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區:創城創衛並舉 貴在常態長效 重在利民惠民

大東區:創城創衛並舉 貴在常態長效 重在利民惠民

戰疫情,常備不懈;抓環境,馳而不息。大東區借防控之勢紮實整治環境,用環境整治之效助推疫情防控,兩大任務在完成過程中相互促進、良性互動。

創城沒有休止符,我們既要注重保住金字招牌的“面子”,為城市帶來榮譽感、自豪感;更要注重“裡子”,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環境整治的當下,化被動為主動,將疫情防控與環境整治有機結合,實實在在地為百姓帶來安全感、獲得感。

謀長遠之策,建久安之勢。大東區堅持“創建為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理念,在鞏固成果中對標達標,在確保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基礎上,全力完成好複檢任務,推動形成一個常態、長效的管理體制,為提高群眾創城滿意度而不懈努力!

疫情防控不忘鞏固創城成果

在極短的時間裡,東站街道藍山社區發生了嬗變。疫情爆發以來,居民們自我居家隔離,不出門,不聚集。小區的健身器材落了許多灰,院落的角落裡堆放著一些舊物,老舊 小區樓道里陳積了很多雜物,東建街10號院的劉桂春似乎熟悉了這樣略顯沉悶的生活。

3月 17日,剛剛下樓的劉桂春發現,在“清潔大東”行動中,小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環境乾淨了,樓道亮堂了,周圍的一切變明亮了!“街道社區給我們修了大門,連居民活動室都粉刷一新,老百姓心裡亮堂了!”

用良好的居住環境,鞏固戰“疫”成果。2月20日,大東區深入貫徹習總書記講話精神,以落實疫情防控指揮部省7號、市7號以及區2號令提出的“有序復產復工”為指導,以治理百姓身邊、與百姓生活健康密切相關的衛生環境為重點,堅持“統籌推進、條塊結合、部門聯動、全民參與”,打造良好城區環境,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提高群眾的創城滿意度。

如何鞏固原有工作成果,是大東區今年以來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創城時期,我們採用了集中攻堅的方式,成功地完成了創城工作;如何共建共治共享,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大東區城管局局長張宇表示,全區深刻理解創城的重要意義,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更大的力度,不斷把城市文明程度、衛生標準提升到新水平。

大東區:創城創衛並舉 貴在常態長效 重在利民惠民

以“五個不變”為要求,推動工作無障礙穿透、責任無衰減傳遞。為確保“區委、區政府調度不變、第三方暗訪評估不變、創城辦架構職能不變、巡查整改不變、月度績效考核不 變”,大東區完善工作機制,各成員單位形成有任務、有專人、有責任、有分工、有落實、有督查、有評比、有績效的完整嚴謹的常態化管理閉環模式,推進各項工作由粗放式、突擊性向精細化、流程化轉變。

主動擔當、守土有責,層層壓實責任。全區各單位、各街道對照創城標準及行業要求再次梳理自身職責,對管理邊界不清晰、職責任務有交叉的部分,組織召開聯席會議明確職責範圍和管理權限。同時,各單位、各街道逐條對標查找自身問題,形成問題清單和責任清單,按照時序進度倒排工期,限時整改。

敢於自暴其短,敢於刀刃向內。全區強化督察督辦力度,推進政府部門檢察、第三方評價、群眾評議等機制建設,區創城辦嚴格落實四個清單(問題清單、責任清單、督辦清單、 整改清單),把問題登記入冊,責任落實到部門、細化到人,逐個實行“銷號”,進而推動衛生城市創建工作步入科學化、規範化軌道。

“一網一格”推動共建共治共享

忽如一夜春風來。3 月 14 日,瀋陽東中街商業區等地,成千上萬個身著“文明大東”馬甲的志願者戴著口罩和手套、手持垃圾袋,對綠化帶、垃圾桶、宣傳欄、執法崗亭以及衛生死角等重點區域進行全面集中清理。

“疫情防控需要一個更乾淨、整潔的環境,我們廣大志願者響應區委、區政府號召,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提升城區環境,倡導健康生活,共同守護我們的健康。”活動發起人之一、大東團區委書記馬博表示。

既有雷霆作風,又要有春風化雨。國家評定衛生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進城市管理體系提升、共建共享共治社會治理模式的形成。在大東區,疫情防控與衛生城複檢工作實現了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創城工作有了更加堅實的群眾基礎,群眾有了走腦入心的深入認識。

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在“一網一格多功能”社會基層治理網絡的組織下,居民們煥發了保衛家園、清潔家園的志願意識,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熱潮。上園街道辦事處推出“三聯”工作法,即街道班子在防疫期間對各社區“防疫值守+環境整治+衛生消毒”督導檢查聯包,主管領導、業務科室、社區微信群派件整治聯動,社區幹部、志願者、社區居民鞏固提升聯防。

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轉化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的工作優勢。以萬泉街道為例,除固定專業掃保人員以外,還向轄區內 12 個社區大黨委、42 個非公企業黨支部、126 個網格黨支部、437 個樓棟黨小組、68 個文體活動黨小組、4471名黨員發出總動員,50個小區每個小區組建3支志願排查管控隊伍,在83個出入口,安排了近500人的值守人員。萬泉街道充分意識到,每個小區包保單位的值守人員形象和言行不僅代表個人和單位,還代表黨和政府的威信。街道呼籲值守人員要切實保持文明規範、有禮有節的工作態度,使居民在這一“居家看萬物”的特殊時期裡,通過日常值守人員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居民的行為習慣,並對創城工作產生積極的示範效果。

常態長效機制促進治理能力再提升

創城沒有“休止符”,永遠在路上。

2020年,大東區創城系統將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進一步發揚勇於負責、不怕吃苦、敢打必贏的大東精神,在鞏固前期創城成果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工作常態,堅持長效管理,推進全區創城常態、長效工作再上新臺階,確保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複檢。

企事業單位復產復工到哪裡,廢棄口罩專門收運工作就覆蓋到哪裡。通過行業牽頭各司其職、屬地管理廣泛發動、部門聯動協調推進等“三層疊加”的有效工作方法,尤其是“環衛+執法”的工作模式,全區環衛部門組織開展了對生活源廢棄口罩的集中收運處置工作。截至目前,全區共完成廢棄口罩收集桶設置2397個,累計廢棄口罩收運量達到1530公斤,收運量居全市前列。

加大資金投入,提升配套設施。加大對道路、小區、廣場公園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全力維修完善市政設施,加強道路改造、城市綠化、景觀提升等工作。同時,各成員單位將根據實際需要,認真分析創城工程中的不足,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完善配套設施,彌補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之處。

補齊創城短板,推動垃圾分類。推動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狠抓投放、運輸、分類、終端處理的運行體系完善,整體環境治理實現提升。目前,大東區已經建成 108 個社區環保屋,投放了400餘套垃圾分類專門設施,實現了社區覆蓋率100%,百姓註冊率64%。

大東區:創城創衛並舉 貴在常態長效 重在利民惠民

持續廣泛發動,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創城。全面加強多媒體、寬領域、全方位的創城宣傳教育,繼續推進志願者“兩個一”工程,完善“五長制”,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形成全民支持、廣泛參與的大眾化創城工作機制,引導轄區居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帶動更多居民更加自覺支持、主動參與城市管理,使創城工作逐步由政府主辦轉向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