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地方不准建养羊场”环境污染科学合理控制是关键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与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生产的崛起,养羊业生产也随之扩大,这种密集饲养方式除给防治羊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带来新的困难外,随之而来的是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等生产废弃物。由于运输和农时季节等方面的矛盾,大量生产废弃物得不到处理而发生腐败,流散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会危害羊体本身,严重污染羊群和羊场,而且会污染周围环境(包括人们生活的环境等)而形成公害。


“为什么有些地方不准建养羊场”环境污染科学合理控制是关键

●羊场的环境保护与监测

1.羊场的环境保护
羊场的环境保护有2个方面:一是要防止周围环境对羊场的危害,二是要避免羊场本身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1)搞好环境卫生与消毒。环境卫生与消毒详见第2章第二节。

(2)绿化环境。羊场的绿化,不仅可以改变自然面貌,改善和美化环境,还可以减少污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I)环境绿化的卫生学意义

①改善局部气候。环境绿化能对羊场局部气温、湿度、气流形成·定影响。绿化地在夏季可以降低气温,在冬季稍微提高气温,从而调节气温。绿化还能提高空气湿度,并形成绿色通风走廊,影响气候。

②保护和改善环境。绿化可以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从而净化羊场空气,改善羊场气候;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避免或减轻城市周围的羊场受石油、煤、工业排气等的污染及有害气体环境威胁。绿色植物具有吸附粉尘的作用,绿化可有效地防止风吹尘埃污染,可以减少呼吸系统发病刺激因素。绿化具有杀菌作用。许多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杀菌素.有杀死真菌、细菌和原生动物能力。绿化具有减弱噪声。树木与植被等对噪声具有吸收和反射的作用,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树叶的密度越大,则减音的效果越显著。

③安全防护功能,如防灾防火,防疫隔离等功能。

(Ⅱ)羊场美化绿化设计

①场区门口以美化装饰为主,并配以适量的树冠浓萌的高大乔木。

②道路两侧种植町以修剪的绿篱或近距离种植的灌木乔木,也可以选择种植花篱。

③羊舍间以种植草坪或四季青绿篱为宜,即可起到卫生隔离和美化作用,还可词节羊舍内污浊空气。不能种茎、花、叶、果有毒的或有尖刺的植物,以免羊接触受害。

(Ⅲ)羊场美化绿化种植选择:羊场美化绿化种植选择的原则是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气候而生长的植物。可以种植中草药、牧草之类,既美化环境,又可作为饲草、饲料补充或防病治病,一举数得,经济实惠。在羊场的美化绿化布局上应考虑在生产区和管理区之间设计隔离绿带,保持20 m左右的卫生间距,形成隔离带,在病羊舍与生产区、健羊舍之间均应建立绿化隔离带。既可防止疾病传播,又可美化环境。常见的绿化树种有:槐树、梧桐、小叶黄杨、毛白杨、加拿大白杨、钻天杨、旱柳、垂柳、杨树、榉树、朴树、泡桐、红杏、臭椿、合欢、刺槐、侧桕,油松、雪松,樟树、大叶黄杨,核桃树等。

2.羊场的环境监测
一般情况下,对羊场、羊舍内的空气、水质、土质、饲料及产品的品质应给予全面监测,但在适度规模经营的饲养条件下,羊只的环境大都局限于圈舍内,其环境范围较小,环境质量应着重监测空气环境的理化指标,水质、土质等。

(1)空气环境监测。空气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流方向及通风换气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也是必须进行测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测定噪声、灰尘等。场内也可测定二氧化硫及飘尘,这就把大气环境与舍内小气候指标结合起来。对羊场空气环境进行监测时,要了解羊场周围有无排放有毒物质的工厂,再根据工厂性质有选择性的测定一些特异指标,如氯碱上厂可选氯作检测指标,磷肥厂和铝厂可选银化物作指标,钢铁厂可测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灰尘等指标,炼焦厂、化纤厂、造纸厂、化肥厂需检测硫化氢、氨等。

(2)水质监测。水质监测内容应根据供水水源性质而定,如为自来水或地下水时,主要参照一般评定参数。地下水水量和水质都比较稳定,一般在选场时进行感官性状现测。化学指标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pH值、总硬度、悬浮固体物、BOD、DO、氨氮、氯化物、氮化物等;有毒物质中卫生部规定有五项污染物(酚、氰化物、汞、砷、六价铬)。细菌学指标可测定大肠菌群数和细菌总数,以问接判断水体受到粪便等污染的情况。

(3)土壤监测。土壤可容纳大量污染物,因此其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但在集约化饲养条件卜,由于羊很少直接接触土壤,其直接危害作用很小,但间接危害很大,主要表现为在其上种植的植物受到污染,而这些植物通常作为饲料来危害羊。土壤监测项目为硫化物、氟化物、五大毒物、氮化合物、农药等。

(4)饲料品质监测。羊采食品质不良的饲料可以引起饲料性疾病。不良饲料有:有害植物以及结霜、冰冻、混入机械性夹杂物的物理性品质不良饲料;有毒植物以及在储存过程中产生或混入有毒物质的化学性品质不良饲料;感染真菌、细菌及害虫的生物学品质不良饲料。其中以饲料中毒最为严重。

●羊场粪便污染环境的综合防治

羊场粪便污染防治有2个方面,一是粪便的合理管理;另一个是粪便处理与利用的技术。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地治理粪便污染的经验,应当把粪便管理放在首位。粪便管理的含义是:运用行政、法制、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的手段,协调农业、畜牧业发展与粪便污染防治之间的关系,达到既促使农业、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又解决粪便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者统一。

1.粪便污染综合防治的总体思路
依我国国情和防治经验,借鉴国外的做法,总体思路如下:

①生态学理论作指导。为解决好粪便污染,必须运用一系列生态学理论作指导,主要有农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与恶性循环问题、生态环境平衡一破坏—恢复或治理一再平衡问题、物质循环及物质多层次利用和增值问题、牧业生态与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理论等。

②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必须从全面的、相互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出发,从与粪便污染方法有关的科学百相渗透、有机结合入手,着眼于总体最优来综合解决农业环境问题。

③整体规划。规划必须建立在全面调查、正确评价以科学的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顾了一头,忽视了另一头”的作法。整体规划要预防和治理相统一,宏观和微观相统一,技术和管理相统一。

④农牧结合。农业与养羊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者必须结合,粪便还田是重要环节。农业部提出的“沃土计划”的核心是重视施用畜禽粪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国情出发,城市郊区及农村羊场粪便的出路仍然应当采用粪便还田的方法。

⑤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由传统的高温堆肥处理,逐渐过渡到发酵干燥、制作颗粒肥料、建立沼气池等现代粪便处理。

⑥因地制宜。粪便的处理方法很多,有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数十种,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加以选用。

2.粪便污染综合防治的宏观调控

(1)在战略上要靠国家,在战术上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方针。从宏观上说,畜牧场污染应当摆到保证人民卫生健康、农牧业协词发展、“菜篮子工程”实施等涉及全局性的位置上去解决;粪便污染治理费用应纳入畜牧场产品成本中去,国家给予一定补贴。从战术上,畜牧场污染治理必须贯彻“谁污染谁治理”方针,全部靠国家是行不通的。畜牧场必须狠抓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大中城市应控制畜禽生产总量,保持适度自给率。一个城市产品的自给率过低显然不行,但也不是越高越好。主要原因是饲养成本大,易造成粪便污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畜产品的自给率将适度下降。

(3)合理布局或调整布局。合理布局是指在未造成家畜粪便污染的城市发展畜牧业时的布局问题。这些城市发展畜牧业时,要防患于未然,力求不发生或少发生污染。调整布局则是针对近郊已造成污染的城市。

(4)控制畜牧场规模过大。为了便于粪便还田和防止污染,不少发达地区都不主张畜牧场规模过大。确定适度规模应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个方面考虑。

(5)大小兼顾,以大中型为主。防治宜以大中型畜牧场为土,把注意力放到污染大户上;但绝不能忽视中型场、专业户和农户,小型场、专业户和农户造成的污染不能低估。

(6)种植部门与牧业部门必须密切配合。由政府协调种植与养殖部门在运行上、耕地用肥制度和资金投向上、科技服务上相互“接轨”,使粪便的还田顺利进行。

(7)大力开展科技上作。粪便污染不依靠科研就不能以较小的投资达到较大的效益。

(8)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不提倡发展庭院畜牧业。农村庭院畜牧业的特点是畜舍与民宅混杂、畜禽呜叫声、恶臭和苍蝇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特别是近郊,不提倡发展庭院畜牧业。

3.建立农牧结合生态工程体系
农牧结合生态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农业生态、经济和技术系统工程,它由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和微生物(连接种养业)3个子系统组成。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结构调整。在农牧结合生态工程中,要特别重视发展以牛、羊为主体的草食家畜,逐步把草食家畜的饲养量提高到占整个畜禽的饲养量的40%。在高效养羊中,要特别重视建立工业化畜牧生态系统工程,建立大型生物联合企业。这种企业包括饲料种植,畜禽饲养,废弃物和粪便处理,生物气制取、储存、运输和再加工以及将剩余有机物再利用来牛产蛋白质饲料和化工产品,从而大大提高工厂化养羊的经济效益,也显著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防治粪便污染的有效途径。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今日头条,您的评论、点赞、收藏,是我发文的动力!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养羊知识,把养羊知识转发分享给更多养羊朋友。举手之劳,互帮互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