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一人身負20多個成語典故,不愧被稱為渾身是“梗”的男人

我們從上小學就開始背成語,可能有很多人覺得枯燥乏味,沒興趣背,其實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如果我們瞭解了其中的故事,結合起來再去背記,可能就會有意思的多了 。

韓信是漢朝的有力大將,他是一個有著非常多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多達幾十個,而且個個經典,被稱作:渾身是“梗”的男人。

韓信一人身負20多個成語典故,不愧被稱為渾身是“梗”的男人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個關於他的成語典故。

1、 胯下之辱

在韓信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只留下了年紀還幼小的他。早年的生活艱苦,但是他沒有隨波逐流,反而依靠他自身的能力活下去。旁邊有善良的鄰里也會接濟韓信,不管是生活上的小事還是大事。但有天賦的人總是容易遭人嫉妒,總有一些人看不慣韓信,處處刁難他。

韓信一人身負20多個成語典故,不愧被稱為渾身是“梗”的男人

其中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我早就看你不順眼了,我認為你是一個沒有膽子的人。如果你有勇氣就殺了我,沒有的話就乖乖從我胯下鑽過去。"韓信知道自己形單影隻,是幹不過這個莽漢的。於是迫於無奈只能從這個莽漢的胯下鑽了出去,歷史上稱這個為"胯下之辱"。

韓信一人身負20多個成語典故,不愧被稱為渾身是“梗”的男人

2、 背水一戰

背水一戰本意是靠近河水作戰,擺出作戰計劃。後來指的是處於絕境之中,為了謀求生路而決一死戰,以死相拼。在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命令手下的大將韓信去攻打趙國。當時韓信只有僅僅的一萬兩千人馬,而楚王卻帶領了二十萬大軍進行迎擊。為了打敗趙軍,肯定是不能進行硬碰硬,於是韓信讓一萬軍隊駐紮在河邊,等候吩咐,另外派了兩名大將去埋伏在楚國軍營的附近。

韓信一人身負20多個成語典故,不愧被稱為渾身是“梗”的男人

交戰之時漢軍如臨大敵,因為人數之間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後來迫於無奈只能進行拼搏一戰。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一戰這可是兵書上嚴格要求取締的啊!你怎麼會想到用這一招?"韓信笑著說:"面臨困境時誓死拼搏也是兵書上常有的一句話。"

3、 功高震主

功高震主指的是自己的功勞太大而是當今的君主有疑慮。當韓信幫漢高祖劉邦打下江山之後,按理說就應該享受榮華富貴,平平安安度過自己的後半生。但是這時候韓信有一個好朋友十分了解劉邦,便對他說:"劉邦這個人有個缺點擅長猜忌別人,所以你一定要十分小心,否則劉邦可能會不念舊情,將你置於死地。"

韓信一人身負20多個成語典故,不愧被稱為渾身是“梗”的男人

可是韓信本以為自己會很瞭解劉邦,於是便沒有將他的話聽入腦中。最後事實證明他夥伴的話是正確的,最後劉邦因為自己內心的顧慮,使用美人計誅殺了韓信三族。

韓信一人身負20多個成語典故,不愧被稱為渾身是“梗”的男人

4、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早期的時候命途坎坷,但是為什麼最後會獲得漢高祖劉邦的青睞呢?人才固然重要,但是機會也不能錯失。蕭何就是韓信人生中的重要人物,就是蕭何才會使漢高祖劉邦接觸到韓信這個人,瞭解韓信的為人和才能。蕭何就是韓信的"伯樂",因此在這個成語裡"蕭何"是一個關鍵性的人物。

5、 婦人之仁

在最後楚漢之爭之時,韓信就看出了楚王項羽的缺點。他認為項羽是一個感情用事的人,沒有一個上位者應該有的寬容和大度,成不了大器;除此之外,項羽也十分的心軟,做事下定不了決心。項羽的形象十分符合普通婦人,因此婦人之仁便來源於此。

韓信一人身負20多個成語典故,不愧被稱為渾身是“梗”的男人

6、 戰無不勝

戰無不勝指的是作戰沒有不勝利的,每一次都勝利。這個成語是漢高祖劉邦對韓信的評價。由此可以看出劉邦對韓信這個人評價較高,認為他有計謀,善於謀劃計策,因此每一次做戰都勝利。

7、 人心叵測

人心叵測也是出自韓信之手,指的是人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口蜜腹劍。在當時有一對著名的生死之交,他們曾經一起發誓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但是到最後卻互相背叛了對方。由此韓信也得出這個結論:看人不能僅僅看到外表,人類的內心有多麼黑暗是完全看不出來的。

韓信一人身負20多個成語典故,不愧被稱為渾身是“梗”的男人

韓信身上的成語典故可以概括他的一生;最後沒有相信他人的建議,對漢高祖劉邦沒有防範之心,最終慘死。此刻的你怎麼看呢?韓信到底該不該反劉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