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博物館古玉實物展:紅山文化玉器(玉龍、玉豬、玉獸等珍品)

遼寧博物館古玉實物展:紅山文化玉器(玉龍、玉豬、玉獸等珍品)

老朱聊古事

導語:在中華文明形成的過程中,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在史前時期就舉世矚目!後經過考古人的努力工作,出土了許多精美的紅山時期的精美文物!這些歷史的見證者現存於遼寧省博物館!下面是我參加了一次遼寧博物館的紅山文化實物展覽,在展出時候拍攝的珍品圖,還附有詳細的講解,今天特地給大家拿出來欣賞!

紅山文化一級珍品欣賞:

古詩有云:紅山文化玉龍藏韻遠,神女現身遲。華夏文明史,當吟塞上詩。

紅山文化玉C形龍:號稱“中華第一龍”

玉豬龍:黃綠色玉,背部及底部有紅褐色斑塊,背部斑塊大,顏色尤重,且不夠光滑,疑為河磨玉的皮殼部分,近耳部且有一道裂紋。龍體捲曲,頭尾切開,似玦形。體扁圓而厚重,中央大孔由兩側對鑽,孔緣經磨光。背上部鑽單孔,孔緣不規則。獸形首,短立耳較大,兩耳之間從額中到頭頂起短稜脊。目圓而稍鼓,吻部前凸,有鼻孔,口略張開。前額與吻部刻多道陰線,吻部五道,較深,鼻下二道,鼻上三道。通體精磨,光澤圓潤。出土於墓主的右側上腹部。

玉獸面:青綠色玉,有一道裂紋。器體扁薄平整,雕成剪影式的獸首形象。雙耳大而豎起,以大圓孔表現雙目,小圓孔表示鼻孔。吻部寬大,口部與下頜之間起稜相隔,下頷部分收窄,粗糙,未拋光,且有對鑽二小孔,有似為插嵌使用痕跡。此飾牌出在墓主的腹部,陳放平正。

玉雙獸:黃綠色玉,玉質均勻,背有大片土漬。扁平長方形,邊緣磨薄。有正、背面之分。正面兩端各雕一似鴞的獸首,上下對稱。獸首雙立耳,面部用粗細不一的陰線勾勒圓晴、鈎喙狀嘴等器官。中心橢圓狀鏤空,兩側各琢六道隱溝紋,其外緣各作一組展翼狀凸飾。背面無紋飾,留有明顯的切割痕,三組呈品字形分佈的斜穿隧孔,可用於穿系佩戴。發現於墓主腹部。

玉人:黃綠色透閃石仔料,背面有大面積深淺不一的鐵鏽紅色瑕斑,在左側頭頂局部遺有略呈圓形的玉皮,玉質細密堅硬。玉人為整身形象,立姿。形體為圓角的三面體,有正面、背面之分,背面光素無紋飾。人體的正面半圓雕,頭部方圓,雙眼半合,嘴巴半張,額間凹陷,表情呈痴迷狀態,雙臂曲肘,雙手立於胸前,雙腿並足而立,呈站立祈禱狀,臍下部位凸鼓,儼然是巫師作法時的形象。在頸的兩側及後面對鑽的三通孔,可穿繩系掛。出土在左側盆骨外側,順置,背面朝上。

玉雕人像:泛灰石質,頭帶三層相輪高冠,面呈菱形,三角凸稜形眼,直鼻三角形突起,闊嘴,雙手捧於胸前,呈雙膝跽坐施法狀。

後記: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為玉器發現,紅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數為動物造型的裝飾品,構成這一文化的顯著特徵。,以上僅僅是代表性的佳作,供大家欣賞使用!謝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