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学习班》观评——马飞,你究竟有几个好爸爸?

马飞,你究竟有几个好爸爸?

这个副标题不是郭德纲相声的伦理哏,不是于谦要等着吃亏的节奏,是对影片刻画"如山父爱"情节的的思考。

《银河学习班》观评——马飞,你究竟有几个好爸爸?

马飞有几个好爸爸?剧情答案是四个:

1.马皓文:血缘关系意义上的亲爸爸,坚定的梦想支持者;培养马飞自觉学习的领路人。

2.铁路局老孟:馨予第二次擦亮眼睛找的,下海经商的后爸,如果没有这个后爸的经济援助和人脉关系,马飞进不了东沛市四大名校的博喻学校。

3.总指挥老潘:潘总指挥递给马飞有关马皓文新闻报道报纸的时候,如果有一点点保守或者自私的思想,马飞是肯定进不了飞行组的。

4.闫主任:扪心自问,今天的985/211及一流大学在读或毕业的学生中,有多少人就是在闫主任一样的父母师长“莫名奇妙、荒谬绝伦”咆哮声中走向成功的,看似极限施压,事实上是有效法则,恰恰是应试教育中的中流砥柱,我们不谈是与非,如果没有像闫主任这样严苛的教育管理,博喻的优质教学资源很难持续。马飞的成功依然没有希望。

《银河学习班》构造了一个跌宕起伏的、狂飙泪水的剧情大片,主要情节都用极大的正能量现实事件作为背景,故事采取顺叙加追叙法,引人入胜。看起来是在强调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剧情的推进情节也常常让大家会心一笑,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就是这个样子。不过剧情的结论却是,要想成功,必须有个好爸爸。

这个结论正确不?听着不正确,但剧情发展的事实如此。影片中每一个戏剧化的结果一次次突出这个结论。尤其是片尾的故事延伸词,更是给出了重重的逻辑性证据。作为力求三观正确的具有导向性的影片,一方面编导及演职员给观众提供视听盛宴,另一方面也应该提出探索性的命题,不然,即使票房再高,也缺乏生命力,也难以成为经典。台词有云:大大的魔术。所以昙花一现。

剧情片段一:老孟的台词:"闫主任,铁路局老孟,……就是想问问我儿子马飞最近表现怎么样?"过来人都只知道啊,铁路局铁老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是多么神圣的地位啊,作为其中的一分子,老孟的面子是有的。马飞一个被定义为缺根弦的熊孩子,又是当地重大渎职事件服刑人员的子女,如果没有老孟的面子,做梦也进不了东沛四大名校之一的博喻学校。到今天为止,看看学区房的价格表,观众也应该懂的。老孟基于和馨予的融洽感情,把马飞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看待,甚至和保安打架的时候都高喊就是爸爸多,引起影院观众的笑声,虽然有戏谑的意味,事实是,没有老孟这爸爸,马飞不可能获得如此优质的教育资源。马皓文就是说一亿次箭靶理论,马飞也只能在弹弓层面扑腾。所以老孟是个好爸爸,不可或缺的好爸爸。

《银河学习班》观评——马飞,你究竟有几个好爸爸?

铁路局老孟

剧情片段二:作为一个父亲,马皓文在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转移给少不更事的马飞后,认真道歉,"对不起,儿子,爸爸也是第一次学着当爸爸,所以爸爸也会犯错。"这么坦诚,亦父亦师亦友的关系,普通朋友之间发生误会都不一定能得到如此真诚的道歉。所以马皓文是个好爸爸,给了马飞足够的独立成长空间。

《银河学习班》观评——马飞,你究竟有几个好爸爸?

第一次学着当爸爸

剧情片段三:潘总指挥长递给马飞报纸,是关于马皓文因打架爆出社会新闻的。"知道上天后会意味着什么?全世界的焦点,任何一点过去都会被无穷放大。"重点在第一句"上天后",首先是报纸新闻已经公开,总指挥了解情况,依然批准马飞上天。作为单位直接领导,如果没有父爱般的无私关怀,如果有一点点保守的想法,马飞就是候补队员,观众应该懂的。所以潘总指挥是马飞的第三个好爸爸。

《银河学习班》观评——马飞,你究竟有几个好爸爸?

上天后

剧情片段四:“回来了!”闫主任插着氧气管,眼含热泪的深情呼喊,可想而知,马飞在进入优等生快车道以后,闫主任倾注了多少心血。甚至不惜低声下气地请求马飞参加高考去搏取状元。闫主任刻板执着的教学要求,更是为马飞夯实了基础。是不是也是如山父爱啊?

《银河学习班》观评——马飞,你究竟有几个好爸爸?

如父子一般的师生之爱

剧情片段五:片尾的故事延展字幕,马飞获得"英雄航天员"称号,马皓文改判无罪。想来可能是东沛市有关部门由于受马飞英雄精神的感召,认真办案,为马皓文及时恢复了名誉。所以马皓文还是个好爸爸,一点也没有给马飞抹黑,因为马皓文是被冤枉的。

剧情片段……

"这个魔术太牛了!能再变一次吗?"答案:不能。

《银河学习班》观评——马飞,你究竟有几个好爸爸?

编剧的写作技巧,首尾呼应,仅此一次

剧情结论,要想成功必须有个好爸爸。多几个才有保证。

影片是在探索教育理念的问题吗?肯定是。不过马飞是个案,太多的孩子需要如此多的好爸爸,影片里不断以模糊的画面叙述种种马飞和马皓文的磨难,这些都是所有人绕不过去的伤,都可能遇到的伤,是必然结果吗?比如,我看到一篇文章中说:"多数人在遭受歧视和不平等的时候,平等的要求很强烈 ,可是当他有机会高人一等的时候,绝对把这机会当作福来享受,而且鄙视别人无能。"这种死结无限循环,得不到改变才是更加需要重视的。无数个孩子渴望好爸爸,好爸爸变成了偶然存在。影片突出偶然的优异性,无疑会淡化必然的诉求。真正宣扬追求的应该是,无数个孩子理所当然地有个正确却不是完美无缺的好爸爸。人人都维护和支持产生具有基本标准衡量的好爸爸环境,才是核心诉求所在。是" For fathers,For children" 不是"For father,For child"。如此,影片或将成为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