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局外人》:浅谈其蕴含的存在主义哲学、作品内涵及现实启发


说到《局外人》,就不能不提这本经典著作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堪称20世纪整个西方文坛最具有划时代意义最著名小说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再读《局外人》:浅谈其蕴含的存在主义哲学、作品内涵及现实启发

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

读加缪的作品,离不开也绕不过的,是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观,这种哲学思想贯穿了他所有的作品。

存在主义作为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被公认为是一种关于具体个体的哲学。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在存在主义看来,世界是荒诞的,人的存在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从而赋予意义。

加缪是荒诞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1957年10月,44岁的加缪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与社会格格不入。而他的作品,则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反思与审视,意在揭示世界的荒诞性,并主张直面荒诞,在荒诞中奋起反抗。

法国哲学家萨特曾这样评价加缪及其作品:

加缪在20世纪顶住了历史潮流,独自继承着源远流长的醒世文学,他怀着顽强、严格、纯洁、肃穆、热情的人道主义,向当今时代的种种粗俗丑陋发起了胜负难卜的宣战。

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立足于人的体验本身,从“荒诞感”出发,可以概括为两点:荒谬问题和“我反抗,故我存在”,即认识到世界的荒诞性是我们人生的常态,然后努力去反抗。

再读《局外人》:浅谈其蕴含的存在主义哲学、作品内涵及现实启发

加缪的另一部作品《西西弗斯的神话》中的悲剧英雄人物西西弗斯,被众神惩罚,在地狱里周而复始地将一块巨石推向山顶,却又在临近成功时石头坠落,于是又重头开始,永远不可能成功。然而,在加缪看来,西西弗斯用一己之力对抗这个世界的荒诞,他是值得肯定的,他主导了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交于他人手上,他一直为自己的自由而斗争而不是向这个世界妥协,缴械投降。反抗,在加缪看来,是有绝对价值和意义的。

正像加缪自己曾说过的:这个世界充斥着谎言和奴性,孤独的荒草到处疯长。无论我们每个人有怎样的弱点,作家职业的高贵,永远植根在两种艰难的介入中——拒绝谎言,反抗逼迫。

局外人的表象下,是默尔索对这个荒诞世界的无声反抗

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语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们交换的只是一点轻蔑,如同相逢在镜子中。——北岛

“今天,妈妈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小说的开头,寥寥两句话,十几个字,冷峻诡异,让人诧异又不解。怎么会有人,连自己妈妈到底是哪天去世的,都不清楚?这该是一个内心多么冷漠、没有感情的人?

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在作者笔下就是这样一个不遵循、不认同社会基本规范,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他看似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这个社会疏离冷漠,充满了漠视和不屑。

跟谁交朋友他无所谓,反正他也没多大热情;明明不喜欢的人,却说可以跟对方结婚,只要对方愿意;妈妈哪天走的记不清楚,在替妈妈守夜时又抽烟又喝咖啡,看不出有多么悲伤。甚至,在妈妈的葬礼上,没有掉一滴眼泪,只是觉得天气太热,身体太难受......甚至,在妈妈葬礼后过了仅仅两天,他就陪着女友去看喜剧电影,丝毫不见妈妈去世对他有多大影响。

后来默尔索偶然卷入了朋友雷蒙和其情妇的冲突。在跟雷蒙到海边度假时,他开枪打死了雷蒙情妇的一个兄弟,理由却是那天太阳太热太毒,是太阳让他开了枪。最终,他因杀人被捕入狱。在监狱里的默尔索,对自己的案件审理也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他拒绝律师给他的标准答案,在接受庭审时只想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法官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相信上帝,但默尔索一次次拒绝了他,更拒绝在上帝面前对自己没有在妈妈的葬礼上哭的行为进行忏悔——他完全不相信那一套。

默尔索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无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他融入不了这个社会,不适应社会的运行规则。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都显示出默尔索内心对这个世界的淡漠、无视、蔑视和挑衅。

而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周围一切都是荒谬的,他看透了自己身处的社会。周围的世界,所有人都戴着面具,日常上演着各种“戏剧化”表演。只有默尔索不屑于同流合污,他只想遵从自己真实的内心,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默尔索通过自己这样的行为和态度,来表达对现实荒谬世界赤裸裸的厌恶和无声的反抗。

当荒诞充斥了现实世界,真实便无处安身

因为杀人而入狱的默尔索,实际上如果按照正常法律,原本可以获得从轻量刑,但最终默尔索却被判决斩首示众。

荒谬而可笑的是,判决的依据并不是默尔索犯下了多么不可饶恕的惊天大罪,而是因为众人眼里默尔索道德上的瑕疵和缺失:不亲自照料自己的妈妈,让老人家住养老院;给妈妈守灵时又吸烟又喝咖啡;不清楚妈妈的具体年龄,在妈妈的葬礼上也没有掉眼泪;朋友雷蒙是个混混,没有正经工作还有情妇......

最后对默尔索的审判,不是法律层面的,而是上升到对他灵魂、道德、伦理层面的审判。律师、法官、陪审团,所有人对于真正的事实,都选择了无视,而聚焦于默尔索到底没有灵魂和人性——最终,他们全体一致得出了结论:默尔索毫无人性,罪无可赦,必须判定死刑。

默尔索最终死于众人的道德审判——他没有表现出社会所期待的一个人应有的道德表现。法律层面他或许能够被宽恕,但道德和灵魂的审判却将他置于死地。

法律让位于道德,荒诞充斥了现实世界,真实便无处安身。

坚持说真话的默尔索注定难以被这个社会及其背后的价值体系所容纳,即便他最终没有被判死刑,即便他能重新开始生活,也注定会处处被排斥,困于社会基本规范的大网,拼命挣扎而不得解脱。

现实层面的思考和启发

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鲁迅

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高度文明化,讲究规范规则,有太多的框架去束缚和限制一个人。而我们周围所处的环境,也像是一个高度戏剧化的舞台,每个人都要遵循相应的规则和秩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如果你不知道一件事情该怎么做,看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随大流,过主流人生。然而,这样的想法和生活,很容易让你陷入主流人生的陷阱,顺从和屈服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习惯于程式化的表演,过上平庸、麻木而不自知的生活,成为一个合格的,却丧失了自由意志和清醒思考的“局内人”。

我们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变成了我们曾经厌恶的那类人:戴着厚厚的面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挂着伪善的笑容,越来越适应主流社会规则和价值体系的同时,也越来越迷茫和不快乐,活得沉闷而压抑。

再读《局外人》:浅谈其蕴含的存在主义哲学、作品内涵及现实启发

而加缪,就是想通过他的作品,来传递他的哲学思想:面对荒诞的现实世界,不要忘记反抗。

默尔索是勇敢的,他明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挑战整个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甚至会因此丢掉性命,依然义无反顾,为了坚持内心的真实而斗争。他就像是《皇帝的新衣》里那个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男儿,戳穿了谎言,还世界以真实和纯真。

虽然,在我看来,默尔索的反抗,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软弱而无力的。他看透了世界的荒诞真相,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放逐自我,抱着什么都无所谓、不走心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发起自己的反抗,却最终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我们要做的,是在洞悉世界的荒谬、看透人生的荒诞之后,依然不放弃反抗,用自己的方式爱这个世界,守护好自己真实的内心,回归生命的本真。在“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点。

就像罗曼·罗兰说过的那样: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旧热爱生活。

这个社会永远有荒诞的一面,但这个世界上也永远有特立独行的人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