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告別“第二性”,新時代的女性價值及領導力

千百年來,從道德、倫理、生理、智力、法律、宗教等層面,把女性作為“第二性”,即“the other(他者)”的認知長期存在。1949年,法國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提出了三種關於女性追求平等權利的途徑,第一條便是成為一名職業女性,其核心命題即為:女性只有到社會上去工作,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在波伏娃的名著問世之前,早在1909年,IBM的創始人就倡導婦女應該擁有和男性一樣的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地位;1935年,IBM創始人Thomas J. Watson, Sr. 宣佈:“男女員工同工同酬。他們將得到相同的待遇,承擔相同的責任,獲得相同的晉升機會。”在IBM這家以科技引領進步的百年企業,在大中華區有一半員工是女性,女性科學家的比例高達24.4%,女性管理者的比例是32%,超過IBM全球的平均水平。反觀聯合國婦女署發佈的2019年有關女性權利的數據,2019年中國上市公司中女性領導者只佔9.4%,在非上市公司或政府機構裡,女性更是極少數。

作為百年來倡導和踐行多元與包容文化的“先行者”,IBM一直努力促進職場中女性的平等權力和機會,制定了先進的公平與平等標準,開啟了在私營企業裡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對話,同時把提拔女性到高階領導層作為業務優先任務之一,確認並承擔採取行動的責任。許多像IBM一樣的“先行者”企業表示,儘管他們在實現領導層性別平衡的努力還在繼續,但是他們在盈利能力、收入增長、創新和員工滿意度這四個方面的表現都開始優於競爭對手。

在實現新時代女性的獨特價值和領導力的道路上,許多傑出的女性也在身體力行,重塑內在自我、改變外部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撕掉一個又一個的“他者“標籤,成為事業有成、生活幸福的人生贏家;同時為企業、為社會創造不可或缺的價值。

身體力行、敢於冒險、不做“我也是”

2020年的春天,註定不平凡。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周憶(Gill Zhou)作為IBM大中華區的CMO,一方面要給公司的危機管理團隊(CMT)出謀劃策,保護員工、客戶和合作夥伴免受疫情的進一步影響,協調公司資源,履新社會責任;另一方面,作為市場品牌部和數字銷售及工商企業事業部兩個部門的“船長”,面對不期而至的驚濤駭浪,她要快速校準方向,帶領“船員們”突圍和超越。“只有處變不驚,運籌帷幄,才能讓團隊有信心,和我一起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周憶說,這種忽高忽低猶如坐過山車般的感覺,是她二十多年在高科技行業裡做品牌和市場營銷工作的日常。在她十九年的IBM職業生涯中,周憶是無畏淡定的“船長”,是兼容幷蓄的“混藍”,也是親仁善鄰的“Gill姐姐”。

學文學和藝術出身的周憶,身邊全是工程師、科學家和數學家,“IBM珍視我的不同,讓我把這些不同發揮到極致,為公司貢獻我獨特的價值;同時也不斷給我新的挑戰和成長機會,讓我不斷轉型和成長,從當初的傳播專家變成營銷專家,現在又成為一名銷售領導。“ 所謂千里馬與伯樂的際遇,恰到好處地詮釋了周憶在IBM的職業發展之路。秉持“勇於擔當,無所畏懼“的職業精神,周憶對自己的與眾不同和獨特價值充滿信心,因為她從來都不想成為那個“我也是”。

在IBM,與周憶一樣無所畏懼、具有冒險精神的女性不乏其人。“喜愛變化、勇於冒險,並享受其中快樂“的李瑞梅(Anne)加入IBM三十年,馬上要奔赴香港就任 IBM香港全球技術服務(GTS )總經理,之前她是IBM大中華區首席運營官。她在IBM嘗試過22種工作角色,在銷售、財務、運營、IT 服務銷售和交付以及供應鏈管理方面擁有多元化的領導經驗。在美國工作了25年之後,她回到中國,在新加坡、香港和臺灣都留下了她工作過的足跡。她笑著說,“如果人生是一場長跑,那麼在賽程不斷變化的每一段短跑賽道上,我都在全速衝刺。”她笑稱自己就是IBM所謂的具有“野鴨子精神 (Wild duck spirit)”的人,不走尋常路,樂於創新。在“冒險”之旅中,努力做好自己,獲得信任,秉持專業,贏得尊重。

同樣是打破常規,IBM華南及西南地區總經理黃潔儀(Kitty Wong)也是一路披荊斬棘,從單打獨鬥到團隊作戰,從成熟規範的香港市場轉向新興多變的大陸市場。離開原來的舒適區,不斷挑戰和提升自己,她竭盡所能地發揮了自己的主動性,將自己最閃亮獨特的內在展現出來,從而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客戶和商機,同時也獲得了更為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今年是黃潔儀帶領華南西南團隊的第五年,也是她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第十四年,她說,她特別認同Sheryl Sandberg的觀點,“職場女性需要有向前一步的勇氣”。

這種向前一步的勇氣,也是成就IBM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人力資源官沈川燕15年藍色成長之路的關鍵。2012年的一次升職讓她記憶猶新。當時她負責IBM全球採購部的人力資源,一位資深領導找到她,問她有沒有興趣去上海做 IBM 成長型市場軟件銷售部門的HR。這是一個級別更高也更挑戰的職位,而且是她以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銷售部門。沈川燕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鼓足勇氣參與競選,最終她被選中了!“IBM看到了我的潛力,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勇敢地接受挑戰。”向前一步的勇氣,讓沈川燕突破了自己,看到了更遼闊的風景。

性別,不該成為企業選賢任能的阻礙

在中國古代,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曾闡述了一種見解,其言道:“凡用人之道,採之慾博,辨之慾精,使之慾適,任之慾專。“大意是,用人的方法,在於廣泛地採納選拔,精準地辨別甄選,委派合適的任務,根據各自的專長任用。企業是否具有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懷和氣度,決定了它發展的高度。

如果企業無法吸引和留住最優秀的人才,就很難保持競爭力,事實上,在一些國家或地區,擁有高學歷的女性人數超過了男性。性別,從來就不應成為企業選賢任能的阻礙。“先行者“IBM把提拔女性擔任領導職務作為需要用指標來衡量的工作任務,在對待女性和男性員工貢獻一視同仁的基礎上,更大程度地獎勵認可成績卓著的女性,有意識地發掘女性人才的潛能,培養了眾多富有創見的女性科技領導者。IBM全球認知物聯網行業解決方案產品研發總經理沈麗琴博士(Katherine Shen)就是其中一位。

沈麗琴1995年從上海交通大學圖象處理與模式識別研究所博士畢業後,加入IBM中國研究中心,從事語音識別技術的研究,她是一位中國本土的“純藍“。回顧自己在IBM 二十五年的職業生涯,她認為女性走出自我預設,以開放的心態去擁抱挑戰非常重要,而IBM知人善用、多元包容、支持女性打破常規、突破自我的文化和機制,成就了很多像她一樣的女科技領導者,並把她們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當沈麗琴從一箇中國產品團隊的經理晉升為幾個產品線的全球開發總監時,要開始去領導比自己更有經驗的美國和歐洲同事,她感到壓力很大。而那時全球的產品開發總監幾乎都是美國人或者從美國總部派遣的。一年風風雨雨下來,當時的領導給了她很大的鼓勵,他說,“我看到你常常能在挑戰面前挺身而出,帶領跨部門的團隊去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你要對自己有信心,這種領導力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當你在人群中站出來,你就是那個最合適的跨國團隊的領導。”

職業女性同樣可以平衡家庭和工作。作為臺灣IBM最高的女性高管,高璐華(Lisa Kao)曾因為家庭因素婉拒了公司外派的邀請,但她表示並不後悔,因為每個人的優先次序會因為時間而改變。事實證明,她並未因此錯過良機。Lisa在IBM長達二十七年的職業生涯中,曾經歷過多次職務轉換,有的轉換還是自己主動爭取到的。Lisa建議,女性員工可加強自我意見的表達,不要因為自身的性別、或者在意別人的觀感而限制自我的職業發展。她以自身經歷證明,女性可以事業與家庭兼得。在IBM,每一位女性員工都能在職場上活出自我,藉助IBM彈性友好的工作環境,規劃好自己事業和人生。

沈川燕作為IBM大中華區的首席人力資源官,一直身體力行,幫助IBM持續打造多元包容的公司文化。沈川燕對性別平等有著更深的體會:“平等不只是一種公司文化,而是會實實在在地推動業績增長。”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性別平等有助於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優勢,女性在各級領導層中所佔的比例越高,就越有可能帶來創造性思維、創新和洞察的多樣性。

指點迷津者,是盟友,也是導師

縱觀人類發展史,社會進步不僅體現在經濟的強大、政治的昌盛、文化的繁榮,也體現在多元和包容的文化——珍視人的不同,通過有效的機制把這種文化變成現實。一個多世紀以來,由不同性別、文化、宗教、種族和教育背景組合在一起的 IBMers,一直被視為是IBM公司寶貴的財富和創新動力。實現職場上的性別平等是IBM多元和包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IBM多年來一直有意識地倡導和支持女性擔任高級職位,尤其是高級領導職位,這當中來自“盟友”的支持尤為重要,“ 周憶強調。“盟友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一個好盟友,首先是要支持對的人,在此基礎上,他(她)會有意識地支持女性候選人晉升。”

周憶回憶道:“我有幸在IBM遇到了多位傑出的男性盟友。他們當中,有十九年前把我招進IBM的周煒焜(Henry Chow)先生,他將我培養成一個全面的領導者;Jon Iwata先生讓我成為首位領導整個亞太區傳播團隊的亞裔女性副總裁;現在是包卓藍(Alain Benichou)先生,他決定把我放在這個銷售領導的位置上,這個決定大膽而理性,因為他相信,我已經做好了準備,從營銷領導轉型成為銷售領導。好的盟友意味著信心和信任;意味著言傳身教;意味著最大程度地發掘你的潛力、培養你的才能。這麼多年來,我有幸碰到的這些男性同盟們,無一例外地全都展現了這些偉大的特質和品德,從而成就了今天的我。“

在IBM,“盟友”也可以以另一種身份存在,那就是導師。IBM推行導師(mentor)文化,員工可以請導師指導他們的工作和職業發展,甚至獲得人生規劃的建議。在IBM的十幾年,沈川燕一直有導師伴她成長。去新加坡負責東南亞地區HR之前,她處於職場的彷徨期,因此向一位導師尋求幫助。這位導師沒有給出答案,而是問了三個問題:一,她看起來很不開心,原因何在;二,可以畫一個藍圖,什麼樣的狀態才能快樂;三,要達到快樂的狀態,需要做些什麼。這三個問題促使她梳理了內心的期待和現實的差距,並積極做出調整,彌補差距。隨後申請到新加坡的工作機會,職業生涯再一次飛躍。

“我剛進IBM的時候從事技術研究工作,做了很多年。有一次偶然通過一次項目講解結識了當時的一位公司高管,後來成了我的Mentor(導師)。導師發現我除了有深厚的技術背景,也很有商業見解,就鼓勵我做出改變,走近產品和市場、靠近客戶。這讓我下定決心從技術研究轉向產品開發。這個改變拓展了我事業發展的空間。”沈麗琴回憶。

“找到你的Mentor——職業導師,可以獲得更多的視野和機會。但是,取得好的工作成績,是你追求平等的前提條件。” 李瑞梅強調說。

作為“先行者”,IBM看到了女性在職場晉升道路上的各種挑戰,認可她們獨到的價值,有意識地推動和支持女性擔任高級領導職務。 Working Mother Media 下屬的“全美女性高管協會”連續 二十年將 IBM 評為“最適合女性高管任職的企業”之一。這也是為何會有如此多的女性可以在IBM擔當重任並獲得成功。

女性領導力有助於提升企業復原力

這次疫情是對企業領導力和復原力的一次嚴峻考驗。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黑天鵝”、“灰犀牛“ 事件層出不窮,毫無預警的災難和疾病時有發生,女性特有的堅韌不拔和強大的修復力,正是這個時代迫切需要的寶貴特質。在世界許多地方,女性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有機會在社會、商業和技術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進步並享有平等地位。

此次在湖北前線抗擊新冠疫情的醫療隊伍中,女醫生佔了一半以上,女護士超過90%,是抗疫醫療力量的主力。危難時刻,她們用女性柔弱的肩膀撐起了大半個天空,用專業和醫者仁心的無私付出,換來人們的健康與平安,用行動詮釋了逆境中女性的無畏與擔當。

IBM的女科學家、女工程師、女管理者的成功故事也證明,女性不僅可以擔當重任,她們的堅韌不拔和善解人意,更是危機時刻企業與社會復原力的力量源泉。沈麗琴認為,“女性領導往往更願意換位思考和傾聽,也更願意分享見解,對人的關懷更多,更富於犧牲精神,尤其在取捨關頭。這些都會贏得別人尊敬,團隊成員也更願意全力支持。”

長江商學院張曉萌教授於2019年12月31日發佈的《轉型時期高層管理者領導力研究》的數據分析中,提出復原力是管理者領導力的重要構成要素,而壓力和滿意度的性別分析顯示,女性管理者的復原力高於男性管理者。近期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對91個國家或地區的1,980 家上市公司進行的一項調研也發現,“企業高層管理職位出現更多女性領導與這些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存在關聯。”儘管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性別平等有助於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優勢,但許多企業並沒有充分認識到領導層性別平等的益處。或者過度依賴於“良好意願“,沒有采取切實行動,有意識地去做出改變。

IBM商業價值研究院與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 合作,對來自全球多個行業的 2,300 位企業高管和專業人士(男女人數相同)開展調研,更加全面深入地瞭解為什麼領導層的性別差異持續存在,以及如何才能激發真正的變革。 點擊此處鏈接,瞭解《研究洞察:女性、領導層和優先任務的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