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杏該不該出牆?——我看《安娜.卡列尼娜》(上)

列夫.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之一,世人皆知。

我對教材中關於安娜悲劇根源的老生常談甚是反感,細讀作品,說說自己的看法。

安娜的悲劇,不能泛泛地歸結於沙皇專制社會的黑暗,而栽在官僚機器卡列寧和紈褲子弟渥倫斯基頭上,冤!

否則,托爾斯泰的博大精深就無從談起。

紅杏該不該出牆?——我看《安娜.卡列尼娜》(上)

憑心而論,這倆男人都不渣,安娜並非遇人不淑的杜十娘。

卡列寧冷漠死板傲慢,書中交待了他的成長背景:孤兒,由叔父養大,大學畢業即入仕途,埋首功名。

老牛吃嫩草的婚姻,錯不在他,否則戴綠帽子活該。當初安娜的姑媽巴結省長心切,令他騎虎難下。相差二十歲,有顧慮。

小說中,卡列寧相當窩囊。雖頭銜不小,中央部委級別。情人賽馬失事,安娜失態,不管不顧道出私情,你看著辦吧。

他思前想後:決鬥?人家軍官玩刀槍的;離婚?出醜,要說清原委;分居?門兒都沒有,方便了他倆。維持現狀吧,還有隱約盼頭,“時間會安排一切”。

紅杏該不該出牆?——我看《安娜.卡列尼娜》(上)

他想用紙包住火。對手卻跑到家裡來,臉沒處擱,必須行動:離婚。偏偏安娜臨產瀕死,一死百了倒好,可聽到她昏迷中請求饒恕,心又軟了。在死神面前。

“我要把另一邊臉也給人打;有人奪我的外衣,我連內衣也由他拿去”。之後,除了不許探視兒子,你愛幹嘛幹嘛。離婚與否,悉聽尊便。

最後,安娜陷入困境重提離婚訴求,卡列寧不幹了。在家庭危機、宦途失意等多重打擊下,精神垮了,由人串通以“聖愚”之言拒絕。從剛愎自用到任人擺佈,不也是人生悲劇?

紅杏該不該出牆?——我看《安娜.卡列尼娜》(上)

渥倫斯基原是“彼得堡花花公子的一個活標本”,遊戲人生玩世不恭。與安娜相識相戀,提升淨化了他的精神高度和情感純度。

為了一個女人,兩次放棄生命(安娜難產開槍自殺未遂,安娜臥軌後上戰場送命),這份量可不是哪個男人都能扛得起的,足以說明他對安娜的在乎和珍惜。得到一個絕色美人,放棄軍隊的大好前程,他也認了。

紅杏該不該出牆?——我看《安娜.卡列尼娜》(上)

後來對安娜情意漸淡,合乎人之常情,“這一切他都欣賞,但已經欣賞過多少次了”——審美疲勞。更要命的是厭煩安娜日漸變態的控制慾佔有慾,動輒無理取鬧喜怒無常,別說渥倫斯基,我都看不下去了。

說他欺騙玩弄安娜的情感,但凡尊重文本,說不過去,除非睜著眼睛說瞎話。

紅杏該不該出牆?——我看《安娜.卡列尼娜》(上)

兩個男人的干係撇清了,那麼安娜就是自作自受?且看作家的態度。

安娜從意大利回來,受到上流圈子鄙視排斥,女友點撥:與渥倫斯基結婚,嘛事都沒了。而要結婚,先要離婚。晚了,卡列寧已禍令智昏,身不由己。

陰差陽錯,安娜至死都沒有擺脫不道德的屈辱處境。這是作家給背離家庭、拋夫別子的女人安排的乖舛命運。怨不得別人,作家所譴責的,正是安娜本人!

紅杏該不該出牆?——我看《安娜.卡列尼娜》(上)

概言之,作為一個追求愛情幸福和個性解放的貴族女性,安娜在嚮往自由真誠、富有激情的生活中,雖表現出坦率勇敢的一面,但內心始終處於靈與肉、情慾與責任(對兒子)的衝突之中。對上流社會既蔑視反抗、又尋找認同的矛盾心態,亦使其危機感越演越烈,最終導致精神崩潰,走向絕望毀滅。(待續)

紅杏該不該出牆?——我看《安娜.卡列尼娜》(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