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頻發,房屋卻很耐地震,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日本這個國家更是地震頻發,豪不誇張的說,一年365天就有300天有地震, 只是地震的強度不一而已,不禁讓人感嘆,

為何日本多地震,他們的受災程度遠小於我國呢?他們的房子很耐地震嗎?

地震頻發,房屋卻很耐地震,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日本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處在板塊活動帶,一直是一個地震頻發國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面對普通地震,日本很少出現房屋垮塌受損的情況,即使是高樓大廈,屹立不倒的仍不在少數,除非是遭遇了超強的大地震。

地震頻發,房屋卻很耐地震,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這主要就是日本在構建房屋時針對地震採取了一些相關有效措施。從以下三方面入手,最大程度的預防地震以及避免地震帶來的巨大損失。

地震頻發,房屋卻很耐地震,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一、房屋結構

日本建築在選材上也格外講究,比如在歐洲、中國經常被當作主要建築材料的磚瓦,現在在日本建築上幾乎已經找不到蹤影。

磚結構建築在日本幾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輔以輕型牆面材料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這種結構的建築既安全抗震,又節省能源。

地上55層、高185米,有日本最高的公寓樓之稱的埼玉縣川口公寓,就採用了與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相同的建築材料——168根cft鋼管。這種鋼管的直徑最大達800毫米,厚度達40毫米,管芯中還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強度高3倍的特種混凝土。

地震頻發,房屋卻很耐地震,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在冬天經常下雪的日本東北地區,為了應付積雪,當地人在建造房屋時,房頂多採用鐵板材料。

中國建築研究院註冊結構工程師王瑋曾撰文指出:“用鐵板作為屋頂,比使用瓦片的建築物質量要輕許多。此外,為了禦寒,這個地區民居的房間門、窗開口的幅度較小,這使得房間更具有抗震性。房屋倒塌少,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員死傷。”

日本房屋建築中普遍使用的新型材料的共同特徵是質量輕、強度高,比如樹脂、加氣混凝土、碳纖維,即便倒塌墜落,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而且安裝方便,蓋房子跟搭積木一樣輕鬆。

地震頻發,房屋卻很耐地震,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二、地基與地震隔絕術

1996年日本實行“耐震改建計劃”廣泛應用了隔震技術,普遍在房屋和地基之間加入減震層,利用建築物本身的晃動來吸收地震的能量。

這種技術,就是在建築的底部安裝彈性橡膠墊,或者摩擦滑動承重座緩衝裝置來抵抗地震。

這些橡膠層非常耐用,一般使用年限約60年,能夠把地震對樓房的搖晃程度減輕1/3到1/5。

地狹人多的日本有很多高層建築,為了抵禦地震的破壞,日本的高層建築也普遍採用這種地基地震隔絕的技術。

地震頻發,房屋卻很耐地震,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如,某公司在東京都杉並區兼作的一座93米的免震結構公寓,建築物的外圍使用了高強度16積層橡膠,建築物中央部分也使用了天然橡膠系統的積層橡膠。

在六級以上的地震發生時,這種保護裝置能使建築物的受力減少一半。

地震頻發,房屋卻很耐地震,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推行這個技術後,房屋造價將提升,一般樓房的造價將提高10%,公寓樓的造價則會提高25%。

三、預防

日本這個地震多發國家,建築物的抗震標準由《建築基準法》和《建築基準法施行令》嚴格規定。《建築基準法》規定,新建建築必須達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數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損的抗震強度。只有設計符合該法的建築才被允許建造。且執法力度大。任何房屋都有一定的抗震標準,例如人員密集場所的房屋至少要能抵抗住八級地震的威力。因此,在這些高要求高標準下,如果誰在房屋建築工程上敢造假,謊報虛報,一旦發現就會被嚴肅處理。

地震頻發,房屋卻很耐地震,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另外,日本房屋就算符合了各項抗震標準,後期也還有許多要跟進的。基本上,每年這些房屋都要進行抗震標準評估,一有問題馬上處理包括改建,尤其是學校,日本政府重點關注。有一句話可以說明,就是在日本,所有的房屋都可以倒,但是唯有學校不能倒。在學校的抗震處理上,日本是尤為花心思的。

地震頻發,房屋卻很耐地震,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以上所說的只是日本房屋建築的一小部分,真正抗震處理的實施還有很多很多因素要考慮。不過,整體來說,日本房屋的抗震處理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尤其是他們嚴肅對待和認真處理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