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晶體的發明是爲了取代體積龐大的真空三級管

人類的追求總是無止境的,在通往科學和真理以及追求進步的征程上更是如此。每一次的進步都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電子領域的進展同樣是令人瞠目結舌的。

晶體管的發明是為了取代體積龐大的真空三級管

晶體管的發明是為了取代體積龐大的真空三級管,它的體積因此縮小了數百倍而大獲成功。不過我們也看到在本質上兩者是一致的,每一隻電子管都需要一個甚至更多的晶體三極管來替代。1955年,IBM銷售的一種計算機中,以往用了1250只電子管,採用晶體管後還需要2200只。隨著電子設備功能逐漸增加,整個結構和體積也隨之龐大,在先前看來是那樣小巧可愛的三極管似乎一下都變得大得不能忍受了。

晶體管的發明是為了取代體積龐大的真空三級管

自從ENIAC誕生後,由於科學運算和國防的需要,計算機工業得到了很大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時,一臺中型電子計算機需要上百萬只晶體管。同時代的轟炸機上所需要的電子元件的數量則比20世紀40年代增加了200倍以上。當年電子管面臨的困境如今又戲劇性地擺在了晶體管面前。

晶體管的發明是為了取代體積龐大的真空三級管

怎麼解決這個矛盾呢?最簡單直接也是最容易想到的辦法就是減小晶體管的體積。所以這才有了從合金晶體管再到擴散晶體管最後發展成為平面晶體管的過程,現在世界上最小的平面晶體管已僅有小米粒大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