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要恢复12分钟跑和体能测试解决体能问题?体能到底如何练?

球员体能确实存在问题

抽筋、黑色三分钟、死了也不跑,这就是中国球员给球迷留下的深刻印象。间或出了一两个体能好,跑不死的球员,也只是划过中国足球阴暗天空的流星,偶尔闪耀在球迷面前的火花。中国球迷在亚洲长期看到的是,日韩球员的充沛体能和中国球员的疲于奔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球迷除了谴责球员的拼搏精神,自然会将“体能”视为矛盾的焦点。于是,呼吁足协恢复体测,恢复12分钟跑的声音越来越多。

足球是跑动中的对抗性项目,跑动能力是足球运动的基础能力,是足球技术对抗能力、战术对抗能力的基础,没有跑动能力,足球比赛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如此看来,让球员刻苦训练,经常跑个马拉松之类,是再正确不过的建议了。

测试12分钟跑毫无意义

然而,越是看上去十分正确的事情,越可能是十分错误的存在。马拉松,12分钟跑测试根本解决不了足球比赛的体能问题。顺便普及一个基础知识,12分钟跑标准是国际足联发布的不错,但这个标准是用来评价裁判员体能的

。很明显,运动员和裁判员的体能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先看一个数据对比。1996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运动员平均跑动距离6000米左右,甲B运动员更少,只有5200米左右。同时期世界高水平球队的平均跑动距离是8000~11000米,从跑动距离上看,差距巨大。那时候中国球员被戏称为“站着守,走着攻”。2019年,中超联赛运动员平均跑动距离超过10000米,有些轮次的比赛中,跑动距离前十榜单上,中国球员占8席,而外援只占2席。这时候的中国队,场上的表现还是“跑不动”。


足协要恢复12分钟跑和体能测试解决体能问题?体能到底如何练?

再来看看成绩对比。1996~2002年可以说是中国足球的巅峰。抛开成绩不谈,就看中国队遇上日韩的表现,完全可以爆锤之后的历届国家队。

这就很费解了。“站着守,走着攻”、场均跑动距离只有6000米的中国队,吊打跑动距离破万米的中国队,难道现在中国足球的问题不在体能上?那为什么现在中国队还是“跑不动”呢?为什么球迷觉得球员跑动少,场上球员还会抽筋呢?

问题出在专项能力上!足协取消体能测试,尤其是12分钟跑,就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即便将来恢复体能测试,也不会拿出12分钟跑这种无用的项目了。


足协要恢复12分钟跑和体能测试解决体能问题?体能到底如何练?

再看另外一个数据对比。2004年亚洲杯上,中国球员每秒8.3米以上的冲刺跑距离是亚洲强队的50%。每秒5米以上的快跑距离是强队的80%。跑动的速度和快跑量的的差距,才是中国足球体能根本性的差距。快跑量少,只有对手的一半,如何与对手竞争?跑动,尤其是反复进行快跑是足球技术、战术对抗的基础,走和慢跑只是为了调整队形,只有快跑和冲刺跑在进攻和防守中才发生实质性的作用,这恰恰是中国足球缺乏的基础竞争能力。

球迷根本不懂什么是体能

既然问题还是体能,那么就练呗。球迷们说,练体能,跑步啊,跑步还不会吗?一天一个马拉松,还练不好体能?于是有好事者就编了个假的国家队训练表。


足协要恢复12分钟跑和体能测试解决体能问题?体能到底如何练?

这个训练表假在哪里呢?一、一天训练十小时,完全没有恢复时间,根本没有训练效果。二、万米跑居然要一小时?万米跑不进40分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运动员(不限于足球)!随便一个跑步爱好者都视这个速度为“慢跑”! 这样练,一天一个马拉松也对提高体能没什么帮助。记住,万米跑不进40分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运动员(不限于足球)!三、万米跑完去练战术讲解?这都编的没法看了。即便是跑步爱好者也知道跑完第一件事是拉伸!这是防止伤病的必然手段!

为什么要揭批这个假的训练计划呢?因为这个假计划说明广大的足球爱好者根本搞不清什么是足球运动员的体能,怎样训练足球运动员需要的体能

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评价,有如下几个方面:有氧耐力水平,无氧能力水平,通气无氧阈水平以及力量素质。亚足联A级教练员培训手册中,将体能训练分为耐力训练、速度训练、力量/灵活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

。从手册就可以看出,认为练体能就是跑跑跑是多么愚蠢了。而且,超出业余爱好者的知识范围,体能是有类别划分的。从供能方式分,可以分为有氧体能和无氧体能。足球运动很明显是有氧无氧混合供能的运动,仅仅进行有氧体能训练完全无法满足足球比赛需要。从训练和比赛表现来分,可以分为训练体能和比赛体能。比赛体能也就是技战术体能,如果训练体能脱离了专项特点,比赛时就不容易发挥出来,表现就是“体能不好”。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队练的很苦,比赛时却跟不上对手节奏的原因。


足协要恢复12分钟跑和体能测试解决体能问题?体能到底如何练?

更重要的是,人的肌肉分为快速纤维和慢速纤维,每个人的占比是不同的。丹麦研究人员曾发表一份数据表明,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腿部肌肉中快速纤维占比要远远高于一名优秀的长跑运动员。换句话说,不考虑技术能力的情况下,一名优秀的长跑运动员也不具备一场足球比赛的体能。如果长期让一名足球运动员进行单一的有氧训练(就是单纯的长距离跑),将会使运动员损失宝贵的无氧体能。

位置不同,要求不同

众所周知,守门员外,足球运动员大致上有前锋、前卫和后卫三个位置。这三个位置对体能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锋要求有很强的反复短时间启动,短距离冲刺能力来摆脱后卫队员的防守。因此,要求前锋运动员在12分钟跑这种有氧能力评测中,达到与其他位置同样的水平是不合适的。因为错误的训练,导致中国前锋的场上表现是:高强度跑,冲刺跑都偏低,站立时间偏多。

前卫队员承上启下,担负进攻和防守任务,因此跑动距离最多,高强度跑,有氧中等强度跑等都比前锋和后卫多。要想提高进攻防守质量,前卫队员不但要有较强的无氧能力,还要有较强的有氧能力来清除乳酸。中国前卫球员与强队前卫球员的差距在于有氧低强度跑占比过高(达72%)。这是训练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回头看那张假的训练表,多么的无知(有氧低强度跑包括慢跑和走动,表中万米的配速就是标准慢跑速度)。

后卫队员的跑动要少于前卫,但多于前锋。由于后卫队员要防守冲刺能力强的前锋队员,对他们的要求是:有氧能力好,无氧能力突出

从三个位置的要求来看,无氧能力绝对是足球运动员必须重视的,是体能训练中的重点。如果按球迷的想法一天一个马拉松,只能跑出来田径运动员,上了足球场还是“体能差”!

足协要恢复12分钟跑和体能测试解决体能问题?体能到底如何练?

我国球员和强队的体能差距在于:高强度跑占比少,能力差;低强度跑占比过多。说白了,有氧训练太多了!如果再跑圈,再12分钟跑,比赛场上只能越来越难看!技术差距大,如果体能这种容易追上的部分再因为训练不合理耽误了,中国足球翻身无望了。

最后,怎样提高训练体能?一、刻苦训练;二、科学训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