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的发明是为了取代体积庞大的真空三级管

人类的追求总是无止境的,在通往科学和真理以及追求进步的征程上更是如此。每一次的进步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子领域的进展同样是令人瞠目结舌的。

晶体管的发明是为了取代体积庞大的真空三级管

晶体管的发明是为了取代体积庞大的真空三级管,它的体积因此缩小了数百倍而大获成功。不过我们也看到在本质上两者是一致的,每一只电子管都需要一个甚至更多的晶体三极管来替代。1955年,IBM销售的一种计算机中,以往用了1250只电子管,采用晶体管后还需要2200只。随着电子设备功能逐渐增加,整个结构和体积也随之庞大,在先前看来是那样小巧可爱的三极管似乎一下都变得大得不能忍受了。

晶体管的发明是为了取代体积庞大的真空三级管

自从ENIAC诞生后,由于科学运算和国防的需要,计算机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时,一台中型电子计算机需要上百万只晶体管。同时代的轰炸机上所需要的电子元件的数量则比20世纪40年代增加了200倍以上。当年电子管面临的困境如今又戏剧性地摆在了晶体管面前。

晶体管的发明是为了取代体积庞大的真空三级管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最简单直接也是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减小晶体管的体积。所以这才有了从合金晶体管再到扩散晶体管最后发展成为平面晶体管的过程,现在世界上最小的平面晶体管已仅有小米粒大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