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什么技巧?

贤良


您好,根据我的个人读书经验来回答您的问题。

(1)读书无用论

许多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明明我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感到没什么用?我依旧无法像主持人董卿,涂磊那样,频频吐露金句?我的气质似乎并没有任何变化。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于是许多人都渐渐放弃了读书。现在我想说,读书真的很有用,它会给你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帮助。只是许多人不会读书。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读书不过是浮光掠影,当然起不到好的作用。


(2)如何开始阅读

许多人知道读书有用,于是乎明明不喜欢读书,还偏偏逼着自己读书,孔子曾曰“有过之无不及”与其这样逼着自己阅读,还不如不读。对于刚刚读书的人来说,我还是建议读一些自己喜欢看的,并不一定要全是干货。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毕竟书那么多,总有几本喜欢看的。这里我推荐几本余华的小说,或者是欧亨利,莫泊桑这些作家的短篇小说。这些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通过这些书来逐渐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3)如何阅读

重点来了,关于读书有什么好的技巧?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本书多读上几遍自然能明白其中的妙处。

但是我们能有时间读书已经够不错的了,还有时间多读几遍?

如此说来,却是有点强人所难。我所说的并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多读几遍。

目前对我而言,我今年买了9本书,大部分都是看了一边,但有这么两本《欧也妮,葛朗台》《曹操大传》《面纱》我读了不下两遍。原因是他们值得我花费时间。其中,葛朗台我小学就开始读了。现在相当于重温。

读书,选择有意义的去阅读,多读上几遍,没有意义的,能读一遍就不错了。


(4)在阅读中学习

你要做一个学会思考的人,不会思考的人,就只是简简单单的阅读书中的内容,气质和思想自然而然也就得不到提升,在阅读中如何提高气质?阅读是一个让你平心静气的人,在阅读中你见识多了,将生活中的琐事看的平淡了,不再去计较了。柴静说过,“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夜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在阅读中你发现自己不孤单,有人与你一样,你自然而然也就会过的更加舒心。学习书中人物,或是作者的生活态度,气质自然而然也就会提升。


(5)在阅读中思考。

一段话,一个情节。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许多人说,自己不会写作,写作真的太难。实际上就是没有形成好的思路。

我读欧亨利的小说,“我理解到,往往和一个人相处一半,就会形成自己的对这个人的看法,但故事远没有结束,结尾这个人可能还会令你大吃一惊,但其实仔细想想也有道理。”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态度?

余华很善于细节的刻画,当凤霞死的时候,不直接刻画富贵的伤心,却极力刻画医院墙上的富贵影子变化。妙就妙在这里。

还有莫泊桑的小说,他不直接给你来高潮,让你觉得有点突兀,反而是逐渐的推向高潮,这样虽来势不汹涌,却让人久久难以平复!

我从读书中学到,刻画人物不一定要出自你的手,相反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往往更加鲜明。


(7)电子笔记

笔记一定要做的!

但是我们许多人懒得动笔,那就写电子笔记

我读书就有习惯,我只要有感悟必定要打字,发朋友圈,给大家分享!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做电子笔记的习惯。

我每读到好的句子,就用“锤子便签”保存下来。

这种习惯不会让你白白阅读,只要读书就会有收获!

以上是我的建议,有需要,会随时更改!


传统书屋


我年轻时读书欠缺方法,真正有用、能用的不多。后来我下定决心;读书要有更高的目的性,要求每读一本书必定要有所获,自己摸索出了“一种彻悟,几项重点”的学习指标。

我强行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找到书中内容对我的启发、彻悟,不论是观念、想法、态度,或者案例、故事,读完之后,只要让我眼睛一亮,茅塞顿开或大彻大悟,这就是“一种彻悟”,一本书只要有一个启发,就已足够。

这种属于“彻悟”型的知识,通常我会一辈子不断重复运用。例如:我在阅读统计学入门的书时,无意中读到“常态分配”与“钟形曲线”,这个说法老师在大学的统计学课中已经教过,只是当时没有感觉,可是在我自修实用统计入门书时,却感受深刻。因为任何的统计似乎都离不开常态分配,从此任何有关的统计分析,我都用钟形曲线来思考。

不过这种“彻悟”型的知识,并不多见,也不是每一本书都可读到。如果不能有“彻悟”,我会要求所读的每一本书都可以得到一些值得记住的“重点”


重点的形式不一而足,可以是一句经典名言,可以是一个专有名词,也可以是一个定律,也可以是故事、图表……任何我未来可运用的知识,都可以是重点。

只要遇到重点,我会立即拿笔画线、注记。后来觉得查阅时仍很困难,我便进阶为用便利贴,标出那一页。通常一本书不会超过十个重点,也就是会有十页便利贴,查找十分方便。

自从发明“一种彻悟,几项重点”的阅读学习法之后,我学习快速进步,知识的累积也十分明显,这是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大家试试。


王叶_240773204


一,确定读书目的

当你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你首先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它?

是纯属消遣还是想要从中获得知识并着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弄清楚自己想要从一本书里得到什么,带着这种主动意识去读,就能集中注意力,也更容易有所收获。

用此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二,改掉默读的坏习惯

许是受小学读书习惯的影响,很多人成年以后自然还有默读的习惯。

我们要有意识地避免默读,如此,才能提高阅读速度。

也许有人觉得读的太快,理解力会跟不上。

其实,有意识地提高阅读速度,反而会迫使我们的理解力也跟上来的。

三,给自己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首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姿势。或躺或坐或趴……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姿势,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行。

其次,千万不要太过疲劳,累的时候也不要逼迫自己,一定要让自己休息好,吃好喝好,然后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地去阅读。

再次,不要在光线昏暗的地方读书,这样不仅会影响视力,而且还会影响阅读速度。

最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读书。比如离家最近的图书馆,咖啡厅,风景优美而又安详静谧的公园,实在不行,那就关闭门窗,隔绝屋外的噪音,在家读书好了。



四,有意设定读书时间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忙忙碌碌,总觉得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而让事情一拖再拖,其实,只要意识地设定读书时间,不但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还能克服拖延症。

例如,你想要把晚上八点到九点半的这段时间定为读书时间,那就要在八点的时候关掉手机或者断网,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五,只读自己需要的部分

拿到一本书以后,你是不是习惯性地从头读到尾,这样,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

如此,倒不如学会断舍离,果断舍弃书中不必要的内容,集中火力专攻书中最核心的那部分内容,这样一来,效果就好得多了。



六,速读方法

拿到一本书以后,快速浏览封面、书封和目录。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集中火力,然后只读开头和结尾,边读书边记录笔记,同时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便以后回看和利用。


白若姝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才干。那么,读书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

读书的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如果只是为了放松或者打发时间,那就选你自己喜欢的、读起来比较轻松的,比如消遣类的小说。

如果是想通过读书获取某种知识、解决某类问题等,带着提升自己能力的目的来读书,那就要讲究读书的方法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少人读书也喜欢做摘抄,我自己就是做了不少摘抄类的笔记,但只是记下书中的内容,不去运用的话,那样读书就没有多大作用。

拆书帮创始人赵周在《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里就介绍了“便签法”,这种方法对于阅读致用类的书籍特别有用。具体就是:

1.准备3种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掌心大小即可。3种颜色分别用来记录3种不同的笔记(I、A1、A2)。

2. 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话简要重述相关信息,写好贴在相应的书页。如果原书内容简明易懂,也可以不用I便签,在重点内容下面划线也行。

3.针对书中的这个信息,想想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历,或者听过的过见过的类似的事情也行,写在A1便签上,贴在I便签旁。

4.再用另一张A2便签,规划今后怎么用,写上你的行动。也贴在书页上。

5.在贴了便签的书页旁,贴上指示标签,提醒自己这页有重要资料,也方便日后查找。

“便签法”的好处是可以有效促进书中知识的内化和应用,从而避免只是对书中内容的摘抄记录。真正的学以致用,才是读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萍子心晴


既然谈到了技巧,应该就是想通过读书高效的达成某些目的。

那么下面我就从读书的整个过程介绍一下我觉得实用的几个小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是选书。你选择读什么书和你读书的收获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在讨论如何快速高效阅读之前最好先解决读什么书这个问题。

第一类,你感兴趣的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你感兴趣的书能够让你爱上读书,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你想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有一点一定要注意,那就是随时记录。

比如你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突然想了解清朝那段历史,就马上记在你的读书笔记或者手机的标签上,过一段时间再看看,要是仍然感兴趣就去书店买一本相关的书阅读。

第二类,你用的上的书。

假如你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和别人沟通总是不顺利,就可以找一本关于沟通技巧的书阅读;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就可以找关于婚姻、亲子类的书籍阅读。

当你在生活中有需求之后主动找书阅读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不知道读书技巧,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

然后是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实用的读书技巧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提高读书速度,一个是提高读书效率。

首先,提高读书速度,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去掉声读。

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都有小声念或者在心里默读的习惯。这也是很多人阅读速度慢的主要原因。

可以用手眼协作法解决这个问题:读书时用手指引导注意力焦点,当注意力放在手指的地方,并且手指移动速度快于默读速度,声读通道就会被屏蔽。

第二、扩大聚焦范围,减少聚焦频率。

形容一个人阅读速度快都会说他一目十行,要提高阅读速度就是要训练这种能力。

眼睛的工作原理类似摄像头,要盯着一个东西才能看清楚,这个时间大概是1/4秒。

我们可以通过训练,让自己从一个字一个字地聚焦,调整为更大范围的聚焦,这样速度就能提上来了。

最后,找关键词。

想要快速阅读,可以在读书过程中找到关键词,然后重点阅读关键词周围的部分就可以了。

一开始练习时,可以用笔在书上圈关键词的方式倒逼自己形成这种阅读习惯。

想提高阅读速度,可以看看《王者速读法》和《高效能阅读》这两本书。

在读书时,想要有收获,最重要的是提高阅读效率,把书中精华有效吸收并应用。

下面两个技巧非常有效。

首先是主题阅读法。

通过阅读同一主题的多本书,就能够对这一主题有比较充分的多角度的了解。这样我们对同一个问题就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某个领域更加了解。

就像《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写的那样,我们每读一本书都是在倾听来自不同领域的很多专家、学者的意见,并且一边听一边评估判断,将这些意见分门别类,做出取舍,最终构建出自己的答案。

其次是苹果阅读法。苹果阅读法是我听帅小冰老师的课程学到的。

每本书都会讲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沟通圣经》就会讲职场沟通,家庭沟通等等。

苹果阅读法就是让我们每读一本书之前都先想一个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找出十几个关键词,写下来。阅读完成后再用自己的话复述学到的内容。

这个方法让我们阅读更有目标,更直接的用输入倒逼输出,非常有效。

所有的读书技巧都必须不断实践才能逐渐被掌握,更好的辅佐自己读书。

希望以上的读书技巧能对你有帮助。





新燕


前阵子刚入手一个iPad,开始全面转战电子书领域,我把我读“电子书”的技巧说一下吧(工具篇),或许对你有用。读纸质书的技巧以前说过了,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一定要用大屏去读书

以前我经常拿着手机看电子书,但手机屏幕太小了

,一页就一点点内容,翻页次数成倍增长,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和手指疲劳。

但换了大屏以后,就和普通的纸质书没什么区别了。除了所谓的蓝光、近视等问题以外,其实没什么不好的地方。或者,至少是弊大于利。

第二,一定要找一个固定的阅读软件

我常用的阅读软件就两个:微信读书、kindle。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软件,比如掌阅、网易等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

但一旦选定了以后,就要把这个软件用到极致。不然就跟学习十八种兵器一样,今天学剑,明天学到刀,后天学棍,最终一个都学不会。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集中精力把刀学会,然后带着学到刀的经验把剑学会,再从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把后面的兵器学会。所以,用阅读软件也是类似,先可着一个软件用到底、弄精、弄透。

第三,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笔记软件

读书和笔记是分不开的,不做笔记的读书不算是真正的阅读。简单的笔记可以是勾勾画画,普通的笔记就是写几百字的读书心得。

高层次的笔记是把你的文章写出来、发出去、获得赞赏。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好的笔记软件。

iPad上有很多合适的软件,我个人用的是印象笔记和noteability。一个做电子笔记、一个做手写笔记(搭配apple pencil相当出色)。

虽然的确要花很多时间,但读书,一定要摆脱功利心,别为别人读书,而为了你自己读书。

如果你也有iPad,也一种用iPad读书,那就一起做个读书小达人吧。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在下千城


这两年也读了一些关于阅读方法类的书籍,学习了一些读书方法,自己觉得特别受用,希望这些方法也能够同样帮助到你。其实,关于读书的技巧和方法,主要来说,就是两个大的方面,读书速度和读书效率。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关于读书效率,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整本书的阅读效率,一个是具体章节的阅读效率。

关于整本书的阅读效率,我们要学会抓重点,从封皮,目录,序言等部分判断出书籍的重点。而且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阅读速度。重点章节详读,非重点章节略读,有张有弛,搭配进行。

关于具体章节的阅读效率,我们首先要学会看章节的开篇以及结尾部分,这些部分通常会有一个总结,这就给了我们一个中心句,让我们了解了主要在讲什么,同时还要注意看书中的黑体字部分,句首部分等。



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阅读。比方说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我想要通过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等。有问题,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才会有重点。

其次,要注意和实际生活产生联系,因为有关联,我们才会有记忆。比方说,《沟通的艺术》里提到了如何跟爱人进行沟通,你就要考虑一下,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里面的知识,看看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

最后,也要有总结,也就是要有一个读书笔记。我们不要小看读书笔记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还可以梳理我们读过的书籍,对于我们以后的复习查找也是相当方便的呀。可以参考的读书笔记有:葱鲔读书笔记、思维导图、论点论据式笔记等。



最后,推荐一些阅读方法类的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深阅读》《沟通圣经》《高效能阅读》《这样读书就够了》等,希望对你有用。


小潭的成长日记


01 阅读一本新书前,你要积极的态度去阅读

为什么要积极的态度去阅读一本书?

积极的态度去阅读,你不但会得到知识给你带来的帮助,还会提升你读书的幸福感。消极读书在读书中你会不自主的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读过就忘。

如何拥有积极的态度去阅读一本书?

你要告诉自己,读书可以拓宽我的眼界,增强我的逻辑能力;读书可以培养我的幽默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读书可以了解社会百态,提升我的视角;读书可以创造价值,改变人生;我所读的每一本书都会变成无形的财富。



02 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你要带着目的去阅读

有目的阅读就是你要知道为什么要去读它,你希望它能给你带来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你在阅读中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做笔记。做笔记不是写下作者的文字信息,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写下你的理解,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出全文的逻辑脉络。



03 阅读一本书需要多种方法同时进行

首先你要决定阅读时间,每个人高效阅读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有人是早上阅读,有人是晚上阅,阅读时间管理很重要。

其次读书的时候要五感并用,不能只是沉默的看。沉默的看书很容易走神,阅读效率不高。

再次合理的安排阅读节奏,今天读多少,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系统的阅读和复习。

最后最重要的是阅读的书要实际应用它,把你理解的写给别人看或者是讲给另一个人听。互相讨论,升华你的思想。




诺来时光记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怎么样能很好的利用这个“阶梯”,还是需要一些方法的。

读书目标如果是为了吸收信息掌握知识,那么就要有方法、有技巧的读书。


说到读书方法,建议可以看一下《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中第13章中的内容,讲了很详细的读书方法。


每本书都有有所侧重的内容,读书就是要找出对自己有帮助、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分成必要的、有用的、不重要的。从而达到有目的的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应该在对一本书有了整体的认识和了解以后再决定怎么读。那么怎么了解一本书,具体做法有两点:

浏览

有时候我们面前的书可能已经堆积如山了,而我们还在考虑不知如何下手,那么浏览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了。比如我们想给谁打电话,在电话簿里找谁的名字时就用到了这样的浏览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先对书的内容和结构有了一个大概认识,然后就会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需要重点阅读,什么地方可以先略过。

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

略读可以快速掌握一本书的内容主旨和段落结构。因此在阅读时要善于找主题句和标记。一般来说,段落主题句就是每段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然而也有例外,需要我们费心思找一找了。

还要注意一些有特殊标记例如有的时候作者会用粗体、斜体下划线等来突出主旨,有时作者还会用一些语言标记来暗示下面的内容,比如有表示并列的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词语,还有所以、因此这就是表示作者可能要做总结了。所以注意这些标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一本书的内容结构。

《沟通圣经》里还提出了SQ3R阅读法



第一,步就是先对书有个了解,纵览全书找到重点。

第二,带着问题阅读思考,本书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观点,作者是怎么论证他的观点的。

第三,快速阅读先不要急着做笔记 对重点内容做标记。

第四,这一步就可以做笔记了,回忆书里的内容,作者提出什么论点,用了什么例证,如果回忆不清楚,那么就重新阅读,直到可以对书有了清晰的回忆。

第五,最后就把前面四个步骤快速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需要补充的内容。

写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书的认识,也可以算一种读书方法。关于读书笔记建议可以看下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详细介绍了怎么记读书笔记,很简单又实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好。


小溪奔流


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常常搞不清楚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不知道如何领悟书中内容。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于理解力差,智商不够等原因,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想法。


真正造成我们阅读困难原因是我们错误阅读方式,比如看到一本书就直接从头读到尾、不懂取舍,凡是书上的内容都仔细的阅读等。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如何领悟书中内容,掌握主旨。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出版将近50年了,尽管如此,但书中所讲述的方法对我们阅读方式仍有指导意义。


《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由两位作者完成,其中一位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如何阅读一本书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人》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而闻名于世。

另一位查尔斯·范多伦,(1926-)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接下来我们从列提纲、寻找关键句这两个阅读方式,介绍如何掌握书中内容。

列提纲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掌握这本书的复杂度、整体性思维,当我们拿到一本书之后,需要看封面、目录,还有后记,其中目录属于作者所提供大纲。如果书中对我们而言比较简单,我们就不需要做大纲,如果我们认为这本书对我们很有用,我们就需要列出属于自己的大纲。我们列出提纲,不需要按照作者思路,只需依照个人理解,把注重内容归类。特别一提,列大纲不仅适用于整本书,而且对于比较重要的内容也可以采用此方式。

其实这种类大纲的方式,本质上属于一种对书的再理解。什么时候列提纲比较合适,主要根据我们自身意愿来决定,我们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可以选择刚看完目录之后,然后开始有意识把作者所提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列出大纲。此外阅读过程中发现所列提纲,有不当之处,可以及时更正。当阅读完之后,有更深理解,还可以再进行修改,这种列提纲,本质上属于思维可视化。当大脑通过眼睛,清晰看到一本书架构和内容,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几乎每一篇论说性的文章中都有关键句,我们可以把这个关键句理解为主旨句,每一章节有属于自己的主旨句,章节中的每一段也有自己主旨句,所以阅读时,我们学会先从每一段中找到主旨句,然后把每一段的主旨句依次连接起来,就成为了整章节的主旨句,然后每章节的主旨句依次连接起来,那么这本书的主题内容就清晰可见。选用此方法,必须每一个主旨句精简到位,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明白,哪些内容重要,哪些是为了非重要。


对于关键句,有的作者会给我们明显提示,比如加黑、加粗,而有的可能非常的模糊,写了好几段可能仍然不知道哪句是主旨句,这时就需要我们把所认为的关键句编上序号,然后依次连接起来。



要想真正的主要内容,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用自己语言来说,测验我们是否理解主旨,比如哲学上曾有一个命题:可能的事物,不会发生作用。如果不能理解这句话,那么所举出例子与本意相差甚远。如果理解这句话到,用个人语言表达会非常轻松。

第二是根据书中主要内容,举出自己相关生活经验,思考不足,写下来以后将如何去做。那么即使一本书没有看完,依然对我们会有极大帮助。

灵活运用以上方式,提升思维认知,形成高效阅读习惯,轻松掌握一本书主要内容,而且还能大大提升我们综合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