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农村会出现“年前欢喜、年后忧愁”的现象?

新大风歌


为什么一些农村会出现“年前欢喜,年后忧愁”的现象?

因为年前辛苦了一年,年终结算后还挣了几万块钱,可是回到老家三下五除二所剩无几,有的还不剩,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总是钱挣不够花的,能不忧愁吗?

目前农村的状况是单一依靠种几亩地,实在不能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地还不能抛荒,在农民的心中,抛荒土地那是作孽,唯一的办法是让老人和妇女在家种地,自已和大一点的孩子出外打工,这样生活才有个奔头。

农民工出外打工,生活艰难,工作时常不稳定,有时有活就干,没活就歇着,一年大多数人能挣个四五万块钱就不错了,少的二三万也有,而对于全家一年来开销说,显得很微不足道,在如今的农村,互相攀比,高消费,上学,就医,保险,养老,乱七八糟的确实不少,笔者粗略的拿一个四五口人的家庭算了一下,如果家里有两个学生,比方说都是幼儿园,光一年幼儿园学费就一万二三,这还不算吃喝拉撒,假如再有买房子还贷款的,就是没有货款,现在农村基本上家家都盖上了二层小楼房,不少家庭都是东拼西凑才盖成的,还还帐,再结算一下种地所需钱,走走亲戚,给老人点钱,总的来说一年都得四万多块钱,一年一个打工的所挣钱能剩多少。

现在农村连老人在内,一般是5口之家,最多六口之家。能出去打工的最多两个人,假如家里没有学生,有一个该结婚的孩子,那花销更不少了,单单是说媳妇的彩礼钱,买房钱,买车钱,都得够全家人努力一辈子,这还不算其他基本生活开销,一年到头农民所挣的钱这去点那去点就没有了。

现在农村基本上都是先消费,后再挣钱还上,因为消费的节奏总是超过挣钱的速度,有些该办的事没有钱,借钱也得先办,有病没钱能不看吗?儿子该取媳妇了能一拖再拖吗?不能,那就得借钱办,然后挣钱在慢慢还上。

农民最怕的就是过年,虽然年前也挣了不少钱,虽然心里也坦然,但面对着家里许许多多的必须开销,一年挣的钱,几天,几小时就完了,心里怎会不忧愁。

在年后又要开始的奔波,谁又知道下一年又会挣多少钱呢?对于岀外打工,担当一家人生计的农民朋友们总是心事重重。


地球修理者老赵


谢谢,看到这个问题莫名的伤感年轻欢喜,年后忧愁,我可是深有体会,每次回家之前特别的高兴,想到能看见孩子们,看见父母,能和家人们团聚就开心的不得了,回家之前的开心是什么也比不了的,那种开心也把年后要分离的心情给淹没了,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回到家也就呆个十几天,最后要走那两天孩子们就开始了,是去哪跟哪,走一步跟一步,就害怕你不和他们说偷偷的走了,有一次我和我老公两个是俏俏走的,没有和孩子们说,因为每次都是抱着哭😭😭😭😭😭一会才肯放手让走,所以那次就偷偷的走的,等我们到地方往家打电话报平安的时候俺家老二宝宝就不理我了,电话里奶奶让和我说话也不说,爷爷奶奶怎么哄都不说话,我就哭的不行,后来好些天一直打电话也是不说,就是不理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心里难受的不行,最后在往家打电话俺婆婆和我说的是我们偷偷的走的,没有见我们一面,也没有给她们最后一个抱抱,当时听俺婆婆这样一说我的那个心痛啊,真是哭的不行了,没想到一个抱抱对孩子那么重要,俺婆婆也是给老二宝宝讲了好多,说你爸爸妈妈也是害怕你们伤心难过才偷偷走的,也是不想看到你们哭,别怪爸爸妈妈了…………,老二宝宝才和我说话的,打过来电话一句妈妈喊的我是泪如雨下[流泪][流泪],写到这里心情又不能平复了,我家老大宝宝心思特别细腻,她知道我舍不得她们,每次我们走的时候她就故意装着不在乎的样子,还安慰弟弟妹妹说不哭不哭啦,爸爸妈妈又不是不回来了,爷爷奶奶说其实我们走后她就一个人在屋里哭成泪人,每次短暂的相聚都会迎来忧伤的分别[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好在我现在回来陪孩子们啦!我回来啦!我回来啦!


村姑安红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当过年的时候,妈妈会提前很长时间告诉我,过年的时候,全家人都必须乐乐呵呵的,不能生气,不能别扭,不论发生多么大的愁事,过年的时候也要放一放。

这是我们农村传承了几辈子人的习惯,哪怕生病的病人和负债很多的穷人,过年的时候也会放下烦恼和病痛,乐乐呵呵的过大年,可能条件会差一些,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有憧憬,大家都相信,最苦难的就是现在,明天会越来越好,这是过大年的一种仪式感。

但是过了年之后,新年的其乐融融和热劲慢慢冷却,一切回归正常的时候,那些生活中的困难,还是要面对,当投入到血淋淋的现实生活中,忧愁自然席卷心灵。


一般来讲,在农村,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条件都比较辛苦,农村有句话叫“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烦恼,所以才有“年前欢喜,年后忧愁”的说法,这种情况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人的年前欢喜,年后忧愁

农村的老人,老年生活都是比较拮据的,因为没有钱,所以只能在农村老家,春耕秋收,面朝黄土背朝天。儿女有了自己的家,都到城里去生活,打拼,孩子小一点的,老农民也不会让孩子继续务农,他们会努力的让孩子好好学习,到城里去读书,脱离农村,脱离贫困。

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孤独的在农村生活,孩子们都在大城市。自己又不能去城里,去了只会给孩子们增加负担。最期待的就是过年,过年的时候,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儿女回家过年,再把小孙子领回来,稀罕稀罕,天伦之乐是老人最开心的事。

这种奢望,也只是在年前的时候,能体会短暂的十天半月,过了年,一般到正月初六开始,就陆续都回到各自的家,各自的工作岗位,留下这些老人,涛声依旧,孤独无助,年后孩子们和自己离别的心情,真是难受,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2、年轻人的年前欢喜,年后忧愁

年轻人,年轻的小家庭,在外地打拼一年,不努力会被淘汰,努力工作,就难以做到忠孝两全,想家,思念父母亲是一方面,过年了,终于能回到家和爸爸妈妈做做伴,这感觉真好。但是过了年就得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继续努力拼搏,年后的离别,说不忧愁那是假的,看着爸妈逐渐斑白的头发,心里真不是滋味。

绝大部分的年轻人,生活压力也特别大,工作压力,竞争,生存压力,各种信用卡和贷款,还得养孩子,人情往份………过年了,终于可以回到农村老家,暂时呀你却压力,忘却烦恼,开开心心过大年,过了年之后,还要重新回到那些压力山大的环境里,真是“年前欢喜,年后忧愁”。


3、留守儿童的年前欢喜,年后忧愁

过年了,妈妈和爸爸是不是就回来看我了呢?小孩子趴在奶奶的腿上,眼巴巴的看着奶奶问道。奶奶的眼睛好像放光一样,是啊,今天都腊月十六了,再有一个多礼拜,你爸爸妈妈就放假了,他们就能回来看你了………

打工的爸爸妈妈,不是不想把孩子待在身边,无奈,公司竞争大,工地活太多,带着孩子在身边,实在没时间照顾,因为总得挣钱生活的呀!

留守儿童,最盼望过年,小孩子不会表达思念,他们嚷嚷着希望爸爸妈妈给买玩具,买好吃的,其实他们是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呀!过年,爸爸妈妈又走了,孩子抱着妈妈给买的布娃娃,嘴里念叨着,宝宝乖,宝宝不哭,妈妈不会把你一个人扔下的………


4、孩子们的年前欢喜,年后忧愁

上学的孩子们,现在的学习真的挺累的,从小学到高中,学习,学习,学习,补课,补课,补课,课外班,课外班,课外班………真不容易。

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哦!天呐,终于可以松口气,终于可以任意的玩一玩,终于可以睡个懒觉,终于能出去逛逛,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这个时间能从腊月的小年持续到初八九,初十开始,学后班又开学了。


5、病人们的年前欢喜,年后忧愁

在农村,有的人得了挺严重的病,由于家庭条件不好,舍不得去住院看病,即便有报销,但是医院里绝大部分的费用都不在报销范畴,所以,依然看不起病。

过年了,都说年关年关,这一关过去,应该可以活的更长久一些吧?阎王爷没有派遣七八二位爷把自己带走,可以让自己和家人在一起过大年团圆团圆,真好。

年过完了,病痛依然,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自己生病,虽然有家人和自己一起面对,但巨额开销,条件不好的家庭,真是愁入愁肠愁更愁啊。


年前欢喜,年后忧愁!!!

不仅仅是在农村,不是吗?……

关注我【高老慢】,让我们一起探讨农村奇闻趣事,欢迎您点赞,评论,转发,收藏,感谢您的阅读。


高老慢


今天是腊月十六,我们当地赶大集的日子是逢二逢七,明天是十七,正好是我们这里赶集的日子。其实从进了腊月门开始,农村人就开始到集市上置办年货,只不过开始的时候,是置办一些过年用的零碎用品,从腊月十七开始,人们就正式的采购年货了。赶完了腊月十七的大集,也就只剩下了二十二和二十七两个集日。这个时候去大集上转一下看看,农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过年对于庄稼人来说,是最隆重的节日。不管在即将逝去的这一年里发生过什么事情,大家总会笑着迎接春节。老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说已经进了腊月门,这一年即将结束,不管钱多钱少,都要开开心心的过一个年。用我们当地人的土话说,要欢天喜地过大年。

在即将逝去的一年里,也许有很多的不如意不开心,随着旧的一页即将翻过去,此时此刻应该点一下删除键,将所有负能量的东西,随着过去的一页一起删除,只留着美好和快乐。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亲人们陆续返回村里。父母可以见到常年在外打拼的儿女,夫妻可以团聚在腊月里,孩子能够见到日思夜盼的父母。中国年是团圆年,为了迎接这个团圆年,人们会赶在春节之前忙忙碌碌,买春节所需的各种物品,做各种好吃的,每一件事都是值得高兴的,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为什么年前高兴,过了年以后就忧愁了呢?尤其是过了元宵节以后,经常听老人们念叨年跑了,十五了了。意思就是说春节过完了,休息的日期结束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生活,又要开始新一年的奔波。元宵节过完以后,外出打工的人们,就要收拾好行囊准备启程了。从家里去向他乡,肯定不如从外地往家赶的滋味。


腊月坐着火车回家过年的感觉,心情是急切的,盼望着尽早赶回去和家人团聚,全家老少在一起的时候,当然是快乐的是欢喜的。可是面对又将是一年的离别,谁的心里也是离愁别绪。更何况他乡的路尚是一条未知的路,新的一年不知道工作如何,收入如何。想到这些,心里难免会感到有压力,有压力当然就忧愁。所以就出现了年前欢喜,年后忧愁的现象。


灵子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节日,在城里打拼一年的我们,过年肯定要回农村。这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无法比拟。新年,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回到农村老家,和父母亲戚朋友坐一起吃团圆饭很开心很幸福。

我们朋友聚会的时候难免会拿出自己孩子,车子,票子,房子等来进行攀比。这个恶习是一直都存在的,这样容易打消过年开心的氛围。过年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要备年货,不停的买买买。还要给小孩子压岁钱,走亲串友需要带一些礼品等。难免会给中老年人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被催婚、催生。农村的大龄男女青年比较多,逢年过节都要被催婚。年轻的小夫妻也要被催生。这无疑是给年轻人精神上的一种压力。过年是一个高兴的事情,朋友亲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就很好,希望大家都过一个好年。





乡味黑小瘦L


年前欢喜,年后忧愁,这个现象不止在农村,在城市也一样都是特别突出的,尤其对老人来说更为明显。

我跟老公是北漂,带着孩子蜗居在20平左右的公寓房里,我们一般都是腊月27或者28回去,早在一个月前我父母就打电话说给我们买好了带鱼说外孙子爱吃带鱼,买好了鸡肉说我爱吃鸡肉,买好了零食说姑爷爱吃零食,说到这我就一阵心酸,自己已经30了没能给父母带来金钱无忧,却让他们惦记着,他们自己平时舍不得吃听说我们要回去了就把冰箱买的满满的,每次回去我都说你们吃吧不要惦记我们,爸妈总说看着你吃比我们自己吃都高兴。

写到这我已经湿了眼框,感觉从心底亏欠父母的太多了,每次回家我都不敢提前打电话,因为父亲会一晚上睡不好觉等着我回家,就算晚上12点到家也肯定会吃上热乎的饭菜,回家几天父亲就一直围着我转有时候我还会嫌烦,想到这真想抽几个大嘴巴子,父母欢欢喜喜惦记我们回家,竟然会嫌弃父母唠叨,也许这也是20年后我的情形吧,围着儿子嘘寒问暖但也会被儿子嫌弃。

我们一般都是初六就返京了,因为初七就要上班,差不多从初四回娘家开始父母就大包小包给我准备着带走,鸡鸭鱼肉能带走的统统给装走,父亲初五晚上一般就开始很少说话了,因为我知道他不舍,我能看出他的失落,我也想多陪陪他们,但现实太残酷了,去年初六我们回北京父母买的菜,肉馅,鱼肉,白条鸡,饮料,酸奶,能带走的都给我们装上了,我嘴里说太多了装不下,其实我是想让他们吃了,不要惦记我们,但爸妈说什么也要放到车里,我们车子开出去很远了,父母还在村口望着我们,此时的我已经哭成了泪人。

对不起我的爸妈,我给你们带来的希望,也让你们心情再次低落,每年如此但你们每年都会高高兴兴迎我们回家,又依依不舍的把我们送走。

在我一个北漂工作者的身上就看穿了现在农村的普遍现象,年前期盼孩子回家,年后孩子又返程打工父母不舍与忧愁,所以这辈子我谁也不欠,但对于父母我一辈子都有还不清的情债。





呵护你没道理


在农村,“年前欢喜、年后忧愁”的现象也开始了,农民的话!你咋看?

今天已经腊月十六了,年,越来越近。有人欢喜有人忧。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收,有妈妈做的一大桌菜肴,有爸爸买的糖果瓜子,还有哥哥贴的对联,挂的红灯笼,喜庆,热闹。那时,心里还在想为什么不天天过年呢?越长大,对于过年越来越不再期盼,也越来越不喜欢……

每一次临近年关,人潮汹涌中,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踏上归途。回家的路,每个人即使再累也会坚持脚步,因为能回家,真的幸福!

临到过年前几个月必须要省吃俭用些,能不参加聚会就不参加,能在家里做着吃绝不去外面吃大餐,能加班多挣钱绝不请假,努力为过年攒钱,省钱。现如今,过年的花销越来越大!

所谓年前欢喜,每年的春季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很多人为了除夕这一天需要准备一星期甚至更久的时间,而且春节不仅能够得到难道休息的假期,还能有机会与家人团聚,因此很多人非常重视。对于一个工作了一年的人来说,春节长假是难得的休息的机会,对于在外工作了一年的人来说,春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而对于在家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而言,春节就是孩子父母回家的大日子。所以年前的时候虽然辛苦,但是所有的人还是非常高兴的。

年后忧愁,在农村一般初六之后就开工了,很多农民需要外出打工,而年前的很多工程已经结束,年后到了城里需要重新开始找工作,这让很多人犯愁。而且年后算一下过年的支出,更是让很多农民心滴血,所谓,工作一年,回家几天,回到解放前!

高额的花销甚至过度消费也让很多农民在年后犯愁,年后农民不仅面临高额的消费而且还要找工作,第一是因为过完年之后,夫妻两人又要出去打工了。春节过后,在外务工的人又要出去赚钱了,每到这个时候,孩子听到父母要外出打工总是哭闹,甚至有的孩子还抱着父母,不让父母出去打工,对于这种情况,相信有不少人见过,很多夫妻离乡的时候,也舍不得孩子和老人,从他们的眼神中就可以感受到他们不舍的心情,但生活就是如此,如果不出去打工,小孩读书的费用怎么办?父母的养老问题谁来解决?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很多村民即便心里不舍,但为了生计又不得不继续忍受这样的生活!能忧愁吗?

虽然说现在离春节的时间越来越近,农民也要回家团圆了,其中有一个现象也一直困扰着农民,那就是“年前欢喜、年后忧愁”的现象!





乡村张福旺


现在农村的生活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多农民工在外打工赚了钱回到家里盖房子,娶媳妇,买车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农民工作为密集型劳动力,现在也随着发展,产业升级,智能化管理等等方面的改变,越来越多农民工面临着不好找工作的窘迫。

而如今农村出现的“年前欢喜,年后忧愁”,其实与这样的背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1.

我们北方有句老话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爸妈那辈人称过年为“年费”,意思是说过年就是浪费钱的日子,不管一年下来挣没挣钱,挣多少钱,往往到了过年的时候都要为家里添几件新家电,购置足够丰富的年货。况且过年前村里结婚的人多,各种宴席集中,回一趟家,人情往来的花销也不小,家里日常开销也很大,所以过年回家都是开开心心的,但一年辛苦也确实留不下多少钱。

而且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每个人和家人团聚都是无比开心的时刻,这个时候很多得失,每个人并不会刻意去计较。过年的喜庆、红红火火洋溢在每个人脸上。老辈人讲究一年下来要有始有终,有头有尾。年尾收尾必然要喜庆吉祥为主,在我们农村就算是过年要债,也会在除夕前去要债,一般到了除夕即便再怎么样都会暂停要债,而且整个正月都不会再要债。这样既是好的收尾也是好的开头,是农村人之间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还有些人,在过年回家前会买一辆小汽车,高高兴兴开车回家,也许这辆车让他们身负贷款,让他们生活压力增加;也许买车是实际需求,也许是攀比之用等等。年前买车成为农村一件喜闻乐道的事儿,高高兴兴开车回家,村里人见了之后,父母脸上也有光。

总之,年前欢喜,是必须的,这是一种传统,也是人们希望有个美好的年尾,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人们都会在年前洋溢着欢乐。

2.

年后忧愁,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儿。

在外打工的人都知道,这几年进城打工没有以前好挣钱,别说攒下钱来,农民工能找到一份稳定的按月发放工资的工作都有压力。

房地产行业鼎盛时期过去,现在工地上经常干完一个项目没有其他项目可干,要不就是一个项目拖好久才能完成;

南方地区的电子厂,服装厂也都进行了产业升级,对密集型劳动力需求减少,对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需求增加;

北方各地的工业用人,因环保因素的存在,这些年优秀的工厂进行了符合环保标准的产业升级,不符合标准的落后产能企业直接关门,农民工进城打工,如果不提升自己,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的。

另外一些 农民进城做生意,收废品,开餐馆等等,因为这两年居民消费能力有所降低,生意并不好做。

所以年后要考虑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都是每个农民工兄弟头疼的事,年后工作没有着落,没有收入来源,真的愁死了。

3.

最后,我建议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打工的人,应该与时俱进,不要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学不会新东西,去学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这样才能稳定的走出去。


李阿冰


农村的“年前欢喜,年后忧愁”的现象,我认为有两层意思。第一呢,春节前农民腰包里怀揣着鼓鼓的钞票,心里当然是欢喜的。加上年前,打工的人都是怀揣着钞票回家的,收获满满的迎接新年。可是年一过呢钞票基本花的差不多了,接下来的日子可就难过了,到了春耕备耕的时候。化肥要买,种子要买,农药要买,还有农机具要维修保养,还要购买柴油汽油等等需要钱,可能过年把钞票花的差不多了,年一过就捉襟见肘了,就有点发愁了。 第二呢,就是春节一过,年轻人又要出去打工了,无论是年轻人外出打工的人,还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心里都有多愁善感,依依不舍的情绪。


农村农民一年忙到头,也就是到腊月才能见到钱,因此在年前农民会收到工钱和农副产品的销售款,怀里揣着鼓鼓的钞票,满心欢喜的 置办年货。春节消费,可能占农村居民全年消费的50%。 农村人在腊月花钱是非常“凶”的,用农民的话说就“像流水一样”,钞票不断地从口袋里往外掏,等置办完了年货,过完年后口袋就空空的了,开始捉襟见肘了,因此在过去农村有一种老话,“年好过,年后的日子难过”,不过现在农民也有积蓄了,过年之后也不会捉襟见肘了,过年之后的日子也不会发愁。年前欢喜是因为外出打工的子女要回来了,一家人可以团聚了,所以心里欢喜。年前农村的礼数也非常多,迎来送往、请客送礼,在腊月也非常多,所以农民也是满心喜欢的,热闹嘛!喜庆嘛!有过年的气氛嘛!所以农民心里也是欢喜的。在我们当地现在,村里比 平时要热闹多了, 打工的回来了,走亲戚的来了,娶媳妇嫁女多了,家家门前挂满了腊货, 停满了私家车,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喜庆的氛围。 农村人和城市人不一样,农村人喜欢天天高朋满座,门庭若市,如果家里没有宾客上门是被人瞧不起的,所以家里天天来客人,农民心里都是欢喜的,证明自己在农村混的开呀,都看得起自己,给面子。


“年后忧愁”, 可能是春节一过,年轻人又要外出打工了,家里又只能剩下老人和小孩了,村子又要恢复平时的静谧。 留守老人或小孩可能有忧愁和依依不舍的情绪,外出打工的人也有不放心,分别伤感的情绪。所以年一过,农村人就有点忧愁或者多愁伤感。 年前一家人有说有笑,促膝长谈,拉拉家常,聊聊打工生活。可是年一过,一家人却变得沉默寡言,表情凝重,愁眉苦脸,多愁伤善感。 农村留守老人和小孩,打心眼心眼里不希望子女或父母外出打工,希望一家人能够 长相厮守,母慈子孝,享受天伦之乐。然而年轻的夫妻呢,肩上扛着是一家人的生活责任,为了养活家人,为了使家庭生活 不落在人家后面,他们要扛起一个家,要养活妻子儿女,养活父母, 子女送到最好的学校 接受教育,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 农村人多地少,如果不外出打工,在土地上刨食吃,是养不活一家人的。所以只有到外面去打工,才能攒钱养家,攒钱盖楼房,攒钱娶媳妇,攒钱买私车, 攒钱把子女送进最好的学校接受教育。回家过年是高兴的,但外出打工却是撕心裂肺的,好像内心才撕扯着什么似的。所以,年一过打工的人,内心是充满着矛盾的、焦虑的和忧愁的。


年前,一家人意味着团聚,意味着,团圆,意味着一家人在一起共叙亲情。可是春节之后,年一过就意味着分别,意味着远离父母,意味着抛弃子女,意味着,独在异乡为异客了,意味着一家人又要一年一度的分别了,所以大家春节前一定要珍惜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和一家人坐在一起谈谈心,聊聊天,共叙家常,多陪陪父母和孩子。以上纯属长江老农个人有感而发。祝广大农民朋友,农友们,春节快乐,新年大吉。外出打工赚大钱,在家留守保平安。谢谢大家阅读。

长江三农


如果如你所说,真有此现象存在:年前欢喜,年后忧愁。哪这人的心胸,素质很可贵。过年了,阖家团圆,欢欢喜喜,表面一定要高兴,内心的忧愁克制住。不管什么事,过完年再努力去做,阖家团圆的欢喜的日子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