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练成什么样才能写作品?

liyanpengjia


已经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了,也可以引用在你这个问题下面。我再重复一次。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是要达到什么水平的创作?

第一种是简单的创作。可以理解为依托字帖的少字数创作,一个字,一首诗这种所有的字都不脱离字帖,都能在字帖中找到出处,相当于集字。

第二种中级的创作。能够将整本贴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就不是死板的集字,到还是能看出学有出处。

第三种是高级的创作。除了你主要学习的字帖完全掌握之外,还博采众长,吸收其他字帖,来弥补自己在一些细微处的问题。这时候就能创作大作品,而且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书写方式,甚至书写风格。

要注意第三种的博采众长,很容易使人误解为什么贴都学一点,说是取各家所长,但很容易变成“学杂了”。这两者其实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没有把一个贴吃透,就这边学一点那边学一点,所以就很容易学杂。

学杂了的意思就是没有一个主要依托,以拼凑为主。只有在掌握了一个贴的基础上,再进行少量的融合,这样风格上才不会毫无根据,站不住脚。

然后我们来解决怎样才能达到这三种程度程度的创作呢?

第一种很简单。可以采用少而精的学习方式,先学习常用的字,对每个字进行深刻的分析,然后通过默写的方式加强记忆。熟练掌握以后就可以写个成语,写副对联,写首诗这样的。

第二种呢则需要完全掌握一本字帖。不单单是字的外形结构框架的掌握,还有内在的用笔,气息,大的还有章法。这些都要做到一定的掌握。这时候就可以写个小文章什么的。这时候的作品相比较与第一种创作,首先它的字不是死的,生搬字帖里的;其次它的用笔是流畅的,气息是贯穿的;再者它还拥有一个通篇章法上的审美。能够达到这种程度,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书写水平。

第三种建立在第二种的基础上,大的框架上不变,然而基本功更强,且在笔法表达的细微处会有更精妙的处理。所以这就是完全吸收一本字帖,再博采其它字帖的长处所能得到的成果。同时在格调上也能够有明显的提高。


夏云国书法


写书法的人,必须要某一个行业的大咖,随便写一几句,就可以流芳百世。看一下孙逸仙博士的书法,还有革命先辈的手迹。

如果今天要成为启功大师的功力,可能至少风雨40年,练习临摹各门各派的书体至少20年,然后自创一体。

从入帖到出贴,不仅仅要勤奋,还需要祖师爷的赏赐。



卓智哥


书法创作水平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勤奋,二是悟。但是对于普通书法学习者来说,得心应手其实更多意义上是指我们在技术上、在书法技能、技巧上的训练度、熟练度。

一、首先选择你喜欢的碑帖,对着临习,力求形似。每天坚持,半年左右即可“像模像样”。所谓碑帖,包括碑和帖两大类,碑是从石刻上拓下来的,一般是黑底白字,如“九成宫”、“玄秘塔”等;帖是前人手迹翻印的,一般是白底黑字,如“兰亭序”等。俗话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选帖非常重要。

二、是“知法”。书法不同于写字,其中有很多道道,称为“法”。了解了写字的点划、用笔以后,需要知道更多的书法知识,除了读一些相关书籍外,要从自身初次选帖开始,“旁敲侧击”,多学其他碑帖,了解不同体、派的精髓。这个阶段不再是形似了,神似是重点。做到“写啥像啥”,大约需要三两年苦功夫。

最后才是“创”成就的时期。其实,书法不同于其它艺术,严格说来不能叫“创作”,只不过是用自己的悟性去展现书法艺术的魅力。这个阶段,悟性决定成就,假如没有很好的悟性,书法的路子就将终止,很多人终其一生就败在这里了。其实,悟性并非全是先天的,后天的勤奋加上善于观察、体会,也能补拙。多参加一些书法观展、比赛活动,多交流,从中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取长补短,最终找到自己的特点,将其发扬光大,去其糟粕,操取其精华。


一纸一墨一乾坤


这个问题首先你的认清什么是作品?我估计你要问的应该是练成怎样才可以进行创作。

如果以现如今各级书协所举办的比赛要求来衡量的话,作品的标准还是挺高的。但如果就作品本身来说,只要有题款、钤印的都可成其为作品。

我们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你说那是作品吗?无疑,不仅是作品,而且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搞笑的是,《兰亭序》要是放在今天的书协赛事上,估计初选就会落榜。漏字添加、错字涂改,这可是“硬伤”。

也就是说,就“作品”本身而言,只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别。而不是非要达什么高度才能成为作品。

这样解释希望能帮到你。




醉笔山翁


作品没有衡量的标准,不是说非要达到什么高度才能写,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留下好多作品,每一个阶段的作品。

初学阶段也可以写作品,只是作品的质量低一些。

学习书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除了练习单字,也要学习布局,落款等方面,可能有的人单字写的特别好,整幅作品不是赏心悦目。

你指的作品可能是达到一定水平的作品,那就需要你临帖达到一定程度,再从帖中走出来,自由创作,那需要很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加油,祝你早日出好作品!



雪飞188836876


很高兴与你探讨这个问题:

1.写作品,随时都可以写,只要你想写,至于你想写出来有什么用?拿得出手不,那就不好说了。

2.练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百分之九十时间都是在临帖,读帖。写作品,是偶尔为之。只有深入学习古代大帖,掌握一些笔法,字法,章法,墨法技巧,在写作品时,心里才有相应的艺术表达形式,不然就是简单画字,没什么艺术想法,作品也就不耐看。




有竹居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觉得, 任何时候都可以创作书法作品。只是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水平高低不同而已。你练习得多,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水平可能会高一些!

按照学习书法的人的习惯,一般情况下,要临摹碑贴一段时间,才去进行创作。一幅书法作品,通常包含内容,落款,印章。我们主要练习的是它的内容,以及落款。

想创作出高水平的书法作品,那就要好好的去临帖。注意书法字帖中的用笔,字体的间架结构,布局谋篇!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得多了,水平就上去了。


小房在练字


书法艺术的奥秘在于它能够靠点画的变化、结字的巧妙、章法的和谐体现一种外在美,同时也通过由前三者的有机结合而呈现出的格调、气韵、风格、情趣等体现为一种内在美。可以说,它是以简单的物质手段来表现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艺术。而表现这种魅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点画的或粗、或细,或刚、或柔,墨色的或浓、或淡,或燥、或润,结体的或长、或方,或平、或险,章法的或疏、或密,或紧、或松,三者结合在一起,具有一种和谐、自然、丰富的美感。所以,书法也可称之为“点画的艺术”,“结体的艺术”,“布局的艺术”。对于点画、结体、章法之美,古人曾有过多方面的论述。卫夫人有《笔阵图》,“(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撇)如陆断犀象”; “(捺)如百钧弩发”; “(竖)如万岁枯藤”等。孙过庭的《书谱》更为概括:“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元代杜本《论书》尝曰:“夫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也。” ……可见,中国书法不仅仅是写字的技术问题,深刻之处在其形而上的意蕴。

综上,在深入研究大量前代经典碑帖及书法审美理论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进行作品的创作。











张善军书法


个人拙见,离开原贴能把字写好都可以写作品。写作品也能是在学习,作品中更能看出哪方面更需要学习提高。。

下图,是学习书法一年的留恋。这时候基本功也在不断的学习中。



茶艺果果老师


作品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写的,这样也有助于自己不断提升。

练到怎么样这个不好评判。但是基本的有这几方面:首先你一定要练过楷书,基本的笔画要过关,因为书法功底如何,如果没有楷书的功底是很容易被看出来的;那么楷书的笔画要过关,你至少要一年,这个还可能算少。那么如果你有一定的楷书功底,其实也可以写作品了。所以关键还是要把楷书先练好。

接下来是判断楷书好不好的问题了。楷书好不好相对比较容易判断,就是结构平稳,笔画符合法度,总之跟字帖比较字少要有七八分像,那么你就可以写作品了,你作品写得好不好,因为你长期临习字帖,你也能判断好坏了。

当然你还是要多写作品,这样容易看到别人的评价,你也能知道你的水平。

这就是我不太明确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无法明确回答,希望您能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