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你所读的给你印象最深的书是哪一本?说说理由?

决策与信息杂志


疫情期间,我们有大量的时间来读书。在此期间,我读了三四本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钱梦龙与导读艺术》,读了钱老的书,感慨颇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

钱老师的书,充满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尽管钱老师是解放前出生的人,但教育理念非常超前,让我这个改革开放后出生的老师相形见绌。钱老师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的张扬。回想一下自己曾经上过的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课的时候经常满堂灌,不考虑学生是否接受,现在想想,这样的课堂是不科学的。

二、对老师职业的认同感

钱老师的学生时代,遇到了一位非常负责认真的好老师,这位老师可以说影响了他一生,让钱老师一直非常热衷教师这个职业。钱老师在书中写到:正是武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决心一辈子做老师。联想到现下普遍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我觉得我们真有必要读一读钱老师的书,重拾当年初做老师时的激情。

三、导读式语文教学

钱老师最著名的教育贡献,非导读式语文教学莫属。导读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语文教育,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三者结合,共同打造新式的课堂体系。导读教学不是立足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帮学生怎样去读懂文章,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最符合教育规律的。


读书真的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这是老孙关于上述问题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我是@初中语文找老孙,主要发表初中语文提分心得,分享阅读写作提分攻略,定期上传教学视频。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分享!

初中语文找老孙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本教你写好文章的书

这本书不错,内容不错,难能可贵的是翻译的也非常有质量。毕竟这是一个追求体验的时代,就像书在引言的最后写到:“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儿上,让它有意思一点”。想让你的观点有人接受吗?除了观点本身要靠谱之外,易于传播易于阅读,是最重要的。推荐给各位自媒体人。

如果别人已经报道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书里给出的简单结果是:

  1. 具体化:深入挖掘事物本身,结合我们最近的看到的一些事情,我们一开始知道那个在西安反日游行中用U型锁砸穿别人颅骨的家伙是个吊丝,仅此而已。记者们,就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甚至挖出了他的QQ空间里的状态和CF战绩。让我们看清楚这个人是如何生活的,他是不是和我们一样曾经痛苦过。


  2. 预测:故事已经发生了,那我们可以按照发展——影响——反作用的线条来对一个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推理预测,大部分事情刚出来的时候,除了媒体人之外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这个事情,但是如果这个在“幼年期”的故事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就可以很好的预测一下。
  3. 改变角度:书里提供的一个例子是说墨西哥移民,通过墨西哥移民自己家庭的生活,而不是其社会影响之类的角度来写这个故事,从墨西哥人的角度看到了他们这样选择的原因和背后的无奈。那片报道写的非常赞。

如何构思好故事?有时候记者的思路非常狭窄,于是为了拓宽思路,书里给出一种方式,画了一个因果关系链条:

  1. 时间:时间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元素,我们总是停留在现在,事情的过去和未来,则是如何把事情写的让人有感触的关键,书里提供了一个登山的老人的报道,那个老人在前面很多年登上过很多高山,创造非常辉煌的成绩,后面的时间里,老人制定了非常宏大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则是一个未知。读完之后颇有一种虎老雄心在,但是人不能不服老的感觉。非常有沧桑感。

  2. 范围:我觉得这里翻译的范围可能有点不准确,不知道是可能更好的说来应该是规模。这件事到底有多大,多严重,程度有多深?

  3. 变化:这部分有点奇怪,我感觉作者是想说怎么通过变化来建立一个可靠的观点,那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提供不同的信息源,另一种是提供不同的第二是提供不同类型的论据。

  4. 动感:这部分书里毫不吝啬篇幅,说明这一点对写好故事的重要性(后面关于写作技巧的方面也大量提到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最理想的动感是发生——影响——反作用,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波澜壮阔,或者是柳暗花明。而另一种动感则是通过对立的元素不断的出现形成交锋的动感。

无论你有没有计划,你得明白你要写什么。书里给出了六个必须想到的方向:

  1. 历史:事件是否牵扯到历史?与以往有何不同?
  2. 范围:影响多大?程度多强?定量的数据有多少?地理上的影响范围有多大?
  3. 原因:经济?有没有钱的因素在其中?社会?文化,习俗道德会不会影响整个故事?政治法律?心理?
  4. 影响:
    事情对那些人有好处,那些人有坏处?获益者和受害者分别怎么看?
  5. 作用:谁对这些事情有最多的意见?他们有那些实际行动?抗议?弥补?这些作用的结果如何?
  6. 未来:事情继续发展下去会怎么样?当事人对这个事情有什么看法?

众微课堂


疫情早期读完了康辉自传《平均分》。

去年被“主播说联播”和《主持人大赛》中不一样的康辉圈粉了,就买了这本书。印象很深的有这几点:一是康辉“平均分”的人生态度,既不追求非分的目标,也不放任自流,而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二是把握当下,康辉本来不以播音主持为理想,而一旦拿上话筒他就一丝不苟地对待,足见努力才是开辟成功之门的钥匙;三是热爱生活,书中不仅诉说了他和父母妻子的甜蜜生活,还讲述了他与一对猫儿女的感人故事,还列举了自己阅读、电影的生活爱好,读来兴味盎然;四是流畅生动的文笔,新闻主播出身的康辉在《主持人大赛》被誉为“张口就是申论”不是吹的,一本十几万字的自传娓娓道来,几乎没有令人感觉索然无味的篇幅,或有共鸣、或有启发、或读故事、或感人生,是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




胡鑫知


疫情期间读了大概十本左右,其中对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和斯科特丶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印象比较深。

前一本是小说,后一本是心理学。

很美讲的是方枪枪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成长经历,把小孩子的心理拿捏的很准,语言风趣,很多情节让人快乐,我一口气读完的,阅读体验非常不错。

路则比较学术了,作者通过他接触的案例来分析背后的心理层面的原因,鞭辟入里。主要讲了爱和自律,是什么以及怎么做,受益匪浅,打算再精读一遍。最后讲到恩典,有一些比较奇怪,不符合常规的案例,看看算了。



秦观观点


期间读了很多书,印象最深的是《树上的伯爵》和《长眠不醒》,这两本书差距较大,树上的伯爵我认为意识形态比较浓,体现了法国在历史变化下贵族的没落,“我”的哥哥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却因为幼年和女童的一句话永远的呆在了树上,完成了他不同的人生,最后和热气球飘向远方,我本身是不太喜欢太暗示社会,历史的书,但是这本书中仍有动人之处,仿佛夜间在金枝上飘来的花瓣。

长眠不醒的话事一本侦探小说,故事较为巧妙和空间叙事我比较喜欢


乌合之众与鸟兽


是90后国民学长LEO的《不如去闯》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当你有想要去做的事情和愿望时。就去做吧!别去纠结当下。什么时候都不晚。无悔青春就是最好的。



银宝碎碎念


在这段时间,重读了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讲述了人类肆意破坏自然,从而遭到大自然惩罚与反噬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说,新冠疫情也是人类无视自然(食用野生动物)而招致的灾祸。在春天来临之际,看着窗外的盈盈春意,却不能随心所欲的去踏青游玩,这个春天,也能算得上是一个“寂静的春天”。因此在疫情期间重读这本书《寂静的春天》,震撼比初读时更大。



光速陀螺


深入了解疫情




玩艺


个人见解

书中自有黄金屋

1.沟通学

加上与人的沟通,是最迫切的事,因为无论做任何行业,沟通都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通的桥梁。这么重中之重的技能,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备的特质。

2.做个内心强大的人

疫情是我们目前遇到最艰难的事,面对重大事件,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才可以让你释然的看待所有困难,如果你的内心还比较脆弱,那么,这是你锻炼强大内心的时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小马怒怒


疫情期间,很多新闻扑面而来,有国家之间的博弈,有对地球未来的担忧,有感人的人,愤怒的事……如何在这纷杂的事件中,找到自己的立场?站在正确的位置?《思辨与立场》这本书对我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变化的世界需要批判式思维,未知的世界需要审辩式思维,复杂的世界需要审慎式思维。无论你当下在做什么,你想要什么,也无论你的感受如何,你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你正在做的事情,而思维的品质将决定你未来是富裕还是贫穷、强大还是弱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