計算題分享給大家。


心中百合靜靜開


小學一年級加減混合看圖列式,難點在於理解圖表示的意思。大部分題目還是比較容易理解,但是也有少部分比較難。這份題目,將幫助孩子徹底搞清楚這方面的內容。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場景類題目:

這是一個情景題,表達的意思是:車上原來有8人,上車4人,下車一人,現在有多少人?

如果明白了,那麼試試這一道題:

第二類:靜態圖

第一題,明顯看出這是3部分,將3部分合在一起即可。

第二題,劃線和虛線,表示減法。記得一定要從總數里面減!最後的得數就是剩下那幾根。


第三類:兩幅圖的題型

本題特別要注意,第一幅圖表示原來有7個,拿走了3個,所以還剩7-3=4個,第二幅圖再搬來4個,還有幾個?所以綜合列式是:7-3+4=8
有部分同學第一幅圖會判斷錯,寫出了錯誤的算式:4-3=1,特別要注意!

練習題:

第一幅圖:原來水裡有6只鴨子,來了3只
第二幅圖:走了4只

所以綜合算式是:6+3-4=5

以上求的就是水裡面還有幾隻鴨子?
注意看:現在水裡是不是有5只?答對了!


相信這份資料,能夠幫助孩子們很好的理解看圖列式中的加減混合問題。

我是翼翔老師,下次再見。更多交流,歡迎關注我喲!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所謂的加減混合看圖列式,我們可以利用一張圖片來理解一下,下面這張圖片,可以直觀的表達了我們的這種需求。

孩子在閱讀這類題的時候,可能由於自己的生活經驗很難做到盡善盡美,所以說我們需要做大量的練習來填充孩子的這一種技能訓練,否則的話孩子即使一次會做,那麼下一次也可能會不會,所以家長和老師都應當有意識的進行強化,特別是讓孩子對題目的含義進行口頭描述,來加深孩子對於解決問題的理解。



隨著孩子的學習,許多圖形化的題已經變成了有些文字的內容,所以這些內容也需要孩子在加深理解和記憶,比如說上面這道題不僅僅是圖形圖畫而出現了文字,孩子應當學會閱讀這些文字,如果閱讀有困難的話,家長和老師應當進行幫助,讓孩子對題目的內涵有一個充分的瞭解,這才是保證孩子解決問題的關鍵。

雖然我們一方面反對題海大戰,但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多做一些練習題對於孩子的提高是有著幫助的,所以最後再贈送一張圖片,這張圖片裡面都是相關的練習,都是一些閱讀題,一加深孩子理解能力的訓練。


杜宜城老師


小學一年級數學書裡的加減混合應用題是通過圖片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列出算式的,但需要教師認真的講解,



如一年級數學中有摘蘋果🍎🍎🍎這樣題,其中一隻手摘了一個蘋果🍎,另一隻手同時也也摘了2個蘋果🍎🍎,樹上還有幾個蘋果?根據圖畫列出算式,這時孩子看到的是樹上一個蘋果也沒有了,那麼需要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條直線,在直線畫三個蘋果🍎🍎🍎,然後在畫一隻手拿走了一個蘋果🍎,另一隻手拿走2個蘋果🍎🍎,

那麼這條直線上就沒有蘋果了,列式為3-1-2=0.這樣類似題,還有很多,如黃瓜題,天鵝例題是這樣的,首先從天空上飛來3個天鵝,它的頭部是朝著湖邊飛來的,那麼就是加法,從湖中往外飛的,就是減法,不需要多想,只要看天鵝頭朝哪個方向,就可以斷定是加還是減。


任庚寶


創設情境加上動手操作,要形象直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