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力爭2025年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1.4億畝

3月18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印發《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下稱“計劃”)。其中提到,要將東北地區玉米生產作為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的重點,兼顧大豆、小麥等作物生產,力爭到2025年,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到1.4億畝,佔東北地區適宜區域耕地總面積的70%左右。

計劃提到,要重點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耕和秸稈覆蓋還田少耕兩種保護性耕作技術類型。各地可結合本地區土壤、水分、積溫、經營規模等實際情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創新完善和推廣適宜本地區的具體技術模式,不搞“一刀切”。

两部门:力争2025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1.4亿亩

在黑龍江省明水縣明水鎮興旺村,一臺旋耕機在田地裡作業。 新華社 資料圖

在具體應用中,應儘量增加秸稈覆蓋還田比例,增強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採取免耕少耕,減少土壤擾動,減輕風蝕水蝕,防止土壤退化;採用高性能免耕播種機械,確保播種質量。根據土壤情況,可進行必要的深松。

行動安排方面,計劃要求東北四省(區)人民政府要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積極穩妥確定保護性耕作年度實施區域和麵積。優先選擇已有較好應用基礎的縣(市、區),分批開展整縣推進,用3年左右時間,在縣域內形成技術能到位、運行可持續的長效機制,保護性耕作面積佔比原則上超過縣域內適宜區域的50%以上,在其他縣(市、區)紮實開展保護性耕作試點示範,循序漸進、逐步擴大實施面積,條件成熟的可組織整鄉整村推進。

此外,還要提升裝備能力,引導科研單位、機械製造企業、材料工業企業共建保護性耕作裝備創新聯盟和研發平臺,開展高性能免耕播種機核心部件研發攻關,重點突破播種機切盤的金屬材料及加工工藝、電控高速精量排種器的設計與製造等難題,加快產業化步伐。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導向作用,引導農民購置秸稈還田機、高性能免耕播種機、精準施藥機械、深松機械等保護性耕作機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