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买房回忆录:危与机中上车的人,现在都怎样了?

疫情袭来,人们都宅家抗疫。贵阳各家楼盘售楼部都没开门,在这样情形下,遇冷是必然。

其实都明白一个道理,每当危机来临时,压抑的不是房价,而是购房需求。不过,房开为了回款,无奈降价,奈何引来更多的观望。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价格探底。

房价上涨,往往是大步向前;房价回调,则常常是小步下探。所以有人选择观望,也有人舍弃观望。

那些曾经在危险与机遇面前,果断买了房的人,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1 下手趁早:第一波上车的人

1998年房改开始,全面停止福利分房,住房实行货币化补贴,贵阳也正式拉开了普通人买房的序幕。

贵阳买房回忆录:危与机中上车的人,现在都怎样了?

张歌98年大学毕业,就留在贵阳工作。工作一年后,从月薪500多元的一家企业跳槽到了一家企业化运作的事业单位,月薪涨到了1000多元。

随着工资等收入的不断增加,到了2001年,节俭的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钱拿出来分,可以成就好几个“万元户”了,但还不到十万元。

由于单位明确不分房,觉得错过分房好时代的张歌,在骂骂咧咧中,只能考虑自己买房,因为女朋友家里催得急,希望他们早点结婚。

结婚的条件就是一定要有房。张歌没办法,只好到处看房,从当时的小河到新添寨,也包括城中心,几乎每一个楼盘都有张歌的足迹。

城中心的楼盘,价格在2000以下,而新添寨和小河,楼盘价格低的只需700元每平方米,位置和环境好的,也不到1000元。

相对而言,城中心楼盘的价格简直就是“天价”。积蓄不多的张歌,决定买在郊区。加上贷款,应该能买一套不错的房子。

最后张歌和女朋友决定在小河安家落户,位置和环境都相当不错。当时买房价格是900元每平方米。一套三室可以改造成四室的房子,很宽敞,住起来很是舒服。

张歌买房后,房价一直都在涨,城中心的房价,到2002年,已经超过了2000,最高的有2600元。现在看这个价格,觉得简直是小儿科。以前不受人待见的小河或新添寨,最高价格也突破1500元。

贵阳买房回忆录:危与机中上车的人,现在都怎样了?

张歌认为,当时根本没有考虑,因为是刚需,要买房子结婚,差不多是赶鸭子上架。只能说是误打误撞,赶上了好时机。“在那个时代,只要下手,都有不错的结果”。

王海比张歌晚一年进单位。但他总觉得房产买卖不是普遍现象。说不定哪天允许单位建房,到时候分房多好。如果有房的人不能分,岂不是吃力不讨好。

王海积蓄买房不够,要去贷款,贷款就有利息。他认为自己辛苦挣的钱,都被银行赚了,这样很吃亏。住在单位宿舍,不需支付租金,只交水电费就可以了。后来他有了女朋友,就出去租房住,挣的钱就拿来存起,或者用于日常开销。

贵阳买房回忆录:危与机中上车的人,现在都怎样了?

一直都没有等来单位分房的消息,而且房地产市场越来越火,价格也不断上涨。结婚后,王海一家仍然租房住,直到2009年,孩子到了读书年纪,在妻子抱怨声中,王海才下定决心拿出多年的积蓄,总共40多万元,买了一套房子,仍然贷了将近10万元的款。

王海说,事过多年,说不后悔,肯定是假的,买一套差不多的房子,只因为自己下手晚了一些,却多花不少钱,特别是以前租房所花的钱,就当买个教训。

王海明白了,对于刚需来说,买房只要看到合适的房子,价格不是太离谱,就先上车再说,下手越早越好。买房后,就不要太过于纠结房价的上涨和下跌。即便涨价了,暂时也不会卖;即使跌了,也不要焦虑,因为买房的目的是为了住。

2 危中有机:2003年非典、2008年次贷危机

每次突发性事件,房价都会波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快就进入下降通道。原本要买房的人都选择按兵不动。因为一般这个时候都是看衰房价,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暗示下,这也是正常的。

但有的人则不同,他们认为危中有机,每次危机来临,被打压的不是房价,而是压抑了一些购房冲动,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价格见底。危机过后,这些冲动将释放出来,再加上一些政策的出台,无形中将推动市场向好,他们认为这是下手的好时机。

周铭2001年大学毕业来到贵阳上班,2003年,“非典”肆虐全国,处于上升通道的房价失去动力。一片看衰声音中,下手的人不多。

贵阳买房回忆录:危与机中上车的人,现在都怎样了?

那一年,他有了3万元的积蓄,经过非典疫情后,周铭看到房价不是很高,准备买房。但一些同事劝他,现在整体经济形势不好,再观望一段时间,说不定房价还要下降。

周铭觉得经过非典疫情,房价降了正是买房的好时机,否则过后又要上涨,决定赶紧下手。于是到处看房,最后看中了新添寨的一套三室、90平方米的步梯房,在之前,房子的单价在1500元左右,因为当年经济不景气,房开商降价,只要1200元每平方米。

要知道,当年1200元每平米也不是个小数,因当时护国路上的林城大厦,价格也才2300元左右。但周铭还是下决心买房。

贵阳买房回忆录:危与机中上车的人,现在都怎样了?

周铭说,说来好笑,当时只有3万元也敢买房,而且是挑房。当时看中房子后,发现三成首付要4万元,他只有3万元,还是单位的同事借给了他一万元,这才交了首付。到现在,他都很感谢这个人生中的贵人,否则买房还不知道要何年何月。

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非典疫情过去后,贵阳房价,乃至全国房价,都出现了一波上涨。到现在,新添寨的房价,最高的已经到了9000元左右,一般都在8000元每平方米左右。当年1200元的价格,似乎现在装修的价格都不止这个数。

同样的事情,出现在2008年前后。

在那一年,大洋彼岸的雷曼兄弟突然冒了出来,由美国“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引发的次贷危机引起连锁反应,很快成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同在一个地球村,中国经济遭遇巨大压力,贵阳也没能幸免。加上前几年房地产市场高烧不退,民怨沸腾,在2007年,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商业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

贵阳买房回忆录:危与机中上车的人,现在都怎样了?

这次调控,涉及到房地产最核心的信贷问题,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政策一出,一直高烧不退的房价立刻高位跳水,房地产市场也急速转冷。

由于房价下降得太厉害,很多地方出现已购房业主打砸售楼部的事件。看到刚买的房,就跌去了首付,一般的人很难淡定,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只好找降价售楼的房开商麻烦。

贵阳买房回忆录:危与机中上车的人,现在都怎样了?

那一年,当国人的记忆焦点都在奥运盛会上时,贵阳的谢先生看中了一套观山湖区的复式二手房,果断下定。正好老城区的一套老房子被拆迁,手中有一定的资金,也有改善住宅的需求,这套将近200平米房子,中等装修,才花了60多万元。

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贵阳房价又开始进入上涨通道。时至今日,谢先生的这套房子,市场均价已经达到1万多元。最主要是房子大,一家人住起来很开心,楼上有一个露台,种花养草,生活很是惬意。

在投资方面,他曾经买过黄金、买过写字楼、买过商铺,但最值得的还是这套房子,在恰当的时机,以低位买了房,保值升值只是一个方面。“打拼这么久,也就是为了这种理想中的生活。”

3 全球大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当年的非典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那就是影响更大,范围更广,对房价的影响正在进行中。

贵阳买房回忆录:危与机中上车的人,现在都怎样了?

这段时间内下手买房,首先从大层面考虑:如果是刚需自住,不用考虑太多,满足需求就可以买。趁这段有下降空间和优惠,合适的就赶紧下手买了。

其次,从小层面考虑,可以多关注开发商疫情后的折扣优惠力度,如果买二手房,就要注意降价力度

第三,线上直播看房是一种趋势,但不会成为主流,购房者可以线上了解,不过还得实地细细考察。毕竟买房不是买菜,一出手至少得几十万元。9.9元买房的,只是个嘘头。

第四,切忌贪图优惠力度,买下隐藏着瑕疵的房子,房子不好,即使优惠力度再大也不要买。这是底线,否则会麻烦不断,居住舒适感大打折扣,幸福感会下降很多。

第五,现在贵阳一些楼盘出现了低首付,甚至零首付售房。遇到这种情况并非就不能下手,但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还款能力。

零首付,其实只是把首付分摊在后期的还款计划中了。这就需要谨慎,一旦还不起款,就得不偿失了。

贵阳买房回忆录:危与机中上车的人,现在都怎样了?

最后,买房时要考虑物业管理水平。这次疫情,把各个物业的管控水平展示得淋漓尽致。足以证明,物业的给力与否,非常时期有可能影响到业主的生命安全。好的物业,永远尽职尽责,且爱心满满,时刻给人足足的安全感。

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正有序展开,贵州“清零”到来,各行各业已经重振旗鼓,再度出发。

不论疫情之后的房价,将以何种姿态出现在购房人面前。但是必须得承认,在这场全人类面临的考验中,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展现,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月盈月亏,有涨有跌,而对于不断发展中的省会城市贵阳而言,对周边各种资源形成虹吸效应,也将持续担纲黔中城市群发动机的作用。

贵阳买房回忆录:危与机中上车的人,现在都怎样了?

再加上城市化的需要,贵阳作为贵州省的龙头,作为全省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地,将吸引更多市州的人民来这里寻找梦想。

有人来,就有住房的需求,人多了,就有都市圈未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回忆过去,不是为了乱我心,从失望和后悔中度过余生,而是从这些事件发展之中,找到可循的规律。

在合适的时机安个家,让身心不再漂泊,让奋斗有个居所,与都市向往未来。

(文内人物均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